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理財 > 理財學院 > 正文

字號:  

光大信託無利息保本金?信託業進入兌付高風險區

  • 發佈時間:2015-11-03 06:5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邢曉宇  責任編輯:郭偉瑩

  日前,光大信託的“黃氏控股集團路橋建築裝飾城二期項目”(以下簡稱“黃氏裝飾城二期”)兌付危機,使得大眾目光再次聚焦信託的兌付問題。據悉,2014年8月起,該産品的利息支付出現拖延,在2015年2月付息日,公司表示融資方已無力支付。此前媒體爆出信託公司提出項目到期“八折兌付本金”或等待訴訟結果兩種方案,但投資者並不接受。日前該項目的解決方案出現轉機,按照最新解決方案,可保證所有投資人本金安全。

  儘管兌現危機似有轉機,但信託理財産品延期兌付從偶發變為頻發,使得投資者對信託投資的擔憂與日俱增。而此次“利息打折”漩渦中公司調查是否盡職?又何以頻繁爆出兌付問題?中國經濟網致電光大信託相關負責人,截止記者發稿,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光大興隴半年內三項目遇兌付問題

  近日有投資者反映購買的“黃氏裝飾城二期”即將到期,該産品于2013年5月6日成立並開始計息,期限為24個月,信託公司按季度付息。不過,自去年8月開始,上述産品利息支付出現拖延情況。而在2015年2月付息日,信託公司明確表示,融資方已無力支付。原本應于2015年5月6日到期的産品也因此延期半年。

  據投資者透露,今年11月6日為産品最終兌付日,10月26日光大信託北京 總部向部分前往問詢的投資者表示,解決方案包括兩種,一種是將按8折兌付本金,另一種是等待訴訟完畢,法院判決後分配,對此,投資者表示不接受。

  日前,該項目的解決方案出現轉機,光大信託方面表示,按照最新解決方案,可保證所有投資人本金安全,並實現一定盈利。而針對“深陷信託項目風險”一事,光大興隴信託相關人士向媒體表示並不認同這個説法,表示公司正在探索新業務方向和模式,力求由融資驅動型向投資驅動型逐步轉型。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光大興隴信託前身為甘肅信託,此前多年發展不佳,在業內排名墊底。去年5月,光大集團成功受讓原甘肅信託公司51%股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不過,光大興隴信託易主後首演成績並不理想,據其今年5月發佈的2014年報顯示,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2.9億元,同比下降23.7%;2014年實現凈利潤1.45億元,同比下降29.6%。

  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多來,光大興隴信託已被曝出有三款歷史産品出現兌付問題。另外兩款為今年1月一款産品為黃河17號到期難兌付,宣佈延期;還有另一款名為黃河 15號的信託産品成立於2012年11月21日,期限為24個月,規模為1億元,也于2014年11月到期無法兌付,最終延期半年。

  信託業進入“多事之秋”兌現危機頻現

  事實上,隨著信託産品由“零風險高收益”逐步轉向“高風險高收益”,信託市場上的兌付風險和違約事件屢屢發生。

  在農曆春節之前,長城信託一個2億的房地産信託項目身陷兌付危機。資料顯示,長城新盛信託旗下的一款2億元融資規模的“寧波新金和”,因融資方自身經營原因,不能足額支付484萬元股權收益權和回購款出現,無法向投資人支付本該于2月1日支付的484萬元利息,從而出現了兌付風險。

  另據《經濟導報》,“踩雷專業戶”新華信託發行的鎮江冠城計劃二期、奈倫農業示範園區項目、匯源6號等多個信託計劃也在今年接連踩雷,遭遇延期兌付,涉及資金分別為0.74億元、2.66億元、6億元,本息超10億元。

  渤海信託今年也陷入了“安徽大雄特定資産收益權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和“安徽中杭股份流動資金貸款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違約旋渦中。而據中國經營報最近報道,對於後者項目,儘管渤海信託已經找到第三方機構來接盤,可以支付投資人的本金。不過,危機是否有望化解,仍是個未知數。

  此外,今年8月有媒體爆出,因與北大方正“互毆”不得不走到前臺的政泉控股實際控制人郭文貴,被舉報通過中泰信託卷走融資資金10億元。這導致了“中泰信託匯聚2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項目處於異常狀態,利息不能正常支付。

  中航信託今年也陷入了“多事之秋”,據媒體報道,受項目停工影響,其10月17日到期的“天啟340號昆明麗陽星城信託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部分款項或將無法按時兌付。而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4年中航信託曾三次被曝出兌付風險事件,涉事的信託産品均為中航信託旗下“天”字系列産品。

  而近日又有媒體爆出一場奇葩的“兌付官司”:老人花6700萬買理財血本無還,狀告新時代信託。據京華時報,在2013年4月3日,王老太向新時代信託購買了“鑫風1號”,“一年後到了兌付的時候,有人從王老太家中偷走了‘鑫風1號’的所有文件,之後王老太被告知她購買的‘13博瑞格’出現兌付問題,無法兌付”。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王老太從來不知道‘13博瑞格’這個産品,而新時代信託竟然提供了有王老太簽字的購買‘13博瑞格’的合同以及一系列文件。

  此起彼伏的兌付危機事件預示著信託業進入了“多事之秋”。事實上,在國內經濟經歷結構性轉型的陣痛、實體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投向實體産業的信託類産品收益正在走低、風險正在放大;同時,證監會打擊場外配資、對傘形信託的清理,也使得證券類信託産品整體陷入低迷。

  而在剛兌原則仍沒有被打破的當下,信託計劃能否安全兌付仍是投資人關心的問題。國家開發銀行研究員劉霞表示,目前,目前多數兌付風險事件最終依靠當地政府救助、股東注資和銀行過橋貸款等方式來買單,通過延期兌付、滾動兌付和“拆東墻補西墻”的騰挪方式實現。風險並未被消除或分散,而是風險轉移和延後,不計代價地實現剛兌承諾。前期杠桿已經累積過高,信託公司的杠桿率已遠超安全兌付的能力。

  渤海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康凱曾在一篇報告中指出,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中國經濟增長中樞的下移,信用風險已經由潛伏期和偶發期進入到危險期和高發期,信用風險事件頻發將是未來投資者和信託公司需要面對的新常態,信託産品無風險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