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直銷轉型遭遇業態變化 安盛天平網際網路轉型迎考驗

  • 發佈時間:2016-01-11 09:20:09  來源:東方網  作者:路英  責任編輯:郭偉瑩

  2015年車險費改局部落地,從2016年1月1日起,天津、內蒙古、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青海、寧夏、新疆也將納為商業險改革試點地區。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改革在初期可能會造成市場競爭加劇、費率降低,形成一個改革的陣痛期。

  而對於某些企業而言所要面對的或許更多。2014年法國安盛保險集團入股天平車險,合併開業後新公司安盛天平由一家中型中資保險公司一躍而成最大的外資財險公司。合併之後新公司定位於網際網路保險,向O2O經營模式的轉型。

  從財務報表來看,合併後的安盛天平投入大産能小,車險虧損嚴重等問題備受關注。對此,安盛天平董事長兼總經理胡務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合併後安盛天平尚處於轉型投入期,在品牌等方面有較大投入,戰略投入拉升成本也是車險承保尚未盈利的主要原因,股東要求品牌投入3~5年為期,車險承保盈利期應該更快,如果剔除戰略投入,2015年車險就可以承保盈利。

  直銷轉型遭遇業態變化

  根據記者統計,2015年前11個月安盛天平保費收入63億元,同比增速9.12%,行業平均水準為11.54%,安盛天平保費增速連續3個月低於行業平均水準,與合併之初同比增速居行業前列的強勢勁頭相背。

  對此胡務表示,2015年保費收入情況變化與公司渠道調整策略有關,2016年仍會保持行業平均水準上下的水準。

  “除了新車銷售持續低迷,2014年以來參與者、業態都發生很大變化,2015年初我們調整數字化後對電銷業務有所調整,保費增速下降也是這個原因。調整之前是直銷轉型,現在是數字化直銷轉型,雖然只加了三個字但意義卻完全不一樣。”胡務告訴記者,安盛天平之前是以電銷為主,過去電銷增速很快,從2014年開始網際網路金融崛起,全行業掀起電銷轉網銷浪潮,公司對電銷渠道規模有所控制。

  “除了直銷渠道調整,安盛天平強調渠道業務(分銷渠道)一定要盈利,為此,一些渠道業務不好地區的渠道代理業務少做一些或放棄,這是保費增速下降的原因。”胡務對記者表示,2014年和2015年安盛天平分銷渠道都做到了盈利,雖然目前資源上對直銷渠道有傾斜,但該渠道還在戰略性發展階段,沒達到規模效應,盈利需要一定時間。2016年策略是穩中求進。天平車險是國內首家全國性專業汽車保險公司,由上海新理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七家民營企業共同發起設立,2005年開業,並於2007年在國內率先試水車險電銷,成為業內第四家獲得電銷牌照的保險公司,電銷在其業務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根據胡務介紹,2015年安盛天平直銷渠道(包括電銷和網銷)保費收入佔比45%,較2014年的38%有所提升,但網銷保費佔比仍不足10%。

  事實上,整個車險行業保費增速已在回落中。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15年11月,全行業實現車險保費收入5526億元,同比增長11.81%,較2014年下降5.03個百分點,增速下降較為明顯,為近10年的最低增速。繼2014年突破5000億元之後,預計2015年全年車險保費收入將突破6000億元。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第三方網路平臺開始涉足保險業務,市面上也已有很多平臺涉獵保險産品銷售,如淘寶、京東、網易、OK車險、最惠保、大特保等平臺。這些平臺的興起在人才方面對傳統險企形成一定程度的衝擊,也令保險公司直銷渠道的發展帶來不確定性。根據記者獨家獲悉的一份安盛天平離職人員名單顯示,從管理層到骨幹、核心員工都有不同程度流失。

  “2014年以來P2P興起、新興主體增加、創業潮對整個保險行業形成人才衝擊,但安盛天平的人事變動在正常範圍之內,對於業態變化帶來的人員流動,公司內部加強培養新人、創新,創建自有創業平臺以吸引和保持人才隊伍。”胡務回應記者,“轉型對我們來説確實是個挑戰,雙方股東確定我們仍然是進行數字化轉型,安盛天平正在進行戰略轉型,尚處於投入期、基礎階段,直銷的轉型對我們來説是一個挑戰,團隊也意識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車險賠錢是個誤區

  2015年3月24日,保監會公佈的《關於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商業車險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6月1日第一批試點地區試行商業車險改革,緊接著10月底保監會決定,在天津等12個地區啟動商業車險改革第二批試點工作,並於2016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天津、內蒙古、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青海、寧夏、新疆等十二個保監局所轄地區現行商業車險條款、費率。

  “這一改革在初期可能會造成市場競爭加劇、費率降低,帶來一個改革的陣痛期,但長期是一定可以促進市場的繁榮。”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車險費改試點以來,業內多認為中小險企特別是尚未取得規模優勢的外資財險公司在初期不佔優勢,費改後三年內難盈利也有國際先例。而作為目前最大的外資財險公司,安盛天平超九成業務仍為車險業務,是否會在車險費改中較為被動。

  對此,胡務對車險費改表示樂觀。“我認為其他公司退出車險業務是暫時的,是短期、戰術性選擇。中國這麼大市場,特別是消費型保險,在財産險來説,車險佔到個險90%以上。另外,監管、市場化是否成熟都是外資公司比較看重的,中國在這些方面做得也越來越好,海外資本對中國市場興趣濃烈。問題在於外資財險公司的劣勢:首先網路佈局不合理,外資公司機構少、規模效應不容易形成,據我了解他們不是不看好中國車險市場,只是覺得條件不成熟。”

  “從這幾年行業數據來看,説車險賠錢是個誤區。行業數據顯示,車險成本在100%以內,中小公司多在盈虧邊緣,但現金流還都是不錯的,投資大部分能補回來,大部分公司凈利潤都是正的。”胡務坦承,“車險對中小公司挑戰比較大,規模效應確實很明顯,長期保持盈利要做到100億元,不達到這個規模可能會階段性盈利,但要穩定持續盈利很難,達到後規模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根據安盛天平提供的最新保費數據,2015年其保費收入超70億元。“2015年受費改影響、包括新車消費放緩,行業增速還是在百分之十幾,總體穩定。不出意外,安盛天平兩至三年可達到100億水準。”根據保監會保費數據,2010~2014年其保費收入分別為31億元、40億元、46億元、50億元、66億元。

  “車險費改短期對中小公司壓力較大,大公司服務網路、規模、品牌優勢已有。但長期下來就不是大公司、小公司勝的問題,而是有能力的公司勝:包括技術能力(定價能力和理賠防風險能力)、品牌行銷能力、渠道能力、差異化能力(産品上、多元化産品、差異化客群)等。”胡務認為,“中小公司在創新和差異化方面做出文章來就能有立足之地,我們也是希望在數字化、客群方面做些細分讓客戶有更多選擇,以期與大公司形成差異化競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