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螞蟻金服撿郭廣昌棄子 復星割德邦證券專盯保險業

  • 發佈時間:2015-11-16 09:14:0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閆軍  責任編輯:郭偉瑩

  由於旗下證券資産盈利能力一般,而保險公司能夠獲得低成本的資金,郭廣昌選擇建立了以保險為核心的復星投資集團,進而借助保險資金在海外進行大規模收購

  日前,螞蟻金服通過其官方微網志宣佈將入股德邦證券,與德邦證券已達成資本層面合作,這一合作正在等待監管部門批准。

  在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四大傳統金融主流業務中,已經坐擁三項牌照的螞蟻金服此次將最後的券商牌照收入囊中是意料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德邦證券的實際控制人正是此前與螞蟻金服共同出資成立浙江網商銀行的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據了解,德邦證券的控股股東為上海興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逾90%,而上海興業投資的法人股東為亞東廣信,後者實際控制人為郭廣昌。

  有媒體報道,螞蟻金服將從郭廣昌手中取得德邦證券控制權,持股比例或高達75%。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目前暫不方便透露入股德邦證券後所佔比例。

  而從郭廣昌方面來看,復星集團目前主要有綜合金融及産業運營兩大板塊,而且綜合金融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在保險、銀行、期貨、小貸甚至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陸續卡位,為何將德邦證券拱手相讓給馬雲?《投資者報》記者向復星國際方面求證,但截至記者發稿,並未收到相關回復。

螞蟻金服撿起郭廣昌棄子 復星國際割捨德邦證券專盯保險業

德邦或因業績不佳被出售

  對於外界熱議,螞蟻金服拿下券商牌照的原因在於馬雲和郭廣昌的交情。當事雙方公司未置可否。事實上,從雙方頻繁互動來看,猜測並非完全空穴來風。

  據了解,復星集團不僅與阿里巴巴共同成立浙江網商銀行(股份佔比25%),成為阿裏小貸的發起股東方之一,並且入股阿里巴巴的“菜鳥科技有限公司”。

  《投資者報》記者梳理髮現,復星集團將德邦證券轉讓給螞蟻金服,手中雖然仍握有券商,但是一家香港證券公司,持有的目的更多的是復星希望以此為支點,對接“滬港通”,同時在港開展差異化的資産管理業務。

  根據恒利證券官方網頁顯示,該公司早于1995年成立,到2012年的總營業額達41.73億元,去年被收購,業務涵蓋證券交易、諮詢建議以及資産管理服務。

  而復星控股間接持有的德邦證券,按照資産規模及凈利潤排名,均處於券商行業的中後梯隊。據證券業協會數據,2014年德邦證券以84.01億元的資産規模排在119家券商的76位,以12.11億元的營業收入、3.66億的凈利潤排名65位。相關資料顯示,復星早在2009年將手上直接持股的德邦證券股權,轉讓予興業投資,套現超過2億元,變成間接持股。

  保險業務為核心

  復星國際201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36.17億元,同比增長97.2%,其中以保險為核心的綜合金融板塊凈利達33.6億元,成為公司業務的主要貢獻者,而2014年同期這一業務還是虧損狀態。對比公司的傳統優勢板塊産業運營,凈利僅為7.79億元,同比下滑68.34%。

  復星綜合金融包括保險、投資、資本管理、銀行及其他金融業務四大板塊。保險資金因具有融資成本低、投資範圍相對較寬的特點,成為復星國際綜合金融板塊重點發展的領域。

  事實上,保險業務也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主引擎。復星保險板塊可投資資産達到1427.45億元,實現營收53.31億元,同比增長144.3%,實現凈利潤17.89億元,增長14.62倍。

  目前,復星集團保險業務板塊主要包括復星葡萄牙保險、永安財險、復星保德信人壽、鼎睿再保險、Ironshore、MIG及Phoenix Holdings。復星旗下保險可投資資産規模將達到2406.97億元,從而保險板塊總資産佔集團合計總資産的比例從2014年底的34.81%,大幅提升至44.8%。

  復星國際曾表示,集團將保險視為復星投資能力對接長期優質資本的上佳途徑,“保險+投資”將是公司未來的業務核心。

  國泰君安研報分析認為,復星國際將保險作為長期、低成本、 穩定資金來源,預計今後幾年保險板塊的佔比會進一步提升。

  海外投資考驗管理能力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2014年,復星保險業務大幅度提升的原因在於當年與葡萄牙保險開始並表,保險板塊優勢才體現出來,2014年毛保費收入較2013年大幅增長1270.6%。

  “與國內保險相比,海外由於社會整體融資成本較低,保險的負債成本遠遠低於國內;同時,海外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端的監管也較國內更松;再次,由於國內保險公司牌照受到嚴格監管,國內保險公司的估值也相比國外高。”上述分析預計,復星未來對於保險資産的收購依然以海外為主。

  不僅是保險領域,復星在子公司佈局上多以收購海外公司為主。僅2014年,就有德國私人銀行BHF-BANK、英國私人銀行Kleinwort Benson、日本資産管理公司IDERA、恒利證券等海外金融資産迅速被復星收入囊中。有分析人士指出,復星海外投資的邏輯是,通過保險等金融業務資金來為産業板塊服務,以降低資金使用成本,所以保費收入成為集團順利運作的引擎。

  而這種“自給自足”的模式較強關聯性,復星集團在收穫頗豐的同時也潛藏著較大風險。一位不願具名保險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短期內收購這麼多不同背景的海外公司,短期在報表中顯示業績會有大幅度提升,但未來如何整合、管理這些海外公司對復星來講是一個巨大考驗。

  “此外,復星收購的並非都是優良資産,一旦出現兌付危機,對復星資金鏈的打擊將是巨大的。”上述分析人士分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