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理財 > 職場 > 正文

字號:  

藝考生大半畢業即轉行 有人做文員有人賣燒烤

  • 發佈時間:2014-11-21 07:39: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婷 鄭銳 唐星  責任編輯:張明江

  ■全國藝考生有約百萬人,但真正能考上本科的僅約1/3,而畢業後從事本專業的就更少了。(資料圖)

  説到畢業生就業,藝考生群體不得不提,有調查數據顯示,2002—2013年間,高校藝考人數增加近百萬,隨之而來的還有畢業生的低就業率,近期新快報記者追蹤廣州部分藝術類高校學生畢業動向,發現除了少部分人走上從教或任職培訓機構外,畢業即轉行成為學生常態,有美術專業學生選擇考公務員,也有舞蹈專業學生回家擺起了燒烤檔。

  數 據

  美術生為廣東藝考主力軍

  根據中國藝術人才網發佈的《2013藝術教育行業分析報告》,2002年至2013年間,全國設置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從597所增加至1679所,藝術類考生人數從3.2萬增加至近100萬,11年間,藝術類高校增加1082所,藝術類考生增加近97萬人。

  從廣東數據來看,美術生為藝考生“主力軍”,2010年美術考生人數為3.1萬,到2014年為4.5萬人,根據省教育廳公佈的數據,2014年是廣東省美術考生8年來第一次下降,比2013年減少約1000人。

  “音樂考生人數基本穩定,2008年約為6700人,經過多年增加,到2014年也出現小幅下降,報名人數比前一年減少300人,約9200人。”從事音樂教育20年、長期指導學生藝考升學的管佩鴻老師認為,音樂藝考生之所以要比美術生少,是因其專業要求更高,通過速成方式走上藝考幾乎不太可能。

  記者從廣州大學獲悉,舞蹈專業招生一般為學校單招,近年來該校報名人數一直穩中有升,2002年開設第一個舞蹈本科班,當年省內外超過400人報考,招錄名額總計30個,到了2011年廣大舞蹈係第一次擴招,全國大約1000名學生爭奪僅50個名額,錄取比例大約20:1;今年,該校依然只招錄50個舞蹈生,報考人數則進一步上升到1200人左右。

  錄 取

  約1/3學生上本科 低於普通高考

  湖南妹子高麗麗,目前就職于廣州農商銀行,曾經她還有一個身份即美術特長生,2010年憑藉出色的考試成績,她順利通過校招,從湖南一所大學的藝術設計係,順利來到廣州入職。為此,她並不感覺遺憾,“我本來也是為了上大學,才從高二開始突擊學畫畫的”。

  文化成績不夠,學一門特長,以專業成績來補,長久以來,藝考都陷入為“曲線救國”上大學的怪圈,而事實上,隨著全國藝考人數的節節攀升,這樣的優勢並不明顯了。

  以音樂特長生為例,2014年廣東省考生人數9200人,而全省的招生計劃在3500人左右,以此計算,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能上本科。此外,記者查閱歷年來廣東美術統考一本分數線,發現基本在240分上下,相當於素描、色彩、速寫三科每科80分以上,以2014年上線人數來看,4萬多考生中僅有2019人達一本線,佔總人數4.38%;而以二本最低錄取分數226來看,也僅有9100多人上線,佔比約為20.3%。

  對比廣東省教育廳公佈的數據——2014年全省約26.2萬考生入讀本科院校,本科錄取率約35%,其中一本錄取率還首次突破8%,達到8.1%,不難看出,以藝考方式上大學已經沒有了分數優勢。

  追 蹤

  藝考生畢業去了哪?

  經歷持續高位增加,從2014年開始,省內美術、音樂類藝考生略降,但相比報考的基數,降幅並不明顯。新快報記者特別追蹤了藝考畢業生職業動向,以期為沒畢業學生作參考。

  廣大舞蹈本科畢業班19人僅2人做職業演員

  理論上講,從事本行應當是畢業後最理想的去向,照此推斷,成為職業演員也許是舞蹈畢業生的最佳選擇。然而,新快報記者以廣大2014屆本科生去向分析,發現該班19人中,僅有2人堅持做職業演員,一個在街舞團體,一個在公益組織。有意思的是,在同學眼裏這並不算最佳去處。

  該班班主任單磊在廣大音樂舞蹈學院供職已超過十年,他透露,十年來學生各奔東西,而進入專業文藝院團者卻寥寥無幾。儘管駐紮廣州本地的專業院團不算少,包括廣東省歌舞劇院、廣州市歌舞劇院等,但一方面舞蹈演員招錄名額有限且招錄嚴格,另一方面也由於舞蹈演員的職業生涯不長,特殊的職業屬性對身體條件有著極大的要求,時時面臨“被換代”的危機,因此學生往專業院團就業的並不多見。

  相比較而言,當老師更受追捧。其中又分層次,最好能進中小學,並帶編制;其次為民營培訓機構。單磊告訴新快報記者,今年學生找工作時很多都把教師當成第一選擇,但只有個別女生如願去了學校,去培訓機構成為大多數學生的選擇,相比之下,培訓機構賺得比一般老師多,月入七八千沒問題,但卻沒有保障。

  單磊透露,餘下的幾個畢業生中,則完全偏離專業,有進電視臺做文職的,有考公務員的,也有回老家賣燒烤的,“還有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乾脆與人合夥開文化公司,不過市場大環境不景氣,零零散散地接一些小規模商演,有一單沒一單地幹著。”

  廣美畢業6年學生 有人開店有人當編輯

  小喬是廣州美術學院2008屆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目前在一家報社做編輯,她告訴新快報記者,畢業6年,同學中仍在從事對口行業的並不多,有人在培訓機構當老師,有轉行進入企業,也有考上公務員回老家的,而其中還有兩名同學創業成立廣告公司,“這應該還算對口”。

  與小喬同年畢業的還有悶C,她是廣美版畫專業畢業,目前經營一間叫“悶窩”的小店。悶C告訴記者,大學畢業前,為雜誌社畫插畫是她的理想工作,但經歷報社的實習工作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樣的工作氛圍,於是在畢業後選擇從事藝術策劃工作。

  “在工作中結識不少藝術家,交流中覺得可以自己嘗試開一間店。”就這樣,畢業一年後,悶C的小店開張了,小店同時也成為了她的工作室,在裏面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繪畫,“感覺還比較滿足,還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記者採訪發現,相比其他行業,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選擇並不多,就業率低的背後,還有不就業的情況存在,比如去培訓機構做兼職,或積累經驗後自己創業。

  管佩鴻告訴記者,在他教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都是這樣規劃職業,“如果做得好,收入非常可觀,現在普通的音樂培訓課,一節課基本在150-300元之間。”

  老師建議

  若非真對藝術感興趣

  最好不要報藝術類專業

  一方面是偏低的就業率,另一方面是藝考付出的時間、金錢成本,有資深美術方向藝考培訓老師建議學生,“若不是真對藝術感興趣,最好不要輕易報考藝術類專業。”

  該老師透露,在目前的藝考生中,尤其是美術類專業,為應付高考急功近利突擊學習的比例仍然居高,甚至有家長在統考半年前,才找到老師,要求針對考試內容做一對一輔導,“美術不同音樂、舞蹈,強化訓練很快能看到效果,但如果真以此考上學校,學生美術功底太薄弱缺乏發展後勁,反而可能會跟不上甚至影響畢業。”

  另外,也有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透露,在每年的考生大軍中,大約30%是藝校生,中專畢業後希望得到高等教育,還有10%基本屬於“混文憑”,碰巧藝術生文化課要求不高,因而寄希望藝術生升學,隨便拿個大學文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