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信託 > 正文

字號:  

“二手信託”匿跡 利率下行讓轉讓者打消念頭

  • 發佈時間:2016-01-29 06:31:0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亦欣  責任編輯:劉波

  

  多家第三方網站與信託公司挂出的轉讓資訊已許久未更新

  “那些産品都是以前的了,早都轉讓了,目前沒有新産品。”某信託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這樣説。這位信託經理口中的“那些産品”,指的是記者在某第三方網站上轉讓頻道裏看到的信託計劃。

  從記者接觸的信託公司來看,多家信託公司近期都很少能夠接到信託受益權轉讓的需求。而第三方網站上面的資訊也普遍許久未更新。

  “二手信託”近期的匿跡,與市場上資金成本下降有莫大關係。《證券日報》記者根據用益信託線上數據統計,截止到1月28日,今年以來新發行信託産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7.83%。而去年同期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8.85%,存續信託收益率水準相對當前市場利率水準較高,轉讓需求減少,導致市場上交易的冷清。

  供不應求的市場

  所謂“二手信託”指轉讓信託受益權。

  相對於信託受益權融通業務的火熱,“二手信託”市場則相對冷清。

  《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致電部分第三方理財公司時,得到的回答大致相同,即網上挂出的資訊基本都是陳舊的資訊,許久未更新。“部分受讓者起初有出讓意向時在我們這裡登記過,不過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繼續與我們聯繫,您剛才詢問的那款産品,我們剛才與持有者聯繫了一下,對方表示現在不轉讓了。”一位第三方銷售表示。

  記者近日也循著第三方網站上挂出的信託受益權轉讓資訊詢問,但是標的不是在很早之前便已轉讓成功,便是轉讓方改變心意,取消了轉讓申請。

  從記者接觸的信託公司來看,多家信託公司近期都已經很少接到信託産品轉讓的需求。

  事實上,業內人士看來,“二手信託”的需求非常旺盛,格上理財研究員王燕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上半年信託産品持有者想要主動轉讓信託受益權變現資産投資于二級市場的驅動因素不同,目前信託受益權轉讓火熱主要來自於需求層面。當前市場利率水準持續下降,存續信託的收益率水準相對當前市場利率水準較高,相當於鎖定了高收益率,投資者需求旺盛。

  然而也正因此導致轉讓者減少,使市場上近期成交量減少。

  根據用益信託線上數據統計,截止到1月28日,今年以來新發行信託産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7.83%。而去年同期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8.85%。而挂在第三方網站和信託公司官網上的轉讓資訊顯示,去年挂出的轉讓産品收益率在8%-11%之間居多。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觀察各家信託公司及第三方網站資訊發現,去年年初至8月份為信託收益權轉讓的高峰,而進入四季度以後,挂出的轉讓資訊便逐漸減少。

  主要從信託公司內部消化

  目前,投資者轉讓信託産品的渠道一般有受託信託公司、第三方理財公司以及北京金融資産交易所、上海信託登記中心以及天津金融資産交易所等的第三方平臺。不過,上述第三方平臺交易量寥寥,而目前雖然有部分第三方理財公司專門開闢此類業務的平臺,但也難形成規模效應。

  北京金融資産交易所曾著力打造信託受益權轉讓平臺,不過《證券日報》記者在其官網上查詢顯示,目前只有5條轉讓産品的資訊,然而其中4隻産品已經過了兌付日期;天津金融資産交易所更是在2012年以後就沒有更新的信託轉讓公告。

  除此以外,通過非信託公司渠道撮合轉讓資訊還存在資訊不對稱的風險,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表示,從道德層面看,由於信託産品的資訊大多僅向其投資者披露,想要了解一個被轉讓信託項目的運作情況比了解一個新發行産品的難度更大。

  目前,信託産品轉讓更多的是集中由受託信託公司內部消化,部分信託公司推出專門平臺提供對接信託産品轉讓的服務。上海信託贏通平臺顯示的轉讓資訊已有數百條,目前只有一款規模300萬元的轉讓資訊處於待轉讓狀態,其餘産品均顯示“已轉讓”。

  近日,中國銀監會召開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部署了2016年銀行業監管工作,針對信託專門提到設立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信託産品統一登記制度。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將推動信託轉讓,增加信託資産流動性,有助於盤活信託資産存量,進而促進信託産品交易流通市場逐步形成。困擾信託發展多年的産品流動性問題也將得到有效緩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