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伯南克把脈中國經濟:不會爆發金融危機

  • 發佈時間:2015-06-03 09:23:22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原標題: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把脈全球經濟:中國不會爆發金融危機 歐洲復蘇挑戰最大

  6月2日在香港出席活動時,伯南克指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可能給美國帶來一定影響,但美國經濟將持續復蘇;歐洲經濟將面臨最大挑戰,歐洲各國需要就希臘債務問題做出妥協讓步;中國經濟面臨影子銀行等挑戰,但現在的經濟調整正處於正確的方向上。

  卸任美聯儲主席一職後,身為經濟學家的伯南克,更樂於分享其對全球經濟的看法。

  6月2日在香港出席活動時,伯南克指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可能給美國帶來一定影響,但美國經濟將持續復蘇;歐洲經濟將面臨最大挑戰,歐洲各國需要就希臘債務問題做出妥協讓步;中國經濟面臨影子銀行等挑戰,但現在的經濟調整正處於正確的方向上。

  投資者此前普遍預期美聯儲會在今年9月加息。但最近經濟數據令人失望,投資者認為,美聯儲9月加息的可能性已經從30%降至18%。伯南克認為今年一季度數據略差,存在一些特殊原因,但對於美國經濟持續復蘇仍然持樂觀態度,他預計未來3至5年,美國經濟增速會更平緩,低於戰後初期的90年代,通脹率會低於美聯儲的目標2%,利率也將維持在低位,長期利率可能比現在略高,但仍處於歷史低位。

  對於中國經濟,伯南克同樣持樂觀態度。“中國還面臨銀行業壞賬、影子銀行、房地産、股市等一系列問題,但中國目前面對的最主要問題是在未來十年內逐步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而中國政府已經展示出他們處理這種難題的能力。”伯南克表示。

  美國持續復蘇,歐洲挑戰巨大

  伯南克認為,未來,美國經濟主要依賴於家庭消費支出,目前,美國家庭消費支出狀況良好,人們的財富已經超過危機前的高點,就業創造也為拉動家庭收入增長,同時,油氣價格降低,消費信心提升。

  “總體來説,我們可以預期消費會繼續增加,對經濟形成支撐作用,住房市場雖然尚未復蘇,但也在逐漸好轉,將成為另一股支撐力量。”伯南克表示。

  全球經濟放緩、美元走強,也給美國經濟復蘇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伯南克坦言,美國的製造業明顯削弱,出口受到影響,反映出美國也會受到全球增速放緩的影響,但美國經濟內部有很多推動經濟發展的力量,會有更多就業機會被創造出來,美國有不止一個引擎帶動經濟復蘇。

  同樣,美元走強也會帶來風險,包括歐洲和其他主要出口市場都會受到影響,但美國作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抵禦這一風險的能力更強。伯南克認為,美元走強也會給美國經濟帶來正面影響,美國正開始成為全球能源成産國,這對經濟和就業都帶來推動作用,希望明年能有機會出口部分多餘的能源産出。

  與戰後初期的90年代相比,伯南克認為,未來3至5年美國經濟增速會更平緩。“過去幾年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的部分原因是金融危機本身,創業公司、風險投資等減少,投資更加謹慎,這些都與金融危機的經歷有關,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研發投資力度增大,未來會看到經濟更強,”伯南克指出,但同時人口老化等問題會對經濟帶來拖累,經濟增速難以複製戰後初期水準。

  他認為短期內難以判斷資訊科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未來幾年經濟增長總體比較平穩。通脹水準會低於美聯儲的目標2%,由於通脹率和經濟增幅都較低,利率也會比過去更低,長期利率預計會比現在的水準略高,但將處於歷史低點。

  談及歐洲經濟,伯南克認為,反映滯後的貨幣政策和過於緊縮的財政政策拖累了歐洲經濟的復蘇進度。

  “貨幣政策,像貨幣寬鬆政策的推出需要很長時間,解決政治和法律方面的反對意見,”伯南克指出,而施行後看到效果又需要經歷一段時間。反映相對迅速的美國在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後,在經濟增長方面與歐洲拉開巨大距離。美國的經濟産出已經超過危機前的高點,而歐洲比其危機前高點仍低2%。

  另一方面,歐洲國家過緊的財政政策也對經濟復蘇造成傷害。伯南克認為,雖然希臘之類的國家別無選擇,但德國等國本可以做得更好,“現在德國是全球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順差額佔GDP的8%,也就是説,基本上整個德國都沒有購買自己國家或者外國的産品來幫助經濟復蘇。”

  歐洲面臨的另一個風險是,希臘問題不斷擴散,伯南克認為,歐洲各國應當明白希臘沒法完全償付債務,各國需要做出某些妥協讓步。

  中國不會爆發金融危機

  “隨著中國經濟整體規模不斷擴大,不可能一直保持10%左右的增長率,經濟放緩不可避免。而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國經濟放緩不同於發達經濟體由於貨幣財政政策導致的經濟減速,而是由於中國改變增長模式所致。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伯南克指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工業化、基建、出口,隨著經濟規模到達某一水準,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無法持續,必須轉向內需和消費拉動型經濟結構。

  在新的增長模式下,伯南克認為,中國政府需要做的是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即通過建立良好的制度架構來鼓勵民營經濟。而現在,中國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當下的發展還僅僅是開頭。

  在這個重要的轉變過程中,中國也面臨包括銀行壞賬、影子銀行等一系列問題,但中國政府已經展示出其處理這些難題的能力。

  對於市場擔憂中國金融改革進展略顯保守,伯南克表示,過去十多年的經驗和教訓顯示,金融改革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如果過於激進或者順序錯誤的話,可能會引發各種問題,嚴重的如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因此,中國政府在金融改革上採取相對謹慎,逐步推進的做法是可取的。

  他認為,未來5至10年裏,香港將在中國金融改革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香港就像一個氣壓過渡艙,連接中國經濟與外部市場,同時避免對中國內地經濟帶來負面衝擊。”

  “我不認為中國會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已經充分意識到目前其銀行體系存在的問題,也有足夠的資源來應對、解決問題,中國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以及龐大的財政資源。”他指出。

  同時,伯南克認為中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應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及養老保障,令人們有更強的消費動力,環保議題也值得關注,隨著生活水準的改善,人們會要求有更乾淨的水和空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