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股票型理財産品成收益縮水王

  • 發佈時間:2015-07-06 07:5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孟凡霞  責任編輯:胡愛善

  在各類投資市場中,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的穩健定位最為深入人心,但其中的結構性理財産品卻表現得與眾不同,相比固定收益類理財産品的“低調”,結構性理財産品往往有著搶眼的預期收益率,但卻最容易出現難達預期最高收益率的尷尬情況。普益財富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上半年到期的結構性理財産品中,掛鉤股票的産品收益率偏離度最高,意味著這類産品收益最容易出現縮水的問題。

  截止到6月25日,2015年上半年到期的35585款銀行理財産品中,有22534款産品公佈了到期收益率,259款産品未實現最高預期收益。在各類投向的銀行理財産品中,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組合投資類、融資類産品到期收益率與預期最高收益率差別不大。而結構性産品較為特殊,此類産品的多數本金投向流動性較高的債券貨幣市場,嵌套了期權及互換等金融衍生品,其收益率與標的物掛鉤。

  在結構性理財産品中,掛鉤股票、黃金、匯率、利率等標的的産品最為常見,而數據顯示,股票型産品的收益偏離度最高。根據普益財富的統計,掛鉤股票的結構性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7.77%,而平均到期收益率只有4.74%,偏離度高達3.0231,可以説是風險最高的結構性産品。其次是掛鉤黃金的産品,此類産品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5.48%,平均到期收益率4.28%,偏離度1.9753。掛鉤匯率和利率的結構性理財産品偏離度則為0.7034和0.2474,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的可能性較高。

  在分析人士看來,股市指數或股票掛鉤的産品收益率波動較大,以此為標的物的結構性理財産品更容易“失手”。例如今年5月到期的農業銀行“金鑰匙如意組合”2015年第22期看跌滬深300指數人民幣理財産品,掛鉤滬深300指數,如觀察日滬深300指數的收盤價小于或等於期初滬深300指數,則到期時投資者獲得7.6%的年化收益率;如觀察日滬深300指數的收盤價格大於期初滬深300指數,則到期時投資者獲得1.5%的年化收益率。由於股市在四五月持續上漲,突破了産品運作初期的滬深300指數,最終只實現了1.5%的到期年化收益率。

  平安銀行也出現多款未達最高預期收益率的掛鉤股市理財産品,以“財富結構類(100%保本掛鉤股票)資産管理類”2014年362期、2014年399期、2014年387期和2014年417期四款産品為例,這四款産品預期收益率均為0.5%-7%,但到期時均只實現了0.5%的收益。

  普益財富研究員李林夏認為,與固定收益類産品相比,結構性産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無太大的競爭力,但部分産品年化到期收益可達到20%以上,這也是對投資者吸引力最大的地方。近期股市較為動蕩,如果追求較可靠的回報,選擇固定收益類産品不失為更好的選擇。畢竟,比拼平均到期收益率,結構性産品在收益實現上並無優勢。

  不過,也有銀行發行的掛鉤股市的理財産品賺得盆滿缽滿,招商銀行發行的“焦點聯動系列之股票指數表現聯動(滬深300指數期末雙向連續型帶觸碰條款)非保本理財計劃(104988)”就實現了26.86%的到期年化收益率。廣發銀行的“‘歡欣股舞’2015年第14期(滬深300指數看漲香草期權)人民幣理財計劃”也獲得13.47%的較高收益率。

  專家建議,對於收益浮動的結構性理財産品,銀行都會在産品説明書中給出“理財收益測算示例”,分別計算在最好情景、較好情景、一般情景、最差情景下可能獲得的到期收益,投資者需要根據自己對掛鉤標的的判斷,選擇適合的産品。胡瀟/製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