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各地PPP項目總投資3.4萬億 建議險資養老金等進入

  • 發佈時間:2015-09-15 08:56:00  來源:東方網  作者:周瀟梟  責任編輯:郭偉瑩

  在經濟增速下行、産能過剩、缺乏有效投資的背景下,公共品的投資被推到前臺,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備受推崇。

  在近日由中國建投主辦的“JIC投資沙龍”上,財政部金融司巡視員劉健透露,據統計目前各省政府推出的PPP項目大約為1800多個,總投資達到3.4萬億。

  而國家層面,繼2014年底財政部公佈首批30個PPP示範項目後,目前第二批示範項目發佈在即,行業分佈更廣。而首批的30個項目,經財政部四個調查組的調查,個別不屬於PPP項目的未來將被調出。

  不過,PPP模式不同於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若沒有社會資本響應,各省推出的1800個項目仍是“一頭熱”。劉健指出,産業資本有限,且成本較高,很難承擔大量PPP項目的實施,必須鼓勵機構投資者進入PPP領域,在國內主要是保險公司、養老金等。

  “真正的PPP不多”

  劉健表示,PPP是積極財政政策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一個相當長時期有廣泛的發展前景。

  傳統的公共服務主要依賴政府投融資,側重在投資和GDP上,對投資效果如何、是否有産出、設備是否被閒置等後期運營監管不夠重視。而PPP模式,是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和政府投入方式的一個重大變革。

  PPP模式,項目的投資運營從政府轉為了社會資本,政府的責任從事前的投入變成了事後按績效付費。沒有服務就沒有收入,公共部門獲得了穩定的長期服務,私人部門可以獲得可靠的長期收入。因為引入社會資本這一微觀機制保障,公共領域的投資變得更有效益。

  在經濟增速、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各省陸續推出了PPP項目。劉健表示,據統計各省政府推出的PPP項目大約為1800個,總投資達到3.4萬億。

  PPP的杠桿率要比傳統模式高。財政部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指出,如果説過去融資平臺投資是“借錢買房”,PPP就是“融資買房”。原來五年的BT項目,現在變成30年的BOT項目,杠桿率是原來的6倍;如果是3年的BT項目,變成30年的PPP項目,則是加到了10倍杠桿。

  焦小平指出,PPP是一個穩增長惠民生防風險的手段。作為一個高杠桿的工具,要做到風險可控,為了防止PPP成為變相融資平臺,財政部門對PPP整個融資有一個控制,即財政評估。財政部已經出臺的財政可承受能力的評估,要求不能超過財政資金的10%,去年全國財政收入為15萬億,10%也有1.5萬億的規模,這個規模仍非常大。

  沙龍上,一些企業主直言,現在真正的PPP項目並不多,不少屬於“明股實貸”,項目多需要財政隱性擔保,投資方拿的是穩定回報。

  焦小平也直言,有些地方推出的PPP項目屬於充分競爭領域,並非真正的PPP。即便是2014年末財政部推出的首批30個示範項目,經過財政部四個調查組的調查,個別示範項目也不屬於PPP項目,未來將被調出。

  焦小平進一步指出,真正的PPP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平等合作;二是合理分擔風險,政策法律風險由政府承擔,運營風險由社會資本承擔;三是PPP項目強調全週期供應鏈管理,傳統投資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是分散的,項目不具長期眼光;四是財政事後按績效付費;五是PPP的全過程應該公開透明,項目的籌集、發起、採購、支付、績效産出等,不違反國家機密、企業核心機密的都應向社會公開。

  應鼓勵險資、養老金進入

  有數據顯示,目前PPP的落地率大概在15%。

  劉健直言,PPP的推進不是幾個部委發幾個文件就行,有很多專業工作要落實。另外,PPP還需要制度保障,如健全的法制、政府治理能力較強、大量專業人才配備等,是一項長期工程。PPP項目的落地,應該看重品質,而不是數量,重點在於項目可融資性和政府履約能力。

  多位信託公司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PPP是公司未來積極拓展的一塊業務,但期限上存在不匹配問題。PPP項目週期長,如果是20年的項目,信託資金最長一般是三到五年,這需要進行四輪左右的資金替換,如何具體操作是個問題。

  中建投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譚碩表示,信託業都很關注PPP,但真正落地的項目並不多。至於期限不匹配的問題,需要通過結構化的安排,如資産證券化來實現對接。

  劉健表示,産業資本有限,且成本較高,很難承擔大量PPP項目的實施。必須鼓勵機構投資者進入PPP領域,在國內主要是保險公司、養老金等,因為這些機構追求長期穩定適度的回報,一般是CPI的基礎上加3%左右。

  建行總行養老金部總經理馮麗英錶示,在基本養老保險投資管理辦法中明確20%的資金可以投資于國家重大的項目和重點的工程建設,隨著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市場運營程度的不斷深化,養老金未來投資勢必會加強對PPP項目的合作。從OECD國家經驗來看,2010年養老金計劃作為基礎建設投資的比例超過了18%,而且回報率不低。

  為提高PPP項目融資可獲得性,政府部門也在加大支援力度。劉健表示,中央和地方都在推PPP基金,為的就是希望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進來。另外,PPP項目未來每年的支出責任都要納入預算管理,也保障了政府的履約能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