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券商基金信託“爭霸” 打響資産證券化業務爭奪戰

  • 發佈時間:2014-10-15 02:30:4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付竟思

  與信託相比,券商資産證券化業務的優勢在於産品設計和風險控制方面;與基金相比,券商的優勢在於基礎資産的獲取以及産品銷售方面

  -本報記者 田運昌

  央行930新政和券商基金資産證券化新規不約而同吹響號角,信託、基金和券商的爭奪資産證券化市場份額之戰即將拉開帷幕。

  信託除了獨吞信貸資産證券化市場外,也在以“類資産證券化“模式進軍企業資産證券化市場, 基金公司自然也不能放過資産證券化盛宴,券商需要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中找尋做大做強的出路。

  記者將券商的資産證券化業務分別於信託、基金相比較。與信託資産證券化業務相比,券商的優勢在於産品設計和風險控制方面;與基金相比,券商的優勢在於基礎資産的獲取以及産品銷售方面。

  券商VS信託:

  産品設計和風險控制佔優勢

  面對企業資産證券化的市場,不僅僅是券商資管會角逐,基金公司與信託公司也都進去搶食。而對於央行930新政啟動房貸證券化撬動10萬億元進樓市,信託獨享銀行信貸資産證券化,券商只能望而興嘆。

  “信託已有立法,可以實現對資産的隔離,非常方便實現資産支援證券。而且信託也歸屬銀監會管轄,信託自然可以安然獨吞信貸資産證券化大餅。券商資管目前還沒實現資産‘真實銷售’給SPV,嚴格意義上説並不是真正的資産證券化,因此券商很難獲得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中債登前法律顧問柯荊民對記者表示。

  唯一可以讓券商參與的是信貸資産支援證券承銷,一般一個項目會有多家券商同時參與承銷,數萬億元的承銷市場規模也不小,然而多個資産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券商對這類承銷並不太感興趣。

  “最近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文,提出貸款利率下限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算下來是 4.585%。以後信託把這部分房貸資産證券化,利息最高也就4%,從券商渠道銷售結果並不理想。” 上海財通資管內部産品設計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信託承接信貸資産證券化效果也不甚佳。工商銀行一位從事債券業務的員工對記者表示,實際上信貸資産證券化後的入池資産中提前還款的有很多,導致實際存續期限短,加上OTC市場是熟人市場,資産支援證券交易活躍度很低。

  然而信託對企業債權融資積極度頗高。今年以來信託公司參與了多個政府項目融資,通過應收賬款信託的方式為企業融資,而且預期利率普遍在9%以上,比券商之前發行的專項資管計劃利率要高。

  “信託相比券商資産證券化,市場認可度和公信力較高,一家企業如果之前發過信託再發資管,難度不大,但是如果是發過資管再發信託融資,就不簡單了”,萬向信託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況且目前信託依託資産隔離、品牌宣傳等優勢,正積極拓展企業資産證券化市場,而券商此輪專項資管計劃新政策還未正式出臺,但可以預料,新政出臺後,雙方必然要開展一場惡戰。

  不過,太平洋證券資管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券商資管相比信託,産品設計能力更強,而資産證券化對産品設計能力要求較高。但是信託的優勢在於渠道,後續兩者的競爭將會呈現出膠著狀態。”

  陜西樹理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劉龍飛律師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信託公司轉做資産證券化已有260單,適逢券商資産證券化新規即將出臺,面對挑戰巨大,未來銀監會可能在這塊對信託公司的監管也會有跟進鬆綁。另外券商資産證券化新規中,明確券商資管可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確實有和信託公司一拼高下之意。”

  “信託開展企業資産證券化拼不過券商,原因在於信託在銀監會管轄內,而券商在證監會管轄內,兩個不同的監管單位就是兩種不同的風險控制思維。相對來説券商的風險控制思維強于信託,比信託更合適從事企業的資産證券化,更何況券商擅長打價格戰,做企業資産證券化比信託更具有價格競爭優勢。” 財通資管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券商VS基金:

  資産獲取和産品銷售佔優勢

  當然,除了信託之外,基金公司也可以進入資産證券化業務行列,而且適用同一管理規則,對券商的壓力也不小。

  不過申萬菱信基金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基金子公司通過專項資産管理計劃開展的資産證券化業務在審批流程上比券商專項資管計劃簡易,發行效率高,但是隨著後續備案制推出,這方面的優勢將不存在。”

  “與基金子公司相比,證券公司在基礎資産獲取端和産品銷售端的能力均有顯著優勢,因此基金公司的資産證券化競爭不過券商。”中倫律師事務所人士表示。

  儘管券商專項資管在政策鬆綁後邁出了一大步,但仍然有不少爭議的地方,證券業自身的競爭亦較為激烈,不過總體來説,市場前景是被看好的。

  對於此次資産證券化管理規範,最受爭議的還是專項資管計劃未能實現破産隔離。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券商資産證券化仍沒有相應的法律規範,無法實現資産“真實銷售”給SPV。

  “雖然沒有具體的法律規範,券商還沒有找到破産隔離的途徑,但目前券商會找品級較優的公司,還沒有到給信用等級不好的企業也提供資産證券化服務的地步,真到那一步,相信監管機構會給出配套立法”,上述財通資管人士告訴記者。

  此外,信達證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國內資産證券化人才不足是束縛專項資管計劃的問題;其次是利率市場化未出,逆向選擇還存在,好的資産證券化項目,融資成本也不會明顯下降。

  但對於券商資産證券化市場前景,業內頗為看好。“證券公司進入信貸資産證券化還處於逐步摸索以及人才、項目儲備階段,未來如果市場全面打開,就會成為新的利潤點。”上述信達證券相關人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