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險資看好地産前景 安邦成遠洋地産“二當家”

  • 發佈時間:2015-12-15 07: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胡天祥  責任編輯:郭偉瑩

  [摘要]12月4日,安邦保險以每股5.05港元的價格共計受讓遠洋地産第二大股東南豐集團所持約15.4億股份,花費77.84億港元(約合64.37億元人民幣)。  

  險資入股地産正酣。

  12月4日,安邦保險以每股5.05港元的價格共計受讓遠洋地産第二大股東南豐集團所持約15.4億股份,花費77.84億港元(約合64.37億元人民幣)。

  交易完成後,安邦保險持股20.5%,搖身一變成為遠洋第二大股東,直逼中國人壽(目前持股約29%係遠洋第一大股東)。

  “安邦保險集團近年在保險、金融、地産等領域發展迅速,我們對此表示讚賞。”在給時代週報記者的回復中,遠洋強調,安邦具有強大資本實力和豐富投資經驗,其入股遠洋地産,亦是對公司發展前景的肯定。

  “險資入股房企,本質上是希望擴大資管規模。”上海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認為,“目前樓市政策環境相對寬鬆,能藉此加快房企未來業務的擴張。險資正是看中這一趨勢,看好地産業調整的前景。”

  險資港資一進一退

  12月4日,安邦入股遠洋。而就在前一天,遠洋地産公司上下仍沉浸在廣州項目發佈會成功舉辦的喜悅當中。

  “進廣州我們趕了一個特別好的時機,在市場低迷的時候,能夠進入到我們想進入的市場。”12月3日晚,遠洋地産董事局主席李明出席廣州項目發佈會時欣然説道。去年遠洋提出全面撤出三四線城市,集中發展一二線城市,在進入廣州後,其重點城市戰略佈局得以全面落實。而今年年初制定戰略,五年後目標銷售額直指千億。

  不難看出,遠洋正準備摩拳擦掌大幹一場。然而,安邦保險的突然闖入,卻讓其有些措手不及。“接盤者安邦係與遠洋地産算是比較熟悉,但是,南豐與安邦之間的股權交割,遠洋地産並不預知。”遠洋地産內部高管稱。

  12月3日,南豐集團選擇將三亞項目轉讓予遠洋地産,套現8.84億港元。而在2013年,南豐集團還向遠洋地産分別出售了北京CBD項目及大連項目所持有的20%及10%權益,套現約3.14億美元。

  “作為港資企業的南豐,此舉可能意味著公司正考慮退出大陸房地産市場。”中金公司分析員張宇表示。而本次股權交割後,南豐幾近徹底抽身遠洋。

  “南豐作為財務投資人,在內地房地産市場逐漸降溫背景下,投資收益上或會銳減,退出是意料之內。”一地産分析師向記者透露。12月10日晚,另一港資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也宣佈出售所持有的全部遠洋地産股份權益,佔遠洋地産已發行股本約5.925%。總現金作價約為22億港元。“售出遠洋股票,屬正常市場行為。南豐對遠洋地産管理層的運營和專業能力表示滿意。”在售出股權後,南豐集團公開表示。

  遠洋地産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我們尊重股東方出於自身考量作出的決定,此次股份轉讓不會對公司日常運營産生影響。”

  股權暗戰在即

  在安邦入股前,遠洋地産維持著多年的三足鼎立態勢,即大股東南豐集團、中國人壽和董事局主席李明及其團隊三方平衡。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險資入駐房企,有可能演變成闖入的“野蠻人”,與原大股東、管理層展開股權暗戰。“部分險資的收購重在奪取公司的主導權。”上海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而此前為了平衡兩大股東中國人壽和南豐中國一支獨大,遠洋借由這幾年修訂董事會章程,對選舉執行董事制定層層壁壘,今後安邦若想“入局”,並不那麼容易。

  記者翻閱遠洋2015年半年報,目前遠洋董事局包括李明、劉暉、郭健豪、陳潤福、溫海成共5名執行董事,其中郭健豪來自南豐集團,劉暉來自中國人壽。目前,李明和其團隊(陳、溫)在遠洋有著絕對的操盤力。

  但安邦似乎不是易與之輩,記者梳理資料得知,目前安邦保險一方已有一人進入金融街(000402,股吧)董事會。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增補安邦保險集團董事、副總裁姚大鋒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金地集團(600383,股吧)股東大會,安邦保險一名候選董事順利當選。招商銀行(600036,股吧)增補安邦財險董事長張峰為招行第九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作為金地集團第二大股東的安邦,還曾在今年5月份與生命人壽聯合抵制金地集團管理層試圖推行的合夥人跟投制度,給了金地集團董事長淩克沉重一擊。

  目前安邦與中國人壽在遠洋的持股比例僅差8.5%,下一步,它會跟中國人壽爭第一大股東的位置嗎?美銀美林報告指出,中國人壽可能不太願意安邦成為遠洋的第二大股東。業內預計,遠洋地産維持多年的三足鼎立態勢,很可能被打破並上演新一輪的角逐。

  險資看好地産復蘇

  活躍于地産股的險資不只有安邦,近年來,包括平安人壽、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在內的多家險資紛紛舉牌,抄底地産股。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指出,目前不少房企的前十大股東中浮現了險資的身影,保險機構正在全面進入規模房企。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上市(A股)的134家房地産公司中,前十大股東出現保險公司身影的房地産公司約為30家。

  “險資頻繁舉牌地産股更多出於是財務投資者的考量。”中歐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股市低迷,而房地産則慢慢有復蘇現象,從投資角度講,不失為一個優質投資標的。

  “險資企業的競爭程度也在加大,某種程度上不在於拼比傳統的保單業務,而在於資産管理業務的能力。險資入股房企,本質上是希望擴大資管規模。”嚴躍進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認為,從資産負債匹配的原則來看,險企必須尋找投資期限匹配、且投資收益較高的項目,而房地産便是極佳選擇。“由於2014年樓市政策環境相對寬鬆,能夠藉此加快房企未來業務的擴張節奏。險資正是看中這一趨勢,看好地産業調整的前景。”

  而保險資金對房地産行業的深度涉足,無疑將給整個行業帶來一系列變化。“與傳統房地産商相比,有保險資金參與的房地産基金,無疑能提供給房産行業更高的投資回報率以及更快的資金週轉速度,但行業的風險也將比以往更高。”亞太城市房地産研究院院長謝逸楓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險企資金的注入,給行業的影響則是風險與機遇並存。

  “對多數房企而言,資金鏈是一個很大困擾,必須通過其他渠道解決資金來源。”劉勝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而保險企業的優勢恰恰在於資金雄厚,且資金比較靈活。

  險資可用資金到底有多少?保監會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底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10.61萬億元。根據2014年《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其中包括保險資金具體使用規定。根據比例,保險資金投入房地産(權益類+不動産類)的資金上限將達6.37萬億元。

  資金充足的險資抄底腳步似乎仍未停歇,有觀點認為,樓市下半場是險資的,因為資金才是房企的真正話語權。那麼,下一個被舉牌的地産企業將是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