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密集調研尋覓投資機會
- 發佈時間:2015-07-29 05:29:54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田燕
7月,在A股市場震蕩調整期間,保險機構逐步參與到各類上市公司調研當中。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保險機構于7月後半月對傳媒、製造、環保等板塊部分公司頻繁開展調研。同時,在二級市場上,多家保險公司看好後市,相繼增持。
分析人士認為,近期,如何選擇合適標的成為下一步考驗保險機構投資水準的重要課題,保險公司將把協調機構的買賣行為作為調控資金運用行為的重點,並堅持價值投資理念,較多考慮尋找右側交易機會。對於一些研判具有長期價值的個股,將謹慎把握介入時機。
密集調研
各類機構頻繁對上市公司開展調研,于7月下旬進入“蜜月期”,部分上市公司連續數天迎來調研者,並利用交流機會對公司現狀和未來佈局進行説明。WIND資訊和同花順數據顯示,下半月,保險機構頻繁光顧傳媒、製造、環保、IT、房地産等板塊上市公司,對相關標的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解,尋求下一步的投資機會。
其中,“大製造業”成為保險機構聚焦熱點。包括工程機械、智慧城市、電氣設備、電子製造、通用機械、電源設備、家用輕工、光電、醫療器材等板塊在內的個股成為險資關心的對象。保險資管公司、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部門、養老險公司等多路人馬與券商、基金等投資機構先後到訪業內被認為具有一定成長性和投資價值的公司了解情況。從公司類型分佈上看,保險資管公司、大中小型保險公司相關部門都參與到輪番調研當中,對於製造業相關産業投入的調研力量最為龐大。
文化傳媒則成為保險機構另一大看點。華策影視、長城影視以及部分板塊內龍頭個股相繼迎來泰康資管、國壽資管、平安資管、安邦資管、陽光資管、華安財險、華夏保險、中華聯合保險等近20家保險機構的調研。數十家各類投資機構齊聚一堂機構的情況一度出現。分析人士認為,在扶持文化産業政策相繼出臺的背景下,多家文化傳媒産業機構在上半年都取得了豐厚的業績增量,預期中報將有亮點呈現。下半年,一些經歷結構調整的公司繼續擴大業務面,行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並購、新設機構等利好預期有望促進交投量放大,相關標的在股價上存在一定的向上空間。
此外,環保、IT、房地産等領域內部分近期表現突出的個股也成為保險機構嘗試了解的對象。在上述各板塊中,兼有國資改革、“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等熱點概念的上市公司在投資者關係活動環節與包括保險機構在內的各類投資主體進行了多方面互動。
積極加倉
保險機構7月頻繁調研的背景,是A股市場深度調整帶來的投資機會隱現。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市場調整,一些個股的價值洼地逐步顯露,部分績優股在大盤帶動下出現被錯殺的情況,為保險資金加倉提供了機會。同時,在維護市場穩定的思路下,保險資金一直堅持尋找機會積極持有具備價值投資空間的標的,為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在二級市場,7月有多家保險機構積極開展增持操作。國華人壽先後買入有研新材、國農科技、天宸股份。前海人壽則兩次舉牌萬科A股份。陽光人壽增持了鳳竹紡織股份後不久,北京陽光融匯醫療健康産業成長投資管理中心增持凱瑞德股份,而二者均為陽光保險旗下機構。人保財險、人保壽險則則耗資約百億元雙雙增持興業銀行。
市場人士認為,在一些個股相對被低估、股權較分散的情況下,保險資金在判明情況後願意採取果斷買入的方式獲得籌碼,為日後的獲利埋下伏筆。同時,保險機構現金流充足,開展兩融業務風險可控,選擇恰當時機舉牌,也可以為市場注入一定信心。而從相關個股實際表現來看,多家保險公司踩對了節奏,在股價觸底反彈之際搶得籌碼,隨後獲得部分浮盈。
月初的政策也為保險資金入市提供了增量空間。保監會7月8日公佈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對於符合特定條件的保險公司,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餘額佔上季度末總資産的監管比例上限由5%調整為10%。限制放寬以後,為保險資金流入資本市場的空間進一步打開。而部分保險機構也在隨後持續凈買入藍籌股等權益類投資品種。
尋找右側機會
機構人士表示,市場在6月末出現下跌,但從行業數據來看,保險資金在權益類資産配置上的比例不降反升,在7月的大類資産配置比例上也有望維持相近的水準。
保險資管人士表示,在板塊選擇上,由於市場震蕩探底過程尚未結束,險資對於標的的選擇更加傾向於防禦性板塊。而機構內部判斷認為,藍籌股、藍籌ETF仍將作為險資的主要投資標的,而具有獲取絕對收益潛力的證券投資基金也將成為下一步的投資選項。此外,一些表現較好的創業板、中小板個股也進入了險資的視線之內,但下一步具體投資操作的細節仍有待商榷。
參與投資業務的人士分析,近期,保險公司不會有凈賣出操作,協調機構的買賣行為成為調控資金運用行為的重點。在市場短期仍處於震蕩的前提下,保險資金將堅持價值投資理念,較多考慮尋找右側交易機會。對於一些研判具有長期價值的個股,將謹慎把握介入時機,盡最大可能避免盲目介入。
前述機構人士認為,雖然險資試探性加倉,但如何在後市可能分化的判斷下選對績優股,仍需要在前期進行週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