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五大行聚齊壽險業:建行建養老金機構 中行拿牌照

  • 發佈時間:2015-09-10 09:26:43  來源:東方網  作者:胡金華  責任編輯:郭偉瑩

  雖然依舊是最賺錢的行業,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和壞賬率的攀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高速增長已到了“強弩之末”,如何提振業績成為工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五大行的現實挑戰。

  8月31日,建行2015年半年報發佈。在五大行中,工行凈利潤微增0.7%、農行微增0.5%、中行微增1.69%、建行微增0.97%、交行微增1.5%。本報記者發現,隨著央行多次降息及息差收窄,銀行長期依賴高息差帶來的高利潤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就在銀行發佈中報期間,兩則消息引起市場關注,其一是中行8月25日宣稱全資子公司中銀保險將獲得增資後中航三星人壽51%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公司名稱也變更為中銀三星人壽,自此五大行聚齊壽險業;其二是建行董事長王洪章8月31日表示,建行籌建的建信養老金公司最快將在9月成立,從而正式進入國內養老金市場。

  “五大行顯然已經有了緊迫感,從而加快推進中間業務發展,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但銀行要想短期之內扭轉利潤增速下滑的不利影響也決非易事。”9月6日,上海一家國有大行總行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坦言。

  兩大行拓展新領域

  在業內人士看來,單獨看利潤規模,銀行毫無疑問還是最賺錢的行業,否則不會從去年開始有如此多的民營資本籌建銀行,但是對於傳統大行而言,躺在高息差溫床上坐收鉅額利潤的好日子已經到了頭,如果不做大中間業務規模,未來五大行凈利潤出現負增長也並非不可能。

  深耕保險業務無疑是五大行下一步要走的棋。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經過6年曲折的談判之後,五大行中唯一沒有壽險牌照的中行通過旗下中銀保險終於獲得了中航三星人壽51%的股權,進入國內壽險市場。

  根據中行發佈的公告,中銀保險以12.75億元成為中航三星人壽控股股東,後者註冊資本金從8億元增至16.66億元。可查資料顯示,中航三星人壽2014年末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154.55%,已經十分接近監管紅線,已成立10年的中航三星人壽持續虧損,至2014年底仍未扭虧。

  參看其他4家銀行係控股壽險公司,建信人壽在建行進入之前保費規模只有十數億元,但到2014年底時,建信人壽保費已經達到160億元之多,4年內保費增速高達14倍,今年前7個月建信人壽的總保費達到280億元;農銀人壽今年前7個月總保費132億元,同比增長82.56%;工銀安盛人壽總保費156億元,同比增長92.4%;交銀康聯保費收入33億元。

  “銀行係保險公司這兩年業務增速很快,而且已經開始給母公司貢獻利潤。但是與大型保險集團相比,銀行係保險公司的業務模式還是比較單一,銀保業務佔比過重。在投資方面,銀行係保險公司的優勢並不明顯。可以説,國有大行控股壽險公司的方向是對的,未來中國壽險業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是要想讓壽險業務迅速提供可觀的利潤,恐怕需要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以中國人壽來説,它一年的凈利潤可以達到數百億元,但是國壽佔據中國壽險市場幾乎三分之一的份額;工行現在一年的凈利潤數千億元,旗下工銀安盛人壽即使每年提供100億元的凈利潤,佔比也不明顯,但工銀安盛市場規模要做到多大、投資收益做到多高才能産生100億元的利潤呢?”對此,上海財經大學保險係教授許謹良也指出。

  不過,本報記者發現,在五大行中,中國銀行已經獲得産壽險兩張牌照,建設銀行則開始朝著更多元的方向發展,此前市場已經傳出建行準備籌建財險和資産管理兩家子公司,現在其成立養老金公司的消息也得到確認,這意味著建行要成立的“保險集團”已經初具雛形。

  值得關注的是,在8月31日建行上半年業績發佈會上,王洪章提出的要建養老金公司而非養老險公司。本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養老金公司與國內的養老險公司雖然名稱上有差異,但實際從事的業務差異不大,也是針對個人和企業推出的年金型産品,並進行投資産生收益回報給投資者。此前國內的養老險市場的投資管理主要由保險公司和基金、信託機構等從事,銀行扮演的是託管人和賬戶管理人的角色,而一直未能獲得最為重要的投資管理人的角色,此次建行所要謀求的也即是這一角色。

  “國家對養老事業的重視、相關金融産品需求的增加以及銀行轉型的壓力加大等因素,都將推動銀行養老金業務快速發展,未來各類金融機構對於養老市場業務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建行作為首家銀行係養老金公司,其一舉一動也備受市場各方關注。”9月7日,國內一家大型養老險公司負責人也表示。

  市場影響幾何

  在各家銀行的中報中,本報記者注意到,在四大行進入壽險業幾年之後,壽險業貢獻給銀行的利潤還不是很明顯,甚至可以説可以忽略不計。而對於銀行有意進入養老金市場,到底會産生多大的影響,市場的意見也並不一致。

  “相對於銀行業的巨大體量和利潤規模而言,目前養老金市場還很小。2014年底企業年金總規模才7600億元,而建行2014年凈利潤2282億元,況且養老金業務的利潤較低。即使已經把規模做起來的國內養老險公司,其利潤也不算高。”對此,首都經貿大學教師孫博分析指出。

  在孫博看來,國有大行之所以謀求養老金市場,是因為參與企業年金業務有資格限制,大部分銀行還未獲得年金管理資格,而獲得年金管理資格的銀行,其業務主要以資金託管和賬戶管理為主,含金量最高的投資管理業務,銀行還未直接獲得,與保險和基金行業相比,銀行還處於年金市場週邊。但是即將落地的職業年金和基本養老金業務,將極大地擴展銀行養老金業務空間。

  “與基金、保險、信託相比,銀行的養老定制理財産品較少,部分大型銀行未專門開發相關産品。此外與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以及個人稅延養老保險相比,銀行自發開展的業務得不到稅收優惠政策支援,存在先天性的激勵不足。”孫博指出。

  不過,在銀行業內看來,銀行一定要發力養老金市場,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能夠為銀行提供重要的利潤增長點,銀行一方面可以通過為客戶提供資金託管、受託管理、資産配置、主動管理等服務提取管理費用,這就相當於原來的存貸利差收入轉變為代客理財的管理費收入;另一方面由於銀行具有豐富的資産項目儲備,而養老金還為這些項目提供低成本的長期資金,解決了銀行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回報率之間的矛盾。

  “養老金業務有助於商業銀行應對居民存款流失。去年12月銀監會發佈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鼓勵商業銀行積極探索開展養老金、企業年金等受託資産管理業務。銀行擁有龐大的銷售渠道和人員優勢,大型商業銀行的網點幾乎覆蓋了100%的縣級以上區域,而且和地方政府、企業的關係更加密切,具有保險和基金行業無可比擬的優勢。另外商業銀行是客戶數量最多、客戶覆蓋範圍最廣泛的金融機構。深厚的客戶基礎,是銀行養老金融業務迅速推進、健康發展的根基和保證,也為商業銀行在養老金融業務領域提供了競爭優勢。”9月8日,上海一家國有股份制銀行養老金業務部負責人也在接受採訪時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