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保險資管競爭資産證券化業務 魅力在於背後的險資

  • 發佈時間:2015-10-22 06:20:4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敬元  責任編輯:郭偉瑩

  近日,有消息稱《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擬進一步修改完善,其中,為落實保險業新“國十條”中提出的“探索保險機構投資、發起資産證券化産品”,意見稿中亦新增投資資産證券化産品相關內容。

  事實上,對於資産證券化産品,保險資管公司的興趣並不僅是“投資”,部分公司更看重“發起”,因為這才是他們參與大資管競爭的能力和實力的體現。但就發起資産證券化業務而言,某保險資管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用“難度大、競爭對手多”總結其與基礎設施債權計劃、不動産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業務的不同。這家保險資管公司正將資産證券化業務作為其一大主攻業務,為的是通過這一差異化的業務在競爭激烈的資管領域“夾縫中求生存”。

  以私募方式為主

  資産證券化業務,被視為未來企業融資的法寶,進行這一業務將資産證券化,越來越多的企業為的是“融資”。

  這一業務保險資管範疇名為“資産支援計劃業務”。保監會9月份印發《資産支援計劃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這是保監會對資産支援計劃業務管理的首個細則,其被認為是在相對銀監會和證監會後發的情況下,保監會一個支援保險資管公司資産證券化業務發展的非常重要的監管辦法。

  《辦法》規定,受益憑證將在保險資産登記交易平臺發行、登記和轉讓,且限于向保險機構以及其他具有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資者發行,並在合格投資者範圍內轉讓。

  “這表明保監會將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之外,建立資産支援計劃發行和轉讓平臺。由此看出,資産支援計劃很大可能以私募方式為主。”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結構融資部副總經理賴金昌認為。

  資産證券化業務,要求以基礎資産未來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某信託公司投行部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稱,注重具備現金流的資産的價值,這是金融正在發生的變化,而資産證券化業務的一個重要功用就在於,幫助相關方進行融資。

  而也正由於是私募方式,保險資管機構在與券商、基金子公司、信託公司等其他機構競爭這類業務時,在利率上首先就不佔優勢。

  “通常公募方式的(融資)利率是最低的,交易所市場、銀行間市場和保險的市場中,通過保險資管私募方式來融資的利率是最高的。”上述保險資管負責人稱。

  同時,保險資管發起的資産證券化項目還因私募方式受到來自不同監管機構的差別化對待。此前,某保險資管公司設立的某汽車金融公司汽車貸的證券化項目在發行前被銀監會叫停,理由在於只能通過交易所市場等公募發行而不能發私募。

  不過,保險資管類資産證券化業務仍然具備一些不可取代的吸引力。

  上述負責人稱,其所開展的幾單資産證券化項目對應的客戶,之所以可以接受比其他渠道更高的融資成本,就在於“希望拓展險資渠道”。他表示,相關方融資想在吸引險資投資者上有所突破,希望用保險資管機構作為SPV(特殊目的機構),進而融到險資的錢。畢竟,險資作為一個群體,整體上具有規模大、久期長、投資追求穩健等特點。

  “客戶都是因為這個原因,要不然,從融資成本的角度考慮的話,我們根本就排不上號。” 目前,該保險資管公司的資産支援計劃業務的基礎資産涉及小額貸、租賃貸、消費貸等。

  僅佔保險資管各類業務6%

  相對於將債權計劃做成資産支援計劃的“挂羊頭賣狗肉”的方式,真正的資産證券化業務難度更大。

  目前保險資管已經形成包括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不動産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項目資産支援計劃、組合類産品五大類系列産品。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底,保險資産管理機構累計發起設立各類債權計劃、股權計劃和項目資産支援計劃472項,合計備案(註冊)規模12292億元。其中,保險資金實體經濟投資包括基礎設施、不動産、長期股權等增長迅速。

  而來自保監會9月初的相關數據,當時國內22家保險資管公司中,共有9家保險資産管理公司試點了資産證券化相關業務,共發起設立了22單資産支援計劃,共計812.22億元。

  也就是説,作為五大類資管産品之一的資産支援計劃業務,只佔保險資管公司各類資管業務的6%左右。

  上述資管公司負責人稱,資産支援計劃業務和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相比,管理費收入水準幾乎是一樣的,都是幾十個BP(基點,100BP=1%),也就是千分之幾的水準。

  而相對於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這些資管業務,資産支援計劃業務更難,除了面臨更多競爭對手外,還包括業務本身的難度。“有現金流保證的、基礎資産安全的,要找到這類的項目再去推。”上述負責人稱,公司早就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精力、人力,去探索真正意義上的資産證券化業務。

  賴金昌認為,《辦法》規定保險資管公司將作為受託人,在資産支援計劃中承擔極其重要的角色,這對其業務能力、人才儲備以及風險管理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難度高,管理費收入水準相差無幾,卻仍要做這方面業務,其坦言,是為了生存。作為中小險企旗下的保險資管機構,比拼不過大型險企資管機構的資金實力,為了差異化的業務經營,只能在業務上另辟蹊徑,在夾縫當中求生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