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費率與出險艱難權衡
- 發佈時間:2015-06-29 09:28:0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6月1日起,各財産保險公司在黑龍江、山東、廣西、重慶、陜西、青島等6個試點地區全面啟用新版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商業車險改革試點全面落地實施近一月以來,消費者接受程度如何?在保費計算、保險責任範圍認定等方面較以往有著怎樣的變化?
近日,經濟導報記者多方調查採訪發現,商業車險試點改革啟動以來,保障範圍較以前進一步拓寬,費率與風險更加匹配,眾多低風險車主成為了低車險保費的受益者,同時,一部分高風險車主則因為上浮幾倍的保費,而在二者中開始了權衡—今後是忍著保費繼續上浮出險即報,還是放棄走保險渠道維修自付以獲得低保費呢?出險少保費可低至4.3折
日前,車險臨近到期的濟南市民孫女士收到了保險公司的續費提示短信,短信顯示:商業險總費用3360元,比較發現,在投保項目較上一年度不變的情況下,保費比去年上浮了800多元。了解得知,保費的上浮主要歸結于去年車輛輕微剮蹭後的兩次報險,儘管這兩次事故導致的車輛維修費用總共不過300元。
剛剛給車險續完保的張先生手握保單與去年的保單對比發現,去年出險一次,保費上浮了200多元。
就眾多消費者反映的保費上浮問題,人保車險行銷員井芳對導報記者透露,保費上浮確實是試點改革後的一個突出變化,導致這部分客戶保費上浮的主要原因是“出過險”。
據導報記者了解,以人保車險為例,以往車輛上一投保年度出險2次以內,綜合各種優惠情況,仍可以享受到5折多的優惠,試點改革後,出險一次就取消優惠,並且還要在原價基礎上上浮,根據人保新的保費計算方法,一般上年度出險一次,上浮25%,出險2次上浮50%,出險3次上浮75%。
“以前由出險次數導致的保費上浮,範圍多在20%至30%左右,改革試點後,上浮的幅度擴大到200%至300%。”井芳説。
“試點改革後,保費與事實風險更加匹配,更加公平了。出險多,保費就高;出險少,保費就低。最受益的是出險最少的消費者,最低可享受到4.3折的優惠。”太平洋財險山東分公司市場部總經理陳傑明對導報記者説。
對最低折扣優惠,孫女士注意到,享受4.3折優惠各家保險公司對於出險情況都有著苛刻的要求,如,平安保險規定的是5年以上不出險,人保財險公司是3年以上不出險。
“費率與出險情況掛鉤符合國際慣例,有利於引導消費者形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安全駕車,通過合理定價,達到總體平衡。”中央財大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也會促使有保險賠付需求的車主,在保險報銷費用和第二年保費上漲幅度之間進行自我權衡。自家車撞傷自家人可獲賠
時先生剛剛拿到車險續保的保單,保單顯示,商業險總費用2069.62元,5月底改革啟動前,時先生特意讓行銷人員進行過測算,商業險總費用顯示為1965.54元,時先生對比發現,在上一年度並未出險的情況下,新舊兩種計算方法還是出現了價差,現有保費較此前上浮了104.08元。
行銷人員對時先生解釋説,雖然投保主險種未變,但是保險責任範圍較以前擴大了,看似價格上浮,實則性價比更高。
對試點改革後保險責任範圍的擴大,陳傑明分析説,以平安保險為例,以前附加險都是單獨購買,有幾十個品種供消費者選擇,改革後,將這部分附加險合併到主險種裏面,精簡附加險,擴大主險,保障範圍拓寬了。
他舉例説,以前行駛證過期後出險,保險公司是不賠付的,改革後可以賠付,更加凸顯人性化設計;以前車輛過戶後,保險不過戶,出險也不予賠付,現在保單跟車走,不過戶出險也可以獲賠。
導報記者注意到,對以往飽受詬病的 “自家車撞傷自家人不能獲賠”的情況,這次改革也有了大的改觀。了解發現,目前多家保險公司都將這種情況納入了理賠範圍。此外,擴大保障範圍的還有冰雹等自然災害天氣造成的車輛損害,試點改革後,也屬於理賠範疇。
“以前如果撞自己的車輛逃逸,在無法找到第三方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只能賠付70%。現在,人保推出一項優惠,多付幾十元購買一項附加險—第三方特約險,便可獲全額賠付。性價比很高,保險的範圍實際上是擴大了。”井芳説。零整比觸及車企行銷戰略
本次商業車險改革試點中,首次將“零整比”等車型定價概念引入車險費率定價的調整,無疑成為關注的亮點。所謂“零整比”,即市場上車輛全部零配件的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2014年4月10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發佈的18種常見車型的 “整車配件零整比”和“50項易損配件零整比”兩個系數,也就是具體車型的配件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
“以前保費計算是根據車價定的,改革後,不同的車型,維修費用的高低會在保費中體現。”陳傑明説。
“同樣價位的寶馬車型和大眾車型相比,二者的保費價差在千元左右。”井芳舉例説。
資深汽車評論員張志勇對此表示,此次商業車險費率掛鉤車企零整比的改革,對車企未來關於零整比的戰略決策或産生深遠影響。將使購買零整比偏高車型的消費者後期使用成本上升,購買新車的用戶也可能將這一成本作為購車參考之一,從而使零整比高的車型失去一定的價格優勢,相關車企有必要對自身産品的零整比進行相應調整。
業內人士分析,以往車企靠壓低整車銷售價格、抬高零部件價格,獲取利潤的行銷模式,或因商業險改革而有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