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中匯線上“黑天鵝”持續發酵

  • 發佈時間:2014-12-29 10:31:3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莉  責任編輯:畢曉娟

   票據質押融資真實性遭質疑 2.5億理財資金去向成謎

   深圳一家名為“中匯線上”的P2P票據理財平臺近日突然爆出提現困難問題,且2.5億元待收資金去向不明,大量投資人遭受牽連。知情人士透露,中匯線上平臺運作模式疑點重重,包括用於質押融資的票據存在造假可能、平臺線上線下業務關聯人關係隱秘、平台資金涉嫌輸送至其他項目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匯線上的風險事件經過多日持續發酵,其波及面正在逐步擴大,經由中匯而發出的票據産品正在通過連鎖反應殃及其他第三方平臺。據了解,由於此前涉及和中匯線上進行合作,財經道、火球網等通道型第三方不幸“中招”,平臺上理財産品因期限鎖定而不得不被“問題票據”所拖累,並深陷信用危機。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票據理財市場本身存在監管空白,P2P平臺貿然涉足將難免遭遇“地雷”。與此同時,P2P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不少平臺謀求轉型過程中往往傾向於剝離“小貸”業務,轉而開拓類似票據、供應鏈融資等其他業務,但部分P2P公司專業化程度不高、風控設計薄弱、運作模式存在瑕疵,反而令平臺在創新中“失控”,導致風險事件頻發。

   中匯線上爆出“黑天鵝” 票據質押融資真實性遭疑

   從12月中旬開始,中匯線上風險事件猶如一記“驚雷”在P2P行業掀起巨大風波,此前巨量成交的平臺暫態無法提現,2.5億元鉅額資金去向成謎,大量投資人遭受慘重損失,票據類P2P平臺整體的安全性遭到市場質疑。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匯線上平臺因被深圳警方立案調查,凍結平臺賬戶資金,並著手調查中匯線上及其關聯運營方是否私下挪用銀行承兌匯票。而平臺負責人陳某此前聲稱在外催收賬款,但未披露鉅額資金具體去向。

   目前如何收回2.5億元待還票據投資資金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儘管中匯線上聲稱借款逾期的原因在於企業不能依約還款,導致資金鏈斷裂,但在事件曝光前,已有投資人揭露出平臺本身運營存在諸多疑點。一方面,平臺及運營方可能將部分吸收的資金投向房地産項目,令資金去向資訊無法明確;另一方面,平臺的線上線下業務分為深圳佛山兩地運營,其中佛山地區負責線下運營的投資公司負責人與平臺負責人之間可能存在親屬關係,平台資金或通過關聯公司流出而難以跟蹤,目前平臺當事人並未就“自融”嫌疑給出正面解釋。

   由於中匯線上事件爆發的導火索為票據質押融資,而目前P2P行業也在陸續涉足票據類融資業務,這可能意味著將有更多平臺存此隱患。不少P2P平臺人士認為,從中匯線上運營模式來看,本身已經存在巨大的詐騙嫌疑,其票據是否真實存在值得懷疑。從中匯線上網站披露的資訊來看,儘管平臺早前聲稱與銀行簽訂協議進行資金託管,但平臺並未在發標之際出示票據,且事件曝光後,平臺當事人並未提供可用於證明的質押票據材料。

   中匯線上所謂高收益的票據運營模式更是遭受市場猛烈抨擊。銀行業內資深人士嵇少峰分析,中匯線上向投資人給出高達18%左右的高額收益率,但從票據貼現本身的利潤來看,難以覆蓋如此之高的成本。“目前銀行的貼現利率大約在年化4%-6%之間,民間小額票據貼現率在5%-8%左右,即便平臺反向貼息換流量也不可能承擔如此之大的虧損。而手中持有真實票據的企業,貼現與變通通道很多,按常理不太會願意付出高成本將票據作為質押品,高息向平臺借款,合理的解釋就是可能不存在所謂用於抵押的銀行承兌匯票。”

   同樣作為專業票據理財平臺的金票通近日就“中匯線上”事件發出聲明稱,真實的票據業務平臺是必須有商業匯票專業規模團隊、票據資訊披露全面公開透明、平臺對票據和資金進行第三方託管避免重復質押融資以及提供增信措施。同金票通相似的平臺也陸續發出聲明認為,“中匯線上”事件並非一起因票據理財商業模式而導致的危機,而可能是一起由於違規挪用銀票的違法案件,上述事件對票據理財行業傷害極深。

   多家平臺陸續“中招” 通道型第三方致風險擴大

   糟糕的是,目前“中匯線上”事件調查尚未得出清晰結論,資金去向謎團依舊,多家和中匯線上保持合作的第三方平臺卻遭遇因其票據産品兌付問題而陸續“中招”的境地,並成為又一起通道型第三方理財網站“踩雷”事故,“多米諾骨牌效應”漸次推開,影響範圍再次擴大。

   網貸之家曝光臺顯示,目前與中匯線上合作的一家門戶網站微財富、財經道已經出現投資人討債維權情況,而此前負責幫助中匯線上導流的平臺型網站也可能由於“中匯線上”事件而遭受信用危機。以微財富為例,據資料顯示,中匯線上通過微財富平臺銷售兩款名為“匯盈寶”和“外貿貸”産品,主要提供票據理財産品和有中信保承保的借款項目。據某投資人粗略計算,按照上述兩款産品發佈的期數和規模,有數千萬元理財資金涉險。

   據受害的投資人聲稱,第三方平臺選擇和中匯線上合作之前,理應承擔排除票據理財風險、核實質押票據真實性的責任,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並給投資人做好充足的風險提示。 “正是看中第三方平臺的信用背書,才將資金投入票據理財産品,但在風險出現之後,第三方平臺去開始積極免責,實在令人心寒。”上述投資人反映,中匯線上風險事件曝光後,微財富平臺卻出現將産品介紹文字從“100%資金安全”修改為“保險理賠”,原來的“聯合推出”也轉為“由中匯推出”。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目前微財富聯合中匯線上發出的匯盈寶推廣頁面已經無法正常訪問。微財富官方聲明則稱,鋻於 “中匯盈”相關産品均未到期,平臺將在最快一期到期日之前尋找妥善解決方案。

   此外,曾標榜為分散風險、打包債權組合的新型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火球網”也因中匯線上事件遭受牽連。按照火球網産品的交易模式,平臺先從多個P2P平臺獲得債權,再將債權拆分重新打包轉讓給投資者。而根據火球計劃12月15日的債權組合明細中顯示,中匯線上、中貿易融等多家問題平臺均出現在産品組合列表中。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儘管火球網風險分散,但由於産品與平臺綁定,若合作平臺出事,其受到投資期限的限制,難免會遭受牽連,且無法“隨時”降低配置或者移出産品組合以規避風險。

   銀行業熟悉票據業務的人士分析,通道型第三方平臺需強化對基礎資産的風險把控能力。以商業匯票為例,如果民間市場流通的票據産品能夠以相對高收益價格吸引資金,其較大可能性在於這類産品本身存在瑕疵,比如無法提供真實貿易背景、無法提供增值稅發票,導致銀行通道無法貼現,還有一種可能在於票據本身屬於造假票據,或者由空殼公司開出而被反覆質押融資的票據,“對真假票據的識別需要銀行系統專業培訓,P2P理財平臺的風控人員無疑也需要培養這方面能力。”

   網貸之家李振政認為,不少通道型第三方平臺本身設計的運營模式可能沒有問題,但由於不少産品是通過資金杠桿撬動之後,其風險也會逐步擴散和加大,一旦對産品的風控和刪選機制的設計不過關,這些平臺可能就會對風險防不勝防、隨時遭遇踩雷。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12月P2P問題平臺數已達47家,這一數字已經超過11月單月問題平臺總數,再創歷史新高。其中,16日單日,就爆出7家問題平臺。這也意味著通道型第三方平臺如果不重視風控,將會屢屢成為問題平臺的犧牲品。

   P2P轉型剝離“小貸” 風控機制“薄如蟬翼”

   臨近年底,實體經濟資金緊張局面再度出現,而關聯民間借貸市場的P2P行業也將迎來兌付的高峰期。由於民間借貸風控成本較高、利潤空間逐漸縮小,不少P2P平臺開始謀求轉型,佈局新業務以開拓市場,吸引投資者進場,而票據理財、保融資租賃、股票配資、供應鏈金融、類信託等理財産品業務成為P2P平臺大力開闢的新戰場。

   當前P2P行業衍生運營模式層出不窮,並逐漸脫離傳統個人對個人的“小貸”業務,出現如P2C(個人對企業)、P2B(個人對非金融機構)、P2N(個人對多機構)、 P2G(個人對政府項目)等諸多模式。此外,上述火球網也是P2P平臺出現新型團購模式,即通過打包多個平臺債權來分散風險。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衍生模式試圖通過全新的産品或者産品組合設計,疏散P2P的投資風險,為投資人提供相對低風險的P2P投資組合。

   不過這些新型業務的開拓在幫助P2P平臺提供盈利增長點的同時,也增加了新的風險點。業內人士分析,在P2N模式中,由於借款人來源於網貸平臺合作的小貸公司或擔保公司,並由小貸及擔保公司(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提供擔保,平臺不參與借款人的開發及本金墊付,但如果項目一旦發生違約,擔保公司不能及時墊付,平臺容易被擔保公司綁架,而遭受損失。而P2P平臺關聯的類似地方平臺項目看似安全系數較高,但一旦出現資金漏洞,其影響波及面將可能令平臺難以承受。

   諸如供應鏈融資,由於涉及相關産業細分化,轉型新業務的平臺需要確保自身對所屬産業鏈有相關的熟悉度以及對上下游企業之間資訊、資金流形成專業的把控。從事供應鏈金融的平臺負責人認為,目前優質的供應鏈數量並不多,核心企業需要為産業鏈的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或抵押,同時擔保的資質及抵押物也需要能夠支撐借貸資金的額度。但如果核心企業存在風控上的道德風險,隱瞞交易記錄和項目進度,就可能利用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關係來套取資金,為平臺帶來風險。

   李振政認為,目前不少P2P平臺已經從“小貸”業務轉型,大力開發新型業務,但隨著業務量的不斷擴大,平臺自身的風控機制可能會對龐大的交易量“失效”,進而造成新業務風險爆發而平臺難以承受的風險,出現“脫軌”事故。“以前平臺的風控可以承擔千萬級別的交易規模,而一旦上升到億元級別,平臺可能就會承受較大的風險壓力;加上新型産品通過不斷的模式創新,杠桿也會進一步放大,風險也會頻發,這就要平臺必須提升風控機制的設計來應對頻發的風險。”(記者 張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