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保”市場亂象下險企加劇分化路徑

  • 發佈時間:2016-04-12 08: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尹永光 范維雅  責任編輯:郭偉瑩

  長江商報消息上市險企銀保“降溫”國壽網點驟降3.2萬,部分中小險企銀保保費佔比9成風險暗藏

  家住安徽省舒城縣五顯鎮的徐女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談起一年前“存款變保險”的事,仍心有餘悸。

  2015年3月,徐女士到當地一家郵政儲蓄存錢,被工作人員以“有一款比銀行利息高的存款”忽悠,購買了3萬元銀保産品,家人發現時已過15天的“反悔期”,後經多次投訴、溝通,銀行于近期答應兩年期滿後可以取出本金,不過沒有收益。

  或許,正因如此,銀保亂象屢禁不止,各大保險公司都在控制銀保的發展。2015年中國人壽繼續降低銀保網點數量,兩年減少了3.2萬個,新華保險的銀保業務量較2014年下降7.4%。除此之外,銀行、保險互相之間股權強化,個險、網際網路保險等渠道逐漸強勢,更是形成“此消彼長”,進一步壓縮銀保的份額。

  然而,即便大趨勢如此,仍然有一些中小型險企,為了短期之內做大規模,以“高出正常水準”的佣金吸引銀行,成為黑馬的同時因銀保份額高達八九成而暗藏風險,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保險係副教授段文軍看來,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A股4家險企中3家銀保“降溫”

  中國人壽2015年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銀保渠道銷售代理網點5.6萬個。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髮現,這一數字比2013年底的8.8萬個減少了3.2萬個。

  而且,長江商報記者計算2012年到2015年中國人壽各渠道保險業務收入所佔比率後發現,中國人壽銀保渠道的份額逐年下降。

  2012年,中國人壽個險渠道業務收入為1797.61億元,在保險業務收入中佔據55.70%的份額,團險渠道135.62億元,份額為4.2%,銀保渠道1288.63億元,佔比39.93%,其他渠道5.56億元,佔據0.17%的份額。到2015年,四大渠道佔比分別為62.08%、5.52%、29.13%、3.26%。且銀保渠道逐年下降,其他三大渠道逐年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2013年到2015年中國人壽的銀保網點減少了3.2萬個,但其銀保渠道的銷售人員卻從2013年的5.4萬個增長到2015年的13.1萬個。長江商報記者就此採訪中國人壽,不過並未得到明確答覆。

  新華保險並未披露各渠道的人員分佈情況,但各渠道的業務增減情況,仍然呈現出相同的趨勢。在新華人壽2015年的個人壽險業務中,保險行銷員渠道和服務經營渠道的收入分別較2014年增長了8.6%和26.4%,但是銀保渠道減少了7.4%。2014年,這三大渠道的增長率分別為10.5%、26.5%、0.2%。

  除了並未單獨披露銀保份額的中國太保,A股4家險企中有3家出現銀保“降溫”的趨勢。一不願具名的行業人士3月30日告訴長江商報記者,銀保“降溫”已經成為市場的一種主流。

   銀行、保險股權關係逐漸強化

  銀保“降溫”主要原因是銀保本身的不規範。在長江商報記者獲得的一份《銀保銷售話術匯總》的材料中,充斥著“絕對保本保息,保值增值”、“沒有任何風險”等帶有強烈誤導性的話語。

  針對銀保銷售誤導頻發的狀況,監管機構多次出臺相應的監管方案,如2006年明確代理手續費支付標準,2010年要求保險公司駐點人員必須退出銀行網點,並且每個銀行網點原則上只能和不超過3家保險公司合作。

  不過,上述行業人士告訴長江商報記者,即使保監會、各地保監局、保險協會經常組織對銀保網點進行明察暗訪,仍然無法杜絕保險公司人員在銀行駐點,某些網點的保險公司人員在著裝上甚至與銀行工作人員無異。

  除此之外,保險與銀行發展理財産品捆在一起,成為銀行“拒絕”其他保險公司的底氣所在。目前為止,除了國有五大行旗下的建信人壽、交銀康聯、中銀保險、工銀安盛、農銀人壽,銀行係保險的不完全名單還包括北京銀行旗下的中荷人壽、招商銀行旗下的招商信諾等。

  一不願具名的保險公司中層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這些銀行網點都優先賣自己關聯方的銀保産品。以前是銀行求著幫我們賣保險,現在是我們求著銀行幫我們賣保險”。

  此外,保險公司也在積極競相成為銀行大股東,其中自建銀保渠道也是其考慮之一。繼中國平安控股平安銀行、安邦保險控股民生銀行、生命人壽控股浦發銀行之後,2月底,中國人壽通過收購躍升為廣發銀行的第一大股東。

  多位接受長江商報採訪的人士均表示,中國人壽降低銀保網點數量,與其內部調整有關,即降低整個銀保渠道的擴張力度,加碼旗下銀行的銀保業務。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銀保渠道其外的幾大渠道的逐漸強勢也産生“此消彼長”的效應,壓縮了銀保的空間。

  個險方面,2015年年中取消保險代理人資格準入之後,中國保險代理人數量很快在2016年一季度末突破700萬;網際網路保險方面,各大險企爭相加碼網際網路保險業務,並以網際網路保險為中心進行各種創新,如平安的綜合金融戰略,網際網路保險服務平臺大特保推出保險分期付款業務等。

   未來“銀保”將繼續分化

  儘管A股上市險企們引領的銀保渠道“降溫”成為行業趨勢,但還是有一批險企對銀保渠道重度依賴。

  數據顯示,2015年崑崙健康、中融人壽、復星保德信人壽、安邦人壽和幸福人壽5家險企銀保保費佔整體保費的份額超過九成。除此之外,另有包括天安人壽、中郵人壽、華夏人壽、前海人壽、上海人壽等在內的13家險企銀保份額超過八成。

  這在保險業造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儘管大型險企們紛紛對銀保採取“降溫”措施,但行業總保費中,銀保渠道的份額逐漸上升。

  “2015年的銀保形勢呈現兩極化,一方面部分中小型險企為了迅速做大規模,過度依賴銀保渠道,‘黑馬’頻現,另一方面,一些大型險企為了降低銷售成本,擺脫中小險企在銀保渠道以佣金為主導的惡性競爭,力推電銷、個險以及網際網路渠道的發展,逐步降低對銀保渠道的依賴”,3月31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保險係副教授段文軍告訴長江商報記者,這一趨勢在2016年還將繼續。

  長江商報採訪的多位保險相關人士均對銀保提成語焉不詳,但他們均表示,“只要不是關聯方,提成均超出了正常水準”。

  段文軍告訴長江商報記者,中小險企過度依賴銀保存在很大的風險,無異於“飲鴆止渴”。一方面,中小險企為了搶奪原本屬於大型險企的銀保份額,需要讓渡更高的佣金,這對他們的資本獲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違約,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另一方面,銀行受利益驅使,誰給的佣金高就把渠道給誰,容易使中小型險企陷入被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