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存萬億元空間 險企借信用保證險分羹
- 發佈時間:2016-04-28 07: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4月25日,眾安保險宣佈了“千單”這一佈局消費金融重要計劃,而此前國內已有幾家大型險企參與到消費金融“藍海”中,中國平安集團有專注于服務小微型企業和個人的消費金融貸款的成員平安普惠,陽光保險集團參與發起馬上消費金融,而早在2009年人保集團總裁吳焰就提出,金融消費不應是單一的信貸,而應是涉及到保險、信貸的互動領域。
參與到被認為具有萬億元甚至十萬億級別的消費金融市場中,保險公司除了投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外,還可通過開展信用險、保證險等業務的方式,與消費金融公司、保理公司等合作,發揮産業鏈協同效應,實現各方共贏。
險企加入分羹
2015年消費金融風生水起,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機構以及電商等紛紛涉足,去年6月10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由原16個城市擴至全國,審批權下放到省級部門。而這一年,部分保險機構也在以不同方式涉足消費金融。
這一年3月份,平安集團宣佈,將旗下的平安直通貸款業務、陸金所轄下的P2P小額信用貸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的業務管理團隊,即集團俗稱的“天”、“地”、“網”板塊進行整合,合併為“平安普惠金融”業務集群,欲做成國內最大甚至全球領先的消費金融機構。
同年6月12日,陽光保險參與發起的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獲得中國銀監會下發的金融許可證,這是國內首家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公司,由重慶百貨、北京秭潤、重慶銀行、陽光保險、浙江小商品城、物美控股共同發起設立共同籌建,股東涵蓋銀證保金融機構與批發零售業。馬上消費金融還開創了五個“第一”:國內第一家線上線下結合的消費金融公司,第一家全地域覆蓋的全國性消費金融公司,第一家由保險公司投資的消費金融公司,第一家非銀行作為主要股東的消費金融公司,第一家全渠道的消費金融公司。
這一年7月份,眾安保險也通過與蘑菇街合作推出個人消費信用保險産品“買唄”涉足消費金融領域。此後,眾安保險又與中國電信翼支付合作上線“甜橙白條”,在寺庫奢侈品網站上線“寺庫白條”。
今年4月25日,眾安保險首次對外發佈對消費金融的佈局,其將此作為繼退運險、健康險、車險之後的一個重要發力點——不只局限于搭建線上信用賬戶體系,還瞄準線上信用賬戶與線下消費場景的交易轉化,推出作為連接器和信用樞紐的“千單”。根據眾安保險與上海領美軟體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領美科技”)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通過領美的線下收銀端,享受眾安保險信用保險服務的用戶可以到所有加盟“千單”的實體門店和商業場所進行消費。
長江證券研報認為,消費金融行業擁有非常大的具備彈性的市場空間,將使得居民消費支出中借錢的比例提升。其預計2020年居民消費支出為43萬億元,消費金融行業每提高居民負債消費比(消費貸款/居民消費支出)1個百分點,即有數千億元市場。若2020年由消費金融提升的負債消費比為2個百分點,對應的市場空間便有8600億元。而2個百分點遠不是上限,若提升3個百分點,對應的市場空間便超過萬億元。
而根據中泰證券等機構的預測,消費金融的市場空間量級可達十萬億元級別。中泰證券研報預測,消費金融是未來幾年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最大的投資機會之一,同時也是今年最具投資價值的方向之一。助推消費金融發展的因素包括:宏觀經濟結構轉型,居民消費支出接力;中美信貸機構差異大,居民消費信貸有望提升;消費增量和結構變化,帶來消費金融發展契機;垂直消費場景深化,繼續拓展消費金融服務高增長;消費金融政策放開,迎來消費金融系統化發展。
央行《2015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15年消費性貸款(不含房貸)快速增長。截至2015年年末,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餘額18.96萬億元,同比增長23.3%,增速比上年末高4.9個百分點,全年增加3.59萬億元,同比多增1.19萬億元。
能夠覆蓋壞賬風險
不少消費金融業界人士已經提出,消費金融的核心在於徵信,進行産業鏈協作更易做到多方共贏,而保險機構正可以通過信用保證保險這一增信工具,與消費金融公司、保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協作,分羹這一廣闊市場。
眾安保險副總經理吳逖透露,蘑菇街買唄和寺庫白條上線後,用戶活躍率比信用卡高很多,原因在於與場景實現結合。眾安保險信保事業部負責人林津表示,目前享受眾安消費金融賬戶服務的已授信用戶達到千萬級別,月活躍度在30%到40%之間。
事實上,早在2009年人保集團總裁吳焰就提出,金融消費不應是單一的信貸,而應是涉及到保險、信貸以及保險與信貸互動的領域。而如今,保險公司涉足消費金融領域的一致切口也均為信用保證保險。
比如,馬上消費金融與陽光保險的業務合作,聚焦在消費信貸領域的信用保證保險。而眾安保險涉水消費金融領域從搭建信用賬戶體系角度切入,而信用賬戶體系也是通過信用保證保險搭建。
林津介紹,在實際業務流程上,其對不同場景的用戶進行預核保後,根據其黏度、消費次數、理財數據等分發授信額度,用戶可利用額度在場景內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服務,而每一筆消費對眾安而言都是一張信用險(或保證險)保單。
背後的金融邏輯在於,信用保證保險的客戶消費後,商家取得應收賬款資産,保理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或銀行等金融機構出資買下這些應收賬款,即幫用戶進行墊付,而還款風險由承保方的保險公司承擔。
林津説,本質上這個業務的風險識別特徵、運營結果與銀行普通的信用卡非常接近,可以認為是同樣的風險特徵,總體上業務壞賬風險能夠覆蓋。眾安保險表示,公司已接入央行徵信數據、公安數據、前海徵信、芝麻信用等數據,擁有一定數據挖掘和風險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