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資産證券化業務群雄逐鹿 保險資管為搶市場互壓價

  • 發佈時間:2015-09-17 07: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敬元  責任編輯:郭偉瑩

  9月11日,中國保監會印發《資産支援計劃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為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等專業管理機構作為受託人設立資産支援計劃提供了細則。

  細則也為尚未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的保險資管公司提供了動力。泰康資産固定收益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稱,公司接下來將尋找優質的基礎資産來做資産支援計劃業務,包括企業資産、信貸資産以及融資租賃資産等。目前,9家已經開展業務的保險資管公司中,並沒有泰康資産。

  資産證券化能力的高低是反映金融發展水準的重要因素,也是未來企業融資的法寶,包括信託公司、券商、基金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都已意識到這塊大蛋糕的價值。

  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辦法》出臺,資産證券化業務有望呈現央行和銀監會主導的銀行間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證監會主導的交易所企業資産證券化業務和保監會主導下的資産證券化業務“三足鼎立”的格局。

  保險資管之間已在競爭

  資産支援計劃業務,是指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等專業管理機構作為受託人設立支援計劃,以基礎資産産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援,面向保險機構等合格投資者發行受益憑證的業務活動。

  細則也為尚未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的保險資管公司提供了動力。泰康資産固定收益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稱,公司接下來將尋找優質的基礎資産來做資産支援計劃業務,包括企業資産、信貸資産以及融資租賃資産。目前,泰康資産並沒有相關業務。

  據《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解,保險資管公司開展相關業務的吸引力在於管理費收入,難度相對債權投資計劃偏高,難點和關鍵點是對應的基礎資産,但這種金融創新産品極易被複製,競爭也很容易形成,主要看各家報出的利率水準。

  首單保險資管類資産證券化項目是由民生通惠資管公司設立的阿裏小貸項目資産支援計劃,其以阿裏小貸的信貸類資産為基礎資産,該項目的最終規模為幾十億元。

  了解這一項目的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稱,看上阿裏小貸的遠非只有民生通惠一家,單是在保險資管領域,就還有某大型險企的資管公司,“因為大公司的保費成本相對較低,能夠自産自銷,自己設計出産品自己就包了,他們可以把利率壓得很低,所以保險資管公司之間也已經在相互壓價了。”

  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自2012年部分保險資産管理公司開展資産支援計劃試點業務以來,截至目前,國內二十余家保險資管公司中,共有9家保險資産管理公司試點了相關業務,據本報記者此前了解,包括人保資産、新華資産、民生通惠資産、光大永明資産和中再資産等。

  這9家保險資管公司共發起設立了22單資産支援計劃,共計812.22億元,即每單37億元左右;投資平均期限5.5年左右,收益率5.8%-8.3%。

  更大舞臺的同場競技

  就資産證券化業務而言,保險資管公司是與信託公司、券商、基金子公司、私募等一起競爭的。

  某信託公司投行部總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稱,信託公司主要做的是銀行信貸資産、汽車金融資産、金融租賃公司資産的證券化,其中,後者指的是租賃公司用資産證券化的方式給客戶進行融資。

  而與銀行信貸資産證券化主要解決資本充足率問題的目的不同,工商企業的資産證券化更多地將鎖定在固定資産上的價值,轉化為能夠進行再投資運用的現金,也就是盤活存量資産,或者是把未來的現金流轉化為現金,可以進行再投資,或者進行生産活動。

  而券商、基金子公司等開展的企業資産證券化,也大多是利用資産證券化的技術,來給客戶融資。“所有有穩定現金流的項目,都可以融資,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公園、景點、酒店等,只要有穩定現金流,就可以打包,再證券化。”上述信託公司投行部總經理稱。

  2014年12月24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佈《資産支援專項計劃備案管理辦法》及配套規則,正式啟動資産證券化業務備案監測工作。根據其發佈的數據,截至2015年6月30日,基金業協會共計收到38家公司報備的56隻資産支援專項計劃,其中出具備案確認函的54隻産品規模約526.66億元。已備案的資産支援專項計劃平均發行規模為9.75億元,平均期限為3.88年, 優先級預期收益率平均區間在5%-8%。

  對比保險資管和基金的資産證券化業務數據可以發現,保險資管的資産證券化業務單筆規模較大、投資期限較長、收益率處於中等水準。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結構融資部副總經理賴金昌認為,《辦法》規定保險資管公司將作為受託人,在資産支援計劃中承擔極其重要的角色,這對其業務能力、人才儲備以及風險管理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保險資管公司可以借鑒信貸資産證券化以及企業資産證券化比較成熟的業務經驗、交易結構和風險管理理念,推進資産支援計劃業務的發展。

  監管的競爭

  泛資管時代,同樣是監管的競爭,規則制定得不先進,很容易就被其他行業超越。“現在大家都能感受到,整個金融體系是比誰放得快,看誰的行政審批減少得迅速,在這樣的背景下,資金運用改革自然是向著市場化的方向推進。” 保監會資金運用處相關負責人曾表示。

  《辦法》中對基礎資産的規定比較寬泛,包括能夠直接産生獨立、可持續現金流的財産、財産權利或者財産與財産權利構成的資産組合。賴金昌認為,這一規定要比試點階段範圍更廣,也比央行和銀監會主導下的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範圍更寬泛,基本類似于證監會主導下的資産證券化業務的基礎資産範圍。

  同時,與證監會監管手段類似,保監會將對基礎資産的範圍實施動態負面清單管理。

  在發行階段,《辦法》規定實行初次申報核準,同類産品事後報告,且受益憑證發行可以採取一次足額發行,也可以在1年內分期發行。這與信貸資産證券化執行的“備案制”+“註冊制”和企業資産證券化執行“備案制”基本一致,發行審批流程比較簡便,發行方式比較靈活。

  《辦法》規定受益憑證將在保險資産登記交易平臺發行、登記和轉讓,且限于向保險機構以及其他具有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資者發行,並在合格投資者範圍內轉讓。這表明保監會將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之外,建立資産支援計劃發行和轉讓平臺。由此看出,資産支援計劃很大可能以私募方式為主。

  賴金昌認為,隨著《辦法》出臺,資産證券化業務有望呈現央行和銀監會主導的銀行間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證監會主導的交易所企業資産證券化業務和保監會主導下的資産證券化業務“三足鼎立”的格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