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A股舉牌潮愈演愈烈 11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

  • 發佈時間:2015-08-24 09:30:46  來源:東方網  作者:薛玉敏  責任編輯:郭偉瑩

  股災導致不少公司股價劇烈回調,7月份以來,已有近40家上市公司被各路資本舉牌,險資、PE、産業資本等成為舉牌主力

  有11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其中舉牌最多的險資是國華人壽和前海人壽兩家民營險資。險資舉牌無非兩個動機:一是對部分嚴重錯殺的優質個股單純的價值投資;二是長期戰略投資,為借殼甚至未來做準備

  PE中此番最兇猛的中科匯通舉牌15家公司,包括6隻主機板股、3隻創業板股、6隻中小板股。其中,持股朗科科技佔比超過20%,逼近第一大股東

  舉牌概念股的表現不遜於證金概念股,7月幾乎所有被舉牌的上市公司公告日後5日和10日的絕對和相對收益為正,可將舉牌主體增持價格作為安全邊際參考,從中精選個股

  相信隨著市場繼續探底,類似的舉牌遊戲還會不斷上演。因此,仔細探究近期舉牌資本的動因、路徑,對於未來捕捉相應機會必有益處

  TVB都市劇中的股權爭鬥情節,如今在現實生活頻頻上演,其驚心動魄的程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6月份突如其來的一場股災給了這些野心勃勃的資本一個絕佳的攻擊時間。所以,我們看到7月份以來,舉牌成為資本市場熱詞,上市公司收購與反收購更是激烈異常。相信隨著市場繼續探底,類似的舉牌遊戲還會不斷上演。因此,仔細探究近期舉牌資本的動因、路徑,對於未來捕捉相應機會必有益處。

  有統計顯示,7月份以來,已有近40家上市公司被各路資本舉牌,産業資本、險資以及超級散戶等紛紛加入舉牌大軍。例如,資本大鱷劉益謙控股的國華人壽閃電般舉牌了東湖高新華鑫股份等6家上市公司;PE巨頭中科招商旗下的中科匯通舉牌15家公司;私募崔軍半年內五次舉牌新華百貨直逼控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被舉牌前後,這些上市公司股價往往出現可觀的漲幅,構成絕佳的投資機會。對於抄底舉牌的資本來説,不論是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持有都獲得了不菲的收益。對於投資人來説,也給予了一個簡易的投資方法,跟著“野蠻資本”的腳步共舞。

  舉牌潮愈演愈烈

  8月17日晚,東湖高新公告,劉益謙旗下的國華人壽僅僅通過兩個交易日就完成了對公司的舉牌,增持了5%股份。

  同一天,華鑫股份也被國華人壽舉牌,只不過更加迅猛,國華人壽當天就購買了2620萬股,佔總股本5%,躍居公司第二大股東。

  當天晚上,沙河股份又發佈公告稱,7月29日至8月14日,中科匯通增持公司1009萬股,佔總股本的5.00%,達到舉牌線,這是中科匯通的第二次舉牌,權益變動完成後,中科匯通持有沙河股份10%。

  短短一天就有三家上市公司被舉牌,而這僅是冰山一角。8月20日,中科招商旗下的中科匯通再次出手舉牌讚宇科技寧波富邦兩家公司。由於股災,多數上市公司股價劇烈回調,市值縮水嚴重,資本大鱷趁機舉牌,從目前看來,這股浪潮有愈演愈烈之勢。

  興業證券研報顯示,7月二級市場出現舉牌潮,共有23家上市公司首次發佈被舉牌的公告,創2014年以來月度新高。2014年1月-2015年7月,共有102家上市公司發佈被首次舉牌的公告,7月佔比高達23%。8月上半月,資本大鱷並沒有停止步伐,已經有4家公司首次被舉牌。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以來舉牌的資本具有鮮明的特點,主要集中在險資和PE兩方的力量。其中,具備雄厚資金實力的險資舉牌11家公司,PE中此番最兇猛的是中科匯通。

  中科匯通有多兇猛?7月以來,中科匯通共舉牌了15家上市公司,包括6隻主機板股、3隻創業板股、6隻中小板股,合計共耗資32.8億元。除沙河股份外,中科招商持有股份超過5%的公司還有:朗科科技、鼎泰新材北礦磁材寶誠股份國農科技設計股份三變科技大連聖亞海聯訊祥龍電業以及天晟新材。其中,中科招商持股朗科科技佔比超過20%,逼近第一大股東。

  獵手並不孤單,“野蠻舉牌”的還有其他一些PE機構和個人。例如,“中天係”再度舉牌仰帆控股。公告顯示,中天係旗下恒順投資于7月16日至8月12日,通過上交所[微網志]集中競價系統增持仰帆控股975.36萬股,佔其總股本的4.99%。增持完成後,中天係通過旗下天紀投資和恒順投資總計持有仰帆控股3925.36萬股,佔其總股本的20.07%。這一比例已經與仰帆控股現任控股股東新一代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非常相近。事實上,中天係早在2013年就對仰帆控股完成了首次舉牌,但此後近兩年間,中天係卻未對仰帆控股控股權展開爭奪,只是在今年6月之後才火速增持,將持股比例迅速提升至20%以上。

  資料顯示,“中天係”曾經通過舉牌的方式最終掌舵新嘉聯,另曾舉牌過香溢融通

  相比于中天係,舉牌威爾泰的盛稷股權的名氣可要小得多。威爾泰的公告顯示,盛稷股權7月15日至8月13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累計買入公司股份717.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02%,增持均價為17.76元每股。權益變動書顯示,盛稷股權註冊地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註冊資本為1.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薛萌。從公開資料來看,薛萌是一名80後,除持有盛稷股權的股份外,還持有吉林農業投資100%股權。盛稷股權表示,此次投資為看好公司發展,且其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威爾泰股份的可能。

  楊寧恩和胡波以個人投資者的身份現身舉牌市場。7月下旬,寧波富豪楊寧恩三次增持匯源通信,目前累計持股987.3萬股,超過舉牌線5%,位列第二大股東。7月16日,胡波及其一致行動人胡彪買入西藏旅遊1227.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6.49%。此次增持後,胡波與胡彪合計持有公司1813.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9.59%。胡氏兄弟已晉陞西藏旅遊第二大股東。

  險資成為舉牌主力

  在眾多獵手中,險資是實力更為雄厚的一類,其瞄定的獵物也往往更為龐大。

  去年,安邦人壽、生命人壽因“任性舉牌”,令資本市場變動疊起。今年,保險公司繼續保持強勢作風,在收購上市公司股份時都是乾淨利落,成為舉牌的主力。

  7月份以來,就有11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其中舉牌最多的險資分別是國華人壽和前海人壽兩家民營險資。

  記者注意到,從險資頻繁舉牌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行為可以推測其舉牌目的並不是僅僅為財務投資,甚至是出於戰略投資的考量。

  例如,前海人壽7月與其實際行動人兩次舉牌萬科,耗資160億元增持萬科10%股份,與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目前僅差4.9%。此後,前海人壽又盯上韶能股份,從首次舉牌到成為第一大股東僅用了半個月時間。8月13日,韶能股份宣佈第一大股東易主,前海人壽超越韶關工業資産成為第一大股東。

  資本市場運作“老手”劉益謙控股的國華人壽動作也不少。該公司近年來轉向“投資驅動盈利”模式,去年因資本市場好轉,實現扭虧為盈。

  公開資料顯示,7月份國華人壽相繼首次舉牌有研新材(股份佔比7.51%)、天宸股份(股份佔比5%)以及國農科技(股份佔比5%),8月份再次閃電舉牌新世界、東湖高新以及華鑫股份,初步計算購入6家上市公司股權耗資25億元。

  除了這兩家公司,7月份以來,還有陽光人壽、上海人壽、中國人保加入了戰局,分別舉牌鳳竹紡織中海海盛興業銀行

  此次大跌,很多一線二線藍籌股已經跌出了價值,尤其是站在戰略投資的角度。隨著市場企穩,保險資金投資門檻的放開,預計保險公司的舉牌潮將會達到一波高峰

  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保險資金舉牌上市公司背後無非兩個動機:一是對部分嚴重錯殺的優質個股單純的價值投資;二是長期戰略投資,為借殼甚至未來做準備。

  投資目的各有不同

  不同主體舉牌的公司各具特點,背後投資邏輯也各有不同,但不外乎三類:一是看好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二是經歷過大跌之後,當前公司的股價較低,價值面臨重估;三是部分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控制權地位並不牢固,此時介入是爭奪控股權的良機。

  中科招商就是因看好上市公司前景而舉牌的典型代表。其舉牌的上市公司有一些共同特點:一是市值規模較小,存在較強的並購重組預期。二是股權相對分散,容易上位。例如中科招商多次對朗科科技出手,持股比例已經達到20.01%,比第一大股東僅少了0.62%。三是公司經營狀況暫時不佳,整體盈利能力下滑較大,2015年第一季度有半數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為負。

  中科招商董事長單祥雙在7月份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中科招商通過“陽光舉牌”模式,更看重與上市公司融為一體,借助PE的資本優勢、資源優勢、機制優勢、管理優勢,與上市公司平臺優勢和存量業務優勢相結合,進而重塑上市公司。簡單地説,舉牌的公司具備很強的“殼資源”價值,日後可將優良資産注入,改善上市公司品質。

  除了看好公司融資前景,控股權爭奪也是産業資本舉牌的一大目的。例如私募基金管理人崔軍旗下上海寶銀及其一致行動人已經對新華百貨第五次舉牌,8月16日,其持股比例已經達到25%,與公司控股股東物美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差距再度減至5%。此前,寶銀係在持股達20%後曾提出與上市公司合資成立投資公司、謀求罷免現任董事並進入董事會,上市公司對這一提議不置可否。在此形勢下,新華百貨控股股東物美控股也發力增持,將持股比例增至30%以上。

  可見,A股舉牌並非溫情一片,資本間的角力激烈異常。

  記者注意到,針尖對麥芒式的惡鬥劇情越來越多,一個新的特徵是,在收購與反收購中,雙方往往會借助法律法規的武器為己方爭取主動,謀求利益。

  例如,西藏旅遊日前披露,公司大股東國風集團起訴舉牌方胡波及一致行動人胡彪,請求判令被告所持股份達到5%臨界點後所購股票無效,在二級市場拋售多於5%的股份並將收益賠償給上市公司。起訴前,胡波、胡彪因未在觸及5%比例時停止買入並履行資訊披露義務,收到西藏證監局發出的監管函,警示其未及時履行資訊披露義務並暫停買賣行為。

  針對陽光人壽舉牌鳳竹紡織,其公司實際控制人陳澄清及其一致行動人陣營近期則通過持續增持吸籌,7月20日觸及舉牌線,以此來表達其捍衛控股權的決心。

  逐利的資本此時舉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股票被低估或蘊含某種題材,創造出了財務投資的機會。例如,市場人士猜測,國華人壽舉牌的公司大多是國企混改題材,財務投資的可能性比較大。

  公開資料顯示,國華人壽增持的公司中,有研新材有央企背景,東湖高新實際控制人是湖北省國資委。華鑫股份屬於“儀電係”旗下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是上海市國資委。8月初,上海市國資委在上海儀電召開了上海儀電與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的聯合重組工作會議,此舉表明“儀電係”混改已在加速。而新世界隸屬於上海市黃浦區國資委。

  此外,中科招商舉牌的沙河股份,其實際控制人是深圳國資委。作為深圳市國資委直屬的兩家房地産企業之一,有市場人士認為,地産板塊整合將成為深圳國資改革的一大重點,沙河股份有望成為深圳市地産板塊國企改革的平臺。

  在券商人士看來,隨著政府不斷加碼,國企改革將成為A股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投資“風口”,甚至要超過之前的股權分置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現在,各路資本都在緊盯這個投資機會。

  關注舉牌帶來的投資機會

  近一週證金公司概念股成為市場熱門,事實上舉牌概念股的表現不遜於證金概念股。

  例如,國華人壽在8月14日~17日期間購入的東湖高新,股價漲勢良好。國華人壽增持的股價為10.22元/股,耗資約3.24億元。而截至19日收盤,東湖高新收報13.06元/股,意味著國華人壽已進賬9005萬元。

  有研新材收報17.44元,較國華人壽舉牌均價上漲74%,浮盈高達4.25億元;國農科技收報37.92元,較舉牌均價上漲79.8%,浮盈達7071萬元;天宸股份收報20.87元,兩次舉牌浮盈約2.01億元;新世界收報21.88元,較舉牌均價上漲27%,浮盈1.26億元。粗略計算,國華人壽自7月份以來,先後舉牌了6家上市公司,累計使用24.73億元,截至8月19日浮盈高達9億元。

  不僅僅是國華人壽舉牌的個股漲勢不俗,統計數據顯示,7月被舉牌的上市公司表現均十分突出,幾乎所有被舉牌公司公告日後5日和10日的絕對和相對收益為正,其中5日後絕對和相對收益平均值分別為25%和21%,10日後絕對和相對收益平均值31%和27%。

  在一位私募人士看來,由於市場對於舉牌事件的追捧,此類資訊往往對股價有一定的拉升作用。

  興業證券強烈建議投資者關注産業資本舉牌這一事件驅動投資,投資策略包括:從近期被舉牌的公司精選個股,舉牌主體增持價格可作為安全邊際參考,並結合其他指標綜合考量被舉牌公司的“殼資源”價值;緊密跟蹤舉牌行為,根據上市公司被舉牌公告實時優選投資標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