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徐洪才教授:釋放改革紅利要走好最後一公里

  • 發佈時間:2014-08-15 14:22:33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網8月15日訊(記者 張林) 徐洪才教授是著名的經濟學家。理論聯繫實際是徐洪才的一向風格,他曾走訪中國200多個城市和200多家上市公司,為全國10余萬民營企業家和各級政府官員授課。多次赴美國、歐洲出席國際研討會,發表學術演講。出版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經濟》《變革的時代——中國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十余部著作,具有深厚的科技、哲學、金融學和經濟學等專業背景,同時還有豐富的金融從業經驗。近日,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判斷引起很大關注,對此中國網專訪了徐洪才教授,請他談談他的理解以及如何規避中國經濟運作中的風險。

  徐洪才教授認為,從改革角度來説,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是釋放改革紅利的一個非常好的文件。但是,貴在落實,最後一公里很重要。特別是政府職能轉換,這是最大的問題。目前,要重點突破改革“疲勞症”。各級政府部門的不少人保持懶散、懈怠,尸位素餐、無所作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推進國家治理機制的現代化和法制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重點討論“法制”問題,這是非常有遠見的。實現國家治理機制現代化,任務之一就是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體制改革,其中重要內容就是要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稅關係。尤其是要明確地方政府該幹什麼,哪些是中央政府的職責。中央政府要承擔基本民生保障,該幹的不能讓下面幹。與此同時,也要給地方政府一個穩定財源,現在這方面的思路並不十分清晰。消費稅問題、房産稅問題都很敏感,不大好推,加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這些都是頑疾。還涉及提高公務員素質和責任問題,需要打造一個服務型的、高效的、法制化和透明化的政府。

  改革千頭萬緒,歸結為一點,就是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而在政府和市場這一對矛盾中,政府職能轉換更為重要。政府部門給自己做手術並不那麼簡單,包括大部制改革,也包括國有企業、國有資産監管體制的改革,推進都不會容易。未來兩三年,重點領域就在這些方面。市場培育不起來,內生動力、內在活力激發不出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不會建立起來。今年以來出臺了很多好的政策,一定要逐一落實。反腐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是不能像割韭菜一樣,割過一茬,後面又生出新的腐敗。因此,要建立機制,人民群眾對此寄予厚望。

  加快推進自貿區談判,堪稱中國第二次加入WTO,這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大戰略舉措。僅在上海搞一個自貿區試點是不夠的,要及時總結經驗,擴大試點範圍,並創造條件,主動與國際FTA高標準靠攏。全球經濟中心正在向亞太地區,尤其是向東北亞地區轉移,中日韓三國關係如果處理不好,一定會制約中國經濟發展。要加大對外開放,通過加大開放來促進內部改革。有人總想關起門來做事,這是開歷史倒車。中國不應該拒絕吸收世界文明的先進成果,包括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金融全球化等,這是時代潮流,不可逆轉。面對新的國際形勢,中國應該主動出牌。只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才能贏得應有的國際地位;也只有這樣,“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中國網財經中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