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劉益謙30億舉牌6家公司仍“賺”3億

  • 發佈時間:2015-08-25 07:15:3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蕾  責任編輯:畢曉娟

  新京報訊

  救市在7月初啟動之後,各路資本頻頻舉牌A股公司,賺得盆缽滿盈。8月24日A股罕見大跌9%,而舉牌的資本依然穩賺不賠。以劉益謙的國華人壽為例,在過去一個多月中,斥資超30億舉牌6家上市公司,截至昨日收盤,依然浮贏3.2億元。

  舉牌6家公司浮贏3.2億

  今年6月下旬,A股進入調整,一路下跌。7月初,政府打出“組合拳”宣佈救市,在此背景下,資本大鱷劉益謙率先進場,以“砸10億救市”引發廣泛關注。

  劉益謙為新理益集團董事長、國華人壽實際控制人,深諳資本市場操作,自稱99%的財富來自於資本市場。他在7月6日接受新京報專訪時曾表示,一些股票已經跌出了機會,可以慢慢參與到市場中來。第二天他便拉開了在A股中連續舉牌的大幕。

  7月7日,國華人壽通過二級市場耗資約5.5億元,增持有研新材(600206,股吧)5762.6萬股股票,增持比例達到6.86%,一舉超過5%的舉牌紅線。

  此後,劉益謙還分別於7月8日和7月15日增持了國農科技(000004,股吧)和天宸股份(600620,股吧),增持比例為5%,均達到舉牌紅線。新京報計算過,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劉益謙曾通過這三隻股票浮盈近6億元,收益率超過60%。

  劉益謙在8月通過國華人壽又先後舉牌新世界(600628,股吧)、東湖高新(600133,股吧)和華鑫股份(600621,股吧),一度賺得盆缽滿盈。8月24日,A股遭遇罕見大跌“一夜回到解放前”,包括國華人壽在內的各路舉牌資本持有市值亦受到較大衝擊,不過依然有浮贏。

  據新京報計算,在一個半月的時間中,劉益謙為實際控制人的國華人壽先後舉牌6家A股上市公司,斥資超過30億元。截至8月24日收盤,共計浮贏3.2億元。

  舉牌主體為PE和險資

  除了國華人壽外,中科招商和前海人壽亦因頻繁舉牌而備受關注。據媒體統計,中科招商舉牌的上市公司達到15家,斥資超過30億元。

  根據興業證券(601377,股吧)的數據,今年7月份産業資本增持十分明顯,環比上漲近4倍,其中,有23家上市公司首次發佈被舉牌公告。興業證券研究部認為,6月下旬以來的股災引發上市公司股價回調,市值嚴重縮水,引發産業資本低位搶籌。舉牌的主要以PE和險資為主。

  中科招商主要是偏好“殼資源”,其舉牌的上市公司經營狀況不佳,在二級市場股價大幅下跌的時機買入上市公司,未來進行資本運作和整合,日後可以將優質資産注入上市公司改善上市公司品質。

  而險資主要是以民營為主,舉牌最多的險資分別為劉益謙為實際控制人的國華人壽和前海人壽。

  延展

  全球股市、大宗商品遭重創

  8月24日,不僅A股遭受重創,美股、歐股、亞洲股市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也都紛紛大跌,其中大宗物品價格創下16年來新低。

  在週一(8月24日)美股盤前,標普、納斯達克和道瓊斯股指期貨均跌逾5%,觸發熔斷機制,目前美國三大交易所暫停交易。

  另外,8月24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盤中跌破2%,為4月份來首次。

  日本股市也遭遇罕見暴跌。日本日經225指數週一收盤重挫4.61%。此外,南韓、台灣股市作為亞洲股市的重要組成也沒有逃過大跌命運,24日,南韓股市下跌2.47%,台灣股市收盤跌幅收窄至4.84%。

  據臺媒報道,台灣“行政院”官員討論通過“國安基金”或四大基金進場護盤事宜。“行政院”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四大基金及“國安基金”是否將進場護盤。

  大宗商品方面,8月24日早盤收盤,彭博大宗商品指數(Bloomberg Commodity Index)下跌1.2%,至86.79美元,是1999年以來的最低點。

  截至24日晚6點左右,原油價格為38.95美元每桶。而上週五,原油價格盤中6年半來首次跌破40美元關口,創造了1986年以來最長的8周跌勢。同時,國際金價為1156美元每盎司,比上週五收盤價也有所下跌。

  有分析認為,從經濟週期來看,如今大宗商品價格已經接近底部,而大宗商品見底,股市也將見底。中金所研究院趙慶明表示,大宗商品與股市走勢通常呈現正相關。不過,他否認了大宗商品即將見底的説法,因為中國及新興市場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買家,而新興市場經濟整體仍低迷,很可能尚未觸底。

  釋疑

  金融危機來了?“有點誇大”

  隨著全球股市、債市、匯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場急劇調整,對於“金融危機捲土重來”的言論甚囂塵上,“大V”史玉柱在微網志上稱,“近期全球股市大跌,各國貨幣大貶,典型的全球金融危機。”不過有觀點認為,雖然目前市場和亞洲金融危機確實有點類似,但有點誇大了。

  “個別高負債的國家可能受衝擊”

  對於金融危機即將到來的説法,方正證券(601901,股吧)策略統籌、高級研究員胡國鵬表示,目前市場和亞洲金融危機確實有點類似,但有點誇大了。個別高負債的國家可能受到衝擊,但泰國、南韓這些當時的危機重災區不會重蹈覆轍。

  “這不僅是因為衝擊面沒有當時那麼廣泛,而且當時那些新興國家發生危機的原因,比如外債沉重、外匯儲備少等困境都已經發生很大改善,現在的美國經濟也沒有當時那麼強勁,美元也不是特別強勢”,胡國鵬説。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也認為,市場對於美聯儲加息的預期過度反應了,東亞新興國家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且外債規模穩定,有足夠的“安全墊”應對流動性危機,釀成系統性危機的概率不大。

  分析稱中國面臨的金融風險的確存在

  不過,專家也指出,中國所面臨的金融風險的確存在。

  方正證券策略統籌、高級研究員胡國鵬表示,首先,在4萬億投資之後,企業、政府和金融部門都在加杠桿,宏觀經濟面臨強勢美元以及資本流出的威脅;第二,券商存在風險,如果股市持續下跌,那麼他們已經投入的上千億救市資金和規模上萬億元的兩融業務都隱患重重;第三,銀行也將受到間接衝擊,如配資業務、擔保業務等,但銀行的風險敞口更多的是在實體經濟部門而非資本市場。

  “監管層未來肯定會出臺救市舉措,我們目前預計滬指未來會在3000點以上到3300點之間浮動。但救市效果如何也不好説”,胡國鵬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