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需求拉動"指導農業保險改革新路 加快保險産品創新

  • 發佈時間:2016-03-07 07:5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吳婧  責任編輯:郭偉瑩

  農業保險産品創新必須超越傳統産品“低保費、低保額”的局限,中央財政的補貼也應該作出相應調整,從補貼傳統農業保險,轉而補貼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産品。

  農業保險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被業界譽為現代農業的“穩定器”。

  根據保監會發佈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農業保險累計為10.4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6.5萬億元,向1.2億戶次農戶支付賠款914億元。我國已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

  2016年2月25日,農業部和中國保監會在北京聯合召開保險服務農業現代化座談會。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透露,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將逐步從供給推動型向需求拉動型轉變,農業保險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事實上,十八大以來,保險業在社會體系和治理方面有了更多的參與,最直接的一個體現就是保監會與其他部門的聯合發文逐漸增加,從農業保險、大病保險到支援地方經濟發展等。

  發展模式轉向需求拉動

  保險具有天然的社會屬性與市場屬性,無疑應當在社會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明確表態,“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業保險的需求更加強烈。”

  韓長賦認為,要加快發展以需求為導向的農業保險,提高農業保險的支撐和保障水準。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當前農業保險發展已經進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階段,“從有至優”。

  具體而言,即要著眼于提高保障程度,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經營對於農業保險的更高的風險保障要求,建立多層次的農業保險産品體系。

  據悉, 2015年我國承保的主要農作物突破14.5億畝,佔全國播種面積的59%,三大主糧作物平均承保覆蓋率超過70%,承保農作物品種達189類。

  保監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5年保監會收到的全國兩會建議提案中農業保險受到較多關注。涉及農業保險的主辦建議提案數量較2014年增長35%。建議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建設,加大財政稅收政策支援力度,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準和覆蓋面,加強農業保險産品創新,建立健全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促進銀保合作,協助農戶融資,督促保險公司提升服務水準,切實保護投保農戶合法權益等。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撰文中指出,我國農業保險業務雖然發展較快,但保險深度僅0.56%,低於全球1%的平均水準,更低於美國7%的水準,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和潛力。

  加快新型農業保險建設

  張桃林認為,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快速推進和財政支農政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業保險發展中的一些問題日益凸顯。

  “近幾年來農用物資價格有升無降,糧食生産成本大幅提高,去年種玉米每公頃的成本在六七千元,再加上土地流轉費用等總成本超過1.5萬元。”吉林省德惠市大楊子農業合作社理事長郭清蓮算了一筆賬,雖然從2016年開始吉林玉米保額已經從3000元/公頃提高到4200元/公頃,“但還是遠遠不夠的,保險的賠償金只有成本的1/5,希望能繼續提高理賠金的額度。”

  “在保險機構與農民費率保額等矛盾的調處上,缺乏相關産業部門的必要參與和調處機制,農民訴求和産業需求難以得到充分反映。”張桃林認為,農業保險在促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優化農業支援保護政策等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亟須立足我國國情農情,借鑒國際經驗做法,推動農業保險向“需求導向”轉變,建立農戶、保險公司利益平衡機制,強化和拓展防災減災、生産調節、擔保增信等作用,逐步形成農業産業政策、財稅政策、金融保險政策“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業保險支援政策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項俊波在座談會上也強調稱,保險業要充分認識當前保險服務農業現代化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在政策目標上,從提供災後補償單一目標向服務農業現代化等多重目標轉變;在功能作用上,與政策目標的轉變相適應,從基礎的經濟補償向防災減災、社會管理、扶貧開發、擔保增信和輔助市場調控等綜合功能拓展;在發展動力上,從以往主要依靠政府推動和財政補貼的單核驅動模式向産品創新、服務創新和農戶參保意識增強的多核驅動模式轉變。

  同時,項俊波表示,未來要加強與農業部門的協作配合,強化規範經營,推動完善支援政策,加大資金、資源、科技、人力投入,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多樣化、充足的風險保障。

  新型經營主體受關注

  項俊波認為,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涌現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天然對金融保險有迫切需求。然而,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農業保險不能滿足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益增長的風險需求。

  據統計,我國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超過250萬家,是農業規模經營的主力軍。相比一般小農戶,新型經營主體已經不再是生計型或兼業型農戶的簡單再生産,而是走商品化經營、追求規模效益的擴大再生産,經營規模大、承擔風險高、現代要素多。韓長賦認為,“他們更需要金融,更需要保險。”

  中國人民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郭生臣透露,去年該公司在河北、吉林、廣東等15個省份開展了共計52個涉農“政銀保”項目,並設立了50億元額度的資管産品和投資基金,為參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資金。

  庹國柱坦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呈現出了新特點、新風險和新需求。“通過農業保險産品創新,超越傳統産品‘低保費、低保額’的局限,適應新型經營主體對風險分散水準和保障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滿足其規避大規模和高投入生産方式下面臨較高風險的需要,有利於促進現代農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庹國柱認為,應當將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産品納入中央財政補貼範疇。目前中央財政主要對大宗作物保成本的傳統“低保費、低保額”農業保險提供保費補貼,這樣,對於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産品,其保險金額和保險費率超過現有傳統産品部分的保費將得不到中央財政的補貼。

  目前,財政對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實行統一補貼政策,補貼比例與投保人的種植規模以及保險産品的保障水準都沒有關係。“這種補貼政策在某種程度上與國家對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發展政策導向是不配套的。”庹國柱認為,目前的保費補貼政策並沒有體現促進現代農業和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政策導向。規模化經營的新型經營主體土地利用率、産出率、商品化率高,對國家的糧食安全貢獻大,國家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理應向其傾斜。”中央財政有必要適時將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高保障創新産品,比如收入保險産品或者覆蓋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完全成本保險産品等納入補貼範疇。

  韓長賦也表示,應加快發展以需求為導向的農業保險,為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援新型經營主體做大做強保駕護航。

  “無論我們把有政府財政稅收政策支援的農業保險叫做‘政策性農業保險’或者‘政府支援的農業保險’”,在庹國柱看來,根本問題是這類保險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援,特別是財政的支援。

  加快保險産品創新

  相較往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有關農業保險的表述今年在延續此前“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提高風險保障水準”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首次提及的內容。其中,關於繼續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的相關內容備受關注。

  另外,韓長賦透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將研究建立口糧作物農業保險全覆蓋制度,共同組織開展目標價格保險、天氣指數保險和新型經營主體專屬的農業保險産品等創新試點,研究出台中央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業保險的補助政策。

  郭清蓮坦言,“去年玉米價格下跌,與前年相比1公頃地凈減少2000多元。如果我們可以投保目標價格保險,也許更能保障我們的收益。”

  事實上,在農産品價格體制改革中,目標價格保險也是討論的焦點。2015年,農業部和保監會指導廣西開展了糖料蔗“目標價格保險期貨”的農産品市場價格風險防控試點。除此之外,鋻於我國自然災害多發頻發,天氣指數保險也是值得大力去開發、推廣的創新險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