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平安假信託事件發酵:公告與澄清引發飛單之議

  • 發佈時間:2015-10-23 14:44:3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被點第三方機構“澄清”未參與銷售相關産品,平安信託稱消息來源於“客戶反饋”

  “假信託”事件發酵

  “公告”與“澄清公告”引發“飛單”之議通過信託公司網站的公告統計,今年遭遇“李鬼”的信託公司有10余家之多

  “公告”與“澄清公告”引發“飛單”之議

  通過信託公司網站的公告統計,今年遭遇“李鬼”的信託公司有10余家之多

  10月21日晚間,平安信託發佈公告稱接到客戶反饋,有第三方平臺銷售虛構的平安信託産品,並在公告中“點名”多家機構。

  一石激起千層浪,昨日包括360財富、檸檬財富、恒天財富等被提及的第三方機構均發佈公告澄清未發行相關産品,並表示在與平安信託“積極溝通”。

  平安信託有關人士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強調,其公告的資訊來源為“客戶反饋”,平安信託在給《證券日報》的回復中表示,官方聲明中提及的第三方機構均來自於客戶向公司反饋的資訊,平安信託確實收到並保留了客戶反饋的短信、微信、郵件、網站截圖等,“強調公司未委託客戶所提及的第三方機構銷售産品。”

  業內人士認為,部分被提及的第三方發佈澄清公告,説明其在公司層面應確實未參與相關産品的推介,而根據類似事件的慣例,不能排除存在銷售人員私下的“飛單”行為。而記者了解,多家第三方機構已開始內部調查。昨日,恒天財富有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恒天財富內部排查未發現有銷售人員違規銷售行為,也未收到客戶投訴。

  多家第三方機構澄清

  10月21日晚間,平安信託發佈聲明稱,接到客戶反饋,有第三方機構通過第三方平臺銷售宣稱由平安信託發行的“平安信託·鵬飛尊享2號集合(查詢信託産品)”或“平安信託·磐晟安享收益7號集合信託計劃”。

  “平安信託迄今為止從未發行或準備發行‘平安信託·鵬飛尊享2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和‘平安信託·磐晟安享收益7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産品”,並表示對假借平安信託名義銷售相關産品的機構及個人,核實後通過法律途徑追究責任。相關産品“純屬編造”。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搜索引擎搜索上述兩款信託産品,已無相關産品推介網頁,少量論壇、微網志轉載點開後也顯示訪問頁面不存在或已被刪除。

  平安信託在公告中“點名”包括恒天財富、檸檬財富在內的數家第三方。

  昨日,360財富、檸檬財富、恒天財富等第三方通過官網等渠道發佈公告,其內容幾乎沒有區別,均為澄清未發售相關産品、與信託公司積極溝通。

  恒天財富稱,“公司對産品銷售有嚴格的篩選程式,我公司從未與平安信託或其他任何第三方合作銷售‘平安信託·鵬飛尊享2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或‘平安信託·磐晟安享收益7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産品”、“我公司目前正在與平安信託積極溝通,了解核實情況,並將保留視情況採取進一步法律措施保護我公司合法權益的權利。”

  對此,平安信託有關人士強調,其資訊來源為“客戶反饋”。在給《證券日報》記者的回復中,平安信託稱:“官方申明中提及的第三方機構均來自於客戶向公司反饋的資訊,平安信託確實收到並保留了客戶反饋的短信、微信、郵件、網站截圖等,為避免客戶對該等虛假資訊産生誤會,本著對客戶負責的態度,公司如實發佈聲明進行澄清,強調公司未委託客戶所提及的第三方機構銷售産品。”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平安信託的法務部門相關人士亦積極與第三方開始接洽。

  多家知名第三方被涉及

  引發“飛單”之議

  平安信託的公告之所以引人注目,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被點名的企業,在魚龍混雜第三方中卻不乏行業翹楚。

  根據被涉及的平臺官網的資訊,金斧子已獲得紅杉資本千萬美元注資;檸檬理財已獲得IDG等知名機構B輪數億元融資;360財富已完成Pre-A輪千萬融資,啟動新三板上市,爭取在未來3年資産管理規模達到1000億元。而恒天財富亦是知名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部分被提及的第三方發佈澄清公告,説明其在公司層面應確實未參與相關産品的推介。而根據類似事件的慣例,不能排除存在銷售人員私下的“飛單”行為。而記者了解,多家第三方機構已開始內部調查。昨日,恒天財富有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恒天財富內部排查未發現有銷售人員違規銷售行為。

  恒天財富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的勞動合同及相關規定,均嚴令禁止銷售人員‘飛單’,一經查出,將嚴肅處理。我們看到平安信託相關公告以後,立即進行了內部排查,並在官方網站及官方微網志上發佈了澄清公告,如若恒天財富的客戶看到相關資訊,可通過官方正規渠道投訴。到目前為止,恒天財富內部排查未發現有銷售人員違規銷售行為,也未收到客戶投訴。”

  “李鬼”頻擾信託業

  平安信託的公告使信託業遭遇“李鬼”的問題浮出水面,而事實上,今年遭遇“李鬼”的信託公司不在少數。初步掃一眼信託公司的網站,發出類似公告的便有10余家之多。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李鬼”一類是虛構信託公司名稱或虛假信託産品;而另一類,則是借真實信託公司或産品名稱進行疑似欺詐活動。

  信託之所以成為不法人士進行非法活動的“幌子”,其實很好理解:社會公眾對信託認知不足,對信託産品如何購買、如何辨別真偽也顯得經驗不足;信託産品的私募屬性,其資訊披露過程一向較為封閉;信託産品的行銷過程仍然混亂,雖然監管層一直要求信託産品僅能由金融機構代銷,而事實上,其由第三方代為推介的現象一直存在,由於第三方市場魚龍混雜,虛假信託資訊也就趁虛而入。

  業內人士稱,防範“假信託”,需注意信託産品的認購資金應直接打入信託公司在銀行設立的對公賬號,不得經手任何非信託公司的公司或人士。信託公司名錄、官方網站可在銀監會查詢,在無法確認産品真偽時,則應直接與信託公司聯繫核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