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機構2015年6個大概率事件

  • 發佈時間:2015-01-05 03:50:3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毛宇舟  責任編輯:孫朋浩

  編者按:毫無疑問,剛剛過去的2014年對於金融機構而言是風雲變幻的一年,即使猜到了開始,也很難猜中結局。隨著各項排名座次的“落地”,一個嶄新的2015年已經開始。在新的一年,銀行、券商、保險、基金、信託、期貨等六類金融機構會有哪些大概率事件發生?這些事件對相關金融機構帶來何種衝擊?聽我們細細道來……

  銀行業利潤增速或繼續下降 業務架構調整難以避免

  時間,如白駒過隙。2014年,銀行業悲劇、喜劇交替上演,即使猜到了開始(利潤增速下滑、資産品質下降),也很難猜中結局(估值迅速修復);2015年,銀行業重新啟程,資本市場也將再次走上尋求答案之旅。

  利潤增長預期下調

  2014年,中國銀行業經歷了存款利率市場化加速、存款被網際網路理財産品大肆分流、大客戶議價能力大大提升、貨幣市場基金對活期存款代替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導致了銀行息差進一步收窄。然而伴隨著民營銀行新生血液的進入,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放開的預期,對於銀行來説,2015年將是更加艱苦的一年,息差或將進一步收窄,而銀行將通過拓展負債來源保證存款這條生命線。

  去年11月份,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做適當簡並。

  此後,多位經濟學家表示,降息週期已經來臨。東興證券研究所所長王明德表示,面對經濟的下行壓力,央行降息在意料之中,今年進入大降息週期。經濟學家、萬博兄弟資産管理公司董事長滕泰也表示,中國經濟連續十幾個季度的下行,物價也出現通縮的趨勢,近幾年,高融資成本是經濟下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央行降息可以説“亡羊補牢,猶為未晚”,中國將進入降息週期。

  展望2015年,由於銀行增速放緩,且成本增加,多數銀行家對於銀行盈利增速表示悲觀。

  中國銀行業協會報告指出,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雙重壓力下,種種跡象表明,商業銀行負債業務壓力不斷加劇。對於未來負債來源的拓展,高達79.1%的銀行家選擇堅持穩定和擴大一般儲蓄存款。報告認為,目前銀行負債來源較為單一,需要進一步提高負債管理經營能力,積極創新。

  此外,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表示,八成左右銀行家認為未來收入及利潤增長率將低於20%,三成左右銀行家預期收入增速將低於10%,表明瞭銀行家對於未來3年收入及利潤增長預期有明顯下調。

  組織架構改革持續推進

  今年初始,招商銀行公告表示審議通過了《關於總行相關部門架構和職責調整方案的議案》,同意總行相關部門架構和職責調整方案。事實上,從2013年底,根據銀行自身的不同情況,組織架構調整已經在按部就班的進行。

  在去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上,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明確要求,在鞏固前中後臺分設機制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業務特點,分類推進分支機構制、條線事業部制、專營部門制、子公司制改革。

  據統計,工商銀行的近47個部門機構調整為26個一級部,5個二級部,以及3個部門管理中心,而其利潤中心由9個將增至11個。中國銀行撤消了五大總部,調整為36個一級部門,6個直屬機構。農業銀行撤並重組了5個一級部、8個二級部、增設了4個一級部門。不僅僅局限于四大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架構變革。

  按照監管部門要求,條線事業部制和專營部門制是當前銀行業組織架構改革的推進重點。然而,新的組織架構在得到越來越多認可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與原有模式産生一定的衝突。與此同時,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也對銀行機構變革産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向平臺型組織架構的演變或將成為大型銀行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相關調查顯示,截至2014年底,已完成落實比例最高的是分支機構制,有65%的機構已經完成,條線事業部制、專營部門制和子公司制改革的完成進度佔比均不到20%,但條線事業部制、專營部門制改革總體上已經起步,其中多數銀行正在實施或已計劃實施。

  而隨著部門銀行的局限性日益顯現,越來越多的銀行已經在調整組織架構方面付諸實踐。從改革進程來看,本輪銀行業組織架構調整已經進入普遍實施階段。調查結果顯示,52.9%的銀行家表示其所在銀行正在進行組織架構改革,28.9%的銀行家所在銀行已經完成了組織架構改革,兩者合計超過80%。

  券商業上市券商隊伍再壯大 券商業務牌照將放開

  -本報見習記者 周尚伃

  2014年,在這個中國經濟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資本市場改革得以推進,證券業也在一系列紅利推動下快速發展,IPO兩度重啟、券商全面觸網、優先股試點、滬港通開通、一碼通賬戶開啟、退市制度改革、央行降息、A股由“熊”走向“瘋牛”、股權眾籌破冰、宏源證券謝幕、中信證券在全球的崛起等太多的事情發生在這一年。

  《證券日報》以過去一年中發生的行業事件為依據,大膽提出猜想,預測2015年證券行業將會發生哪些大概率事件。

  券商迎來新一輪上市潮

  2014年11月14日,國信證券首發申請獲中國證監會主機板發審委無條件通過,追溯上一次券商參加A股IPO,是西部證券在2012年5月3日掛牌上市,距今已兩年半。在此期間,券商只能以並購的形式進入A股市場,例如去年上海證券納入國泰君安,申銀萬國與宏源證券合併,方正證券與民族證券。國信證券上市後強勢封板,與此同時,國信證券也成為了兩年多以來,第一隻IPO的券商股

  據了解,目前正在排隊IPO的券商還有7家,分別為國泰君安、銀河證券、東方證券、東興證券、第一創業證券、浙商證券和華安證券,加上大智慧與湘財證券重組,安信證券重組中紡投資,如果再加上中原證券啟動A股IPO計劃,預計10家券商在2015年開啟新的征程。

  另外,去年11月份,證券業協會發佈了《關於證券公司報送資本補充規劃有關工作通知》也表明,鼓勵行業非上市券商通過掛牌上市的方式直接融資。

  另一方面,隨著券商創新業務不斷發展,融資需求在證券業不斷加大,多家券商已積極申請A股或H股上市,以求更多融資途徑。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財通證券、廣州證券、新時代證券等22家券商完成股份制改革,準備啟動預披露計劃。

  業內人士認為,在證券行業景氣度高漲的當前,新一輪上市潮可以期待,這也將進一步推動行情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黃金期。

  券商業務牌照將放開

  2014年5月23日,證監會在新聞發佈會上曾明確表示,正在根據市場和行業情況,按照“牌照管理、業務交叉、規則統一、功能監管”的原則,研究制定並修改有關規則,將適時公開徵求社會意見。待有關規則出臺後,即啟動新設證券公司的審批工作,進一步放開牌照管理。但是券商牌照的放開涉及到《證券法》的修改,因此業內人士預計,在2015年的下半年才可能有相應的措施出臺。

  不過,國金證券分析師賀力表示,目前券商經紀、投行等業務的競爭已經非常充分和白熱化,牌照放開對這些業務的實際衝擊有限,以經紀業務為例,網際網路券商在2014年初就已經“萬二”開戶,佣金戰的硝煙瀰漫一年有餘。關於牌照放開的另外一個典型案例是2013年2月證監會公佈《資産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放開公募業務牌照,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而時至今日,公募業務的整體業務格局也並未發生顯著變化,究其原因,與該業務本身就已經競爭非常激烈有關,也與拿完牌照後的實際經營並不簡單有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改革的大趨勢下,今年有可能推行全面的“一人一戶”。中信建投研究報告表示,在行情帶動下,不論是新開戶數量,還是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都有明顯提升。綜合對成交量和佣金率的預測,2015年經紀業務凈收入將增長約20%,帶動行業收入增長約6%。與此同時,網際網路證券業務將全面開花也是今年證券業的大概率事件,2014年4月份至今共有35家證券公司獲得網際網路試點任務。東興證券分析師黃琳表示,截至2014年,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新型網際網路業態融合和行業自身資産結構的改善為行業的下一步創新發展提供保障。2015年券商有能力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並實現新一輪發展。

  保險業商業健康險將“井噴” 中小險企或“彎道超車”

  -本報見習記者 蘇向杲 劉敬元

  證券日報保險週刊(官方微信:證券日報微保險)邀請了多家保險公司的高管,對2015年保險業可能出現的大概率事件以及行業關注的重點進行預測,其中,商業健康險與中小險企的快速發展成為業內高管談及最多的兩大熱點話題。

  商業健康險必將“井噴”

  華夏保險董事長李飛表示,國務院辦公廳于去年11月17日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一年內就同一行業連續出臺國家級文件是實屬少見。2014年,商業健康保險以高達45%以上的增速令人矚目,未來必將迎來“井噴”式發展時代,成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生力軍”。

  招商信諾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孫勇表示,“新國十條”為保險業制定願景、規劃路徑,將保險業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其中特別強調要發展多樣化健康保險服務,鼓勵保險公司大力開發各類醫療疾病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産品,政策紅利給健康險發展帶來重大發展機遇。“我們期待保監會等監管部門在國務院簡政放權的改革大潮中,結合償二代等監管體系的推出等,充分把握支援健康險等稅優政策的出臺,為保險行業的不斷創新發展給予更多的引導和支援。”

  友邦中國首席執行官蔡強表示,相信2015年在養老、醫療、健康、農業、巨災保險等方面,國家都會出臺相應的促進政策,包括財政、稅收、投資等方方面面。這將會給保險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交銀康聯執行董事、總裁張宏良認為,從中國人口、文化、物質條件等角度看,養老健康的方式一定是多樣化的,不同的供應商選擇不同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也是必然的。而保險公司積極參與到大養老、大健康産業,也可實現對客戶長期財務規劃和服務的延伸。

  中小險企“彎道超車”

  張宏良認為,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宏觀背景下,在移動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商業環境下,以及以保險新國十條為代表的系列政策支援下,2015年保險行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這也將是勇於創新且善於前瞻性佈局的中小型保險公司謀劃彎道超車的關鍵一年。

  交銀康聯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裁張宏良表示,展望2015年,中小險企彎道超車有N條突圍之道。

  其一,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結構由中低端轉向中高端,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點,第三産業的地位和作用凸顯,保險迎來發展新機遇。

  其二,中國保險業“新國十條”頒布,將保險業上升到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總體佈局的高度,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未來20年養老、健康方面的需求無疑將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如何做好這些銀發人群的服務成為未來社會保障的重中之重。在政府多項新政的東風下,保險公司延伸價值鏈,佈局健康、養老産業鏈的熱情高漲。大型公司如泰康人壽已經在這方面有了積極的探索,但從中國人口、文化、物質條件等角度看,養老健康的方式一定是多樣化的,不同的供應商選擇不同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也是必然的。這對中小型公司而言蘊藏著許多發展機遇。

  其三,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金融以迅猛之勢蓬勃發展,傳統金融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網際網路金融形態與傳統金融交鋒且融合,掀起了新一輪的商業洗牌和創新創業熱潮。保險産品、渠道、經營的創新和想像空間空前增大。面對這一趨勢,保險公司必須立足網際網路思維,重新構建跟客戶之間的關係,並利用網際網路工具改造內部的工作流程,建立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全新的服務模式。這一方面,一直受網點佈局困擾但機制靈活的中小公司更有可能借助網際網路實現彎道超車。

  基金業公募規模將超5萬億元 新基金公司信託PE唱主角

  -本報記者 趙學毅

  毫無疑問,剛剛過去的2014年對於基金業而言是風雲變幻的一年,隨著各項排名座次的“落地”,一個嶄新的2015年即將開始。對於基金業而言,2015年會如何書寫,又會發生什麼大事?《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認為,基金行業今年會有兩個大概率事件,一是基金公司公募規模超5萬億元,二是新基金公司多來自PE和信託。

  公募規模將超5萬億元

  去年四季度在多重政策利好下,大盤指數崛起,股債雙牛行情催化了全民買基潮,反映在公募基金規模上,即呈現為較大幅度增長。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最新公募數據,截至去年11月底,公募基金行業管理的總資産的凈值規模達到60912.67億元,其中公募基金資産的凈值規模已達42386.35億元,環比增長1.67%。隨著12月31日基金最新份額的披露,2014年基金公司年終資産規模也終於落定。

  來自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94家基金公司公募資産規模合計4.55萬億元(不含QDII),與去年三季度相比,資産規模凈增6549.61億元,增幅為16.8%。其中,股票型基金規模增長21.58%,債券型基金規模增長22.64%,超越貨幣基金17.87%的增幅,一掃之前頹勢,權益類基金奪下總規模的近半江山,盡顯王者風範。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預計,若今年A股真能“牛蹄奮進”,對比2007年所帶動的公募基金規模效應,那麼保守估計公募資産規模可以史無前例地突破5萬億元。若按去年四季度16%的增幅估算,今年一季度末,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資産規模將達到5.28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基金規模排名,將出現中小基金公司百家爭鳴的奇觀。正如去年四季度,中融基金以3561.72%的規模漲幅,由上季度的82名一躍至第46名;申萬菱信基金憑藉給力業績迅速上位,由上季度165.95億元規模增長至486.27億元,漲幅達193.03%,排名上升16個位次至第27名。

  新公司多來自信託及PE

  據《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統計,2014年共有7家新基金公司成立,目前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95家。按此增長速度,2015年基金管理公司突破100家也是板上釘釘的事。其實,人們更為關注的是,即將誕生的新基金公司來自何方?

  記者注意到,去年新成立的7家基金公司,有3家屬於信託係:圓信永豐基金兩大股東分別是廈門國際信託、永豐證券投資信託;嘉合基金和北信瑞豐則由信託公司主導,控股股東分別為中航信託和北京信託。在其之前,中融信託 、華潤信託等均已有各自的基金公司。

  去年一大變化是PE機構開始佈局公募基金業,九泰基金和紅土創新基金便是PE係公募,分別由深創投和昆吾九鼎投資控股。在其之後,同為PE的新沃資本和廣東中科招商也都在申請設立基金公司。

  此外,還有有兩家屬於券商係,分別是中金基金、創金合信基金,控股股東分別是中金公司、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不難發現,隨著監管層政策逐漸鬆綁,基金公司門檻的降低,信託及PE已經成為資管行業不可忽視的競爭力量,紛紛涉足公募基金業。“信託及PE機構進入公募基金業務領域,有利於更好地發揮現有資源與能力。”北京一基金分析師對《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表示,信託機構和PE機構涉足公募領域,除了財務投資的需要,更多則是出於轉型需要,佈局大資管業務,特別看重基金子公司帶來的業務擴展空間。

  信託業

  “八項責任”漸次落實

  “通道”業務規模或萎縮

  -本報記者 徐天曉

  隨著信託業管理資産規模增速放緩,風險逐步釋放,“轉型”已成為行業共識。新常態下,信託業2015年的“大概率事件”無疑都將圍繞著“轉型”鋪開。

  從監管層的角度來看,2014年,信託業管理資産規模在三季度末增至近13萬億元,意在為信託業轉型鋪路的監管政策也在2014年漸次落地。而2015年,監管的進一步升級預計仍會成為左右信託業全年發展的關鍵。

  在2013年信託業年會上,監管機構對信託業的發展提出了“八項制度”,而在近日舉行的2014年信託業年會上,監管機構繼續提出“八項責任”,即受託責任、經紀責任、維權責任、核算責任、機構責任、股東責任、行業責任、監管責任。按照“八項制度”已在去年逐步建立起來的節奏,“八項責任”暗含監管層的監管理念,也將在2015年漸次落實。目前,“八項責任”中涉及的《信託公司信託業務盡職指引》已由中國信託業協會擬定初稿,並在信託公司中討論多次。此外,《信託公司評級與分類監管指引》,調整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標準的相關規定也在去年經過了多次討論,包括上述幾項政策在內的多項信託監管文件預計將會在今年逐步推出,並深刻影響信託業的發展路徑。

  除了監管的政策引導之外,從公司層面看,為了適應新環境,預計也會將增資擴股、調結構等在2015年進行到底。

  2014年全年有24家信託公司增資和變更股權,其中有16家凈增加資本290億元。隨著監管層為信託業定調“有多大資本做多大事”,信託公司增資潮預計將在2015年繼續涌動。

  而在調整業務結構方面,2015年信託業務變動最明顯的或為“通道”類業務。由於去年底下發的《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中關於融資方認購保障基金的相關規定將增加低報酬的信託通道業務的融資成本,多家研究機構認為,這“很可能使得交易對手放棄和信託公司的合作,轉向其他資管機構”。信託“通道”業務規模預計會面臨大幅“萎縮”。

  此外,在制度建設方面,信託産品登記或許會在今年迎來不小的突破。在信託業已成為第二大金融子行業的今天,信託産品流轉的需求日益龐大,信託産品轉讓平臺2014年如雨後春筍般在各類平臺推出,其中不乏違規現象。但信託登記制度的缺失一直是設立統一信託登記轉讓平臺的重要障礙。有消息稱去年底銀監會已經敲定國家首個信託登記中心落戶上海自貿區,全國信託登記轉讓平臺的設立、以及信託登記相關法規推出或許會在今年迎來突破。

  期貨業

  原油期貨、期權成重頭戲

  大宗商品難脫熊市

  -本報記者于德良

  如果以去年9月份召開的首屆期貨創新大會為分水嶺,那麼,今年延續創新變革主旋律的期貨業將迎來從量變到質變的節點。

  期貨新産品競相推出,原油期貨、期權上市備受矚目。去年我國上市了聚丙烯等5個期貨品種,期貨品種總數達到了46個;夜盤品種異軍突起,去年推出17個品種,期貨夜盤品種總數達到了23個,佔目前國內商品期貨品種的半壁江山。今年期貨新品上市的勢頭依舊不減,而原油期貨、期權上市將成為“重頭戲”。

  2014年12月12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上期所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下一步,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將組織全市場倣真交易,全面檢測技術系統運作情況,為原油期貨平穩有序上市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業內人士預測,原油期貨或在今年上半年上市。股票期權上市的日期也越來越近,上證所要求各券商在2015年1月9日之前,完成相關部署。股票期權在今年上半年上市成為大概率事件。與此同時,三大期交所的商品期權均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上市,包括大商所的豆粕、聚乙烯,鄭商所的棉花、白糖,上期所的銅、黃金;中金所的股指期權也將加入期權大家庭。

  而預計上市較快的商品期貨品種有鄭商所的棉紗期貨,上期所的鎳、錫期貨。各期交所的夜盤品種將會繼續擴容。

  去年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經歷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最為嚴重、波及範圍甚廣的暴跌,鐵礦石、原油成為最大的“輸家”。展望2015年,市場普遍預計大宗商品價格還將維持頹勢,難脫熊市格局,但下跌空間已經較小。南華期貨認為,2015年因美元指數走強將令商品價格重估,新興經濟的弱需求難以好轉。廣發期貨表示,2015年上半年商品還將繼續熊市,不過已是熊市尾聲。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超跌的商品或會出現修復性上漲行情。

  今年投資諮詢、資産管理、現貨子公司等業務的縱深發展,期貨公司也面臨著身份裂變和角色轉換。在衍生品市場的廣闊天地,未來期貨公司有做不完的生意。期貨公司已經踏上了由量變到質變的征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