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貴金屬 > 其他貴金屬 > 正文

字號:  

銅價下跌考驗智利 推動非銅商品對華出口

  • 發佈時間:2015-08-20 08: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全球最大的銅生産及出口國——智利的經濟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壓力。智利官方正在努力推動三文魚、生鮮水果及紅酒等非銅商品的出口,以彌補下滑的銅礦出口及跌跌不休的銅價造成的損失。

  智利位於美洲大陸的西南部,安第斯山脈西麓,西臨太平洋,東同阿根廷為鄰,北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

  中國是智利第一大貿易夥伴,而受制于銅價下跌,智利希望推動非銅産品向中國出口。根據雙方自貿協定,自2015年元旦之後,中智兩國正式對雙方97%的産品實施零關稅,其中包括葡萄、三文魚、礦産品等智利主要出口商品。

  智利銅礦出口的挑戰

  8月19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價格指數再度刷新2009年以來最低記錄,最低至4997。這已是銅價連續第4天下跌。由於擔憂中國建築業和製造業的用銅需求放緩,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今年已經下跌了19%。而當前的5011,比起2011年最高的10189跌掉一半還多。

  作為全球最大的銅礦生産及出口大國,智利的銅産品出口長期佔據其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2013年,中國從智利進口了價值152億美元的銅礦,佔智利當年對華出口總額的79%,也佔其當年銅礦出口總額的37.5%(約405億美元)。

  而大宗商品在2014年初出現過剩,與鐵礦石相似,銅價也同樣進入“跌跌不休”的模式。

  然而銅價下跌並未使智利銅産量下滑,2014年智利銅總産量為578萬噸,其中出口量創7年新高,達566萬噸。智利國家銅業委員會數據顯示,中國去年仍是從智利進口銅的第一大國,2014年近220萬噸,相當於智利銅出口量的39%,日本和南韓分列第二及第三。

  但由於價格下跌,智利2014年銅出口總額,卻跌至2009年來最低。去年11月在天津舉行的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智利大使賀喬治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稱,智利也認識到礦業市場出現的一些變化,正在尋求出口結構的多元化。

  據路透社報道,智利銅出口今年上半年,幾乎每個月都是同比下滑10%左右。儘管智利官方未向記者提供上半年銅出口量及出口額下滑的數據,但情況顯然不容樂觀。

  8月10日,智利經濟部長路易斯·塞斯佩德斯在聖地亞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坦承,智利的銅礦與智利經濟增長確實遇到了極大的挑戰。智利銅礦業亟需轉型升級,提高技術水準和生産效率。“銅價總是會上下波動的,智利作為最大的銅生産和出口國,會用更長遠的目光來看待銅礦産業發展。”此外,智利希望提升生鮮、農林、酒業等非銅産品的出口比例來促進出口結構的平衡。

  智利外交部國際關係司亞太大區主席迪亞哥·托雷斯則心態比較樂觀,“中國是一個超級經濟體,GDP增速有7個百分點對智利而言就是天量,所以只要中國還在增長,就會對食品、銅産品等有巨大的需求,那麼我就不會擔心智利的出口問題。”

  但多數機構對銅礦市場及價格走勢看法更為悲觀。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Research)近日在一份報告中稱,銅價連續暴跌意味著全球近五分之一的銅礦在虧損。Vivienne Lloyd等分析師在週一的報告中表示,如果價格維持在當前低位,一些銅礦,尤其是中國的銅礦,將不得不減産甚至關閉。麥格理在報告中預計大約17%的銅礦在虧損,而之前預測的比例為11%。該行還表示,因對小型私有礦山的數據有限,其估計數字可能有些“保守”,所以實際上瀕臨減産關閉的全球銅礦數量可能超過1000個。

  花旗集團(Citi)分析師也于8月17日指出,鋻於銅礦和黃金價格的多次相關關係,我們認為,在黃金市場未出現明顯穩定的漲勢之前,認定銅價現在已觸底似乎為時尚早。

  銀河期貨8月發佈的月報稱,“從技術上看,銅價仍處於下行通道之中,支撐位在 5200 美元和 4800 美元之間,國內在 38000元到35000 元,在宏觀面風險得到緩慢之前,銅市的壓力仍會較大。”據稱,主要影響因素分別為美聯儲9月加息預期、中國銅消費需求放緩、全球三大銅交所庫存增加、國際銅礦巨頭BHP、淡水河谷、Freeport等擴産情況。該機構預計,全年國際銅市場過剩量在20萬噸左右,銅價下跌空間還有15%左右。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凈進口155.8萬噸,同比降幅為10.2%。中國海關最新統計,7月中國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量為35萬噸,1-7月為259萬噸。于去年同期減少9.5%。卓創銅業分析師李曉蓓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供的數據也顯示,上半年中國銅産量增幅與去年同期接近,但進口量顯著不及往年。

  促進非銅産品對華出口

  受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及銅礦市場過剩影響,智利正在全面調整其出口策略,希望通過提高非銅商品的出口份額,尤其是三文魚、紅酒、水果等商品的對華出口來挽回因礦産出口下滑造成的被動局面。

  “以前,智利經濟發展有3個主力隊員,分別是銅産品、農林産品及紅酒,但如今,銅産品已經打不上主力了。”智利農林部一位官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去年智利外貿中,非銅出口的不俗表現就得益於農林産品大幅增長,增長額分別為2.45億美元和1.69億美元。

  他舉例稱,在2004年,從智利出口的新鮮水果只有不到0.2%運往中國,而如今,這一數字增至16.6%。食品出口量也從1.4%增至7.9%。同樣增加的還有酒類製造業,從2%增至8%,林業從11%增至24%,這些全部都在近10年內實現大幅度增長。

  智利一家大型上市公司Multiexport Foods亞太區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該公司正在努力提高三文魚對中國的出口份額。“最快今年12月,我們第一批煙熏三文魚産品將通過冷鏈運輸發往深圳,通過沃爾瑪超市進入中國的千家萬戶。”

  這家智利領先的三文魚出口企業位於巴拉斯港口附近,擁有25年曆史及2100名員工。去年該公司共生産三文魚、鱒魚、大馬哈魚等7萬噸(87%是三文魚),年銷售額達到400萬美元。去年該公司出口份額最高的三個國家分別為美國、巴西及日本,分別佔46%、18%、11%,包括亞太在內的全球其他區域出口份額僅為20%左右,“我們還是希望明年能在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提高出口量,中國有13億人,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食品等資源性産品,其中就包括三文魚等海産品,市場潛力巨大。”

  同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智利聖地亞哥及蒙特港、巴拉斯港等地走訪的多家智利大型豬肉、牛油果、貽貝、紅酒出口企業也都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其中,智利最大的豬肉出口企業CHILEPORK已跟國內的京東網進行合作,未來將通過網際網路電商將智利優質的豬肉産品送到國內高端消費者的餐桌上。

  路易斯·塞斯佩德斯表示,“中國正在推進‘一帶一路’這一國家戰略,智利是拉美中與中國建交最早的國家,也是拉美最為開放的經濟體之一,希望智利能夠成為中國在拉美地區投資合作的樞紐國,也歡迎更多中國企業到智利來投資。”

  而迪亞哥·托雷斯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2014年,共有5項來自中國企業的大額投資申請被批准,投資總額達2300萬美元。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中國建設銀行也將在智利設立分行,投資額高達1.8億美元。

  但迪亞哥也坦承,從1974至2014年間,中國對智利直接投資總額達到1.167億美元,僅佔同時期內外國對智利投資總額的0.10%,“這説明,我們合作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一定是哪存在投資阻力,我們一定會努力改善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