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全國統保代駕險落地 預計今年規模3000萬
- 發佈時間:2015-05-19 09:16:01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2011年5月酒駕入刑的相關規定出臺後,“代駕”服務搖身一變,從一門生意,成為一個行業。
伴隨代駕市場的快速發展,隱患亦隨之放大。如代駕司機作為收取了費用的服務提供方,需承擔對車輛安全駕駛的義務,但若發生交通事故,賠償金額一旦超出該代駕車輛的車險理賠限額,車主的索賠便陷入了困境。
有風險的地方,就會催生保險需求。
針對這一問題,安聯保險于2013年推出國內首款“代駕責任險”,由代駕公司為旗下司機投保,發生相關風險事件後,賠償責任由保險公司承擔。此後,中國人壽、人保財險等公司也陸續搶灘,推出了類似産品。
但由於代駕公司相對分散,行業數據不夠完善,目前代駕險規模依舊有限,且尚未有一家保險公司提供全國性標準化産品。
不過這一局面,或將很快被打破。
日前,一款全國統保的代駕責任險(下稱“代駕險”)正式上線。
“一旦事故發生,這款保險將首先啟動賠付,而不需要動用消費者的交強險、商業車險等。”中國平安財險團體財産險部副總經理劉勝稱,代駕過程中的責任損失均由代駕責任保險直接賠付,不啟動車主自身任何險種,基本能滿足有代駕業務公司的保障需求。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下稱“協會”)秘書長肖政三亦表示,儘管這一險種不是強制性保險,但對於增強消費者信心、促進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協會汽車俱樂部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士立告訴21世紀經報道記者,目前該代駕險已在保監會報備,由於市場還處於培育階段,“預計今年規模會在2000-3000萬元左右”。
對單一保險公司而言風險較集中,需引入更多保險公司參與其中。目前協會正在與人保、太保等公司逐家商議。
而滴滴打車相關負責人在發佈會上表示,該公司將於近期正式介入代駕行業。
保障力度“不夠吸引人”?
代駕險作為一款保險産品,主要承保對代駕服務提供方(代駕司機)在提供代駕服務過程中,因發生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的人身傷害或財産損失,依法應向第三者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按照保險合同約定進行賠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該代駕險産品資料顯示,該方案投保人為代駕公司、代駕聯盟及代駕軟體平臺公司及有涉及有代駕業務的企業;保險責任則包括:被代駕車輛的損失、被代駕者人身傷亡、代駕服務提供方應向除被代駕者意外的其他人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
保費繳納有三種方案:按月繳納,50元/人/月;按年繳納,500元/人/年;或按單數繳納,1.5元/單。
産品方案規定每個代駕人員全年累計賠償限額為30萬元,每次事故限額20萬元,醫療費2萬元, 誤工費2萬元;企業累計賠償限額為代駕人員全年累計賠償限額 ×代駕公司人數。
並規定醫療費用和財産損失每次事故絕對免賠額為300元和500元,且賠付比例均為90%;死亡或殘疾,則不設置免賠。
有代駕公司人士認為,這樣的方案,在市場現存的産品中,“不夠吸引人”。
華中一家本地代駕公司總經理告訴本報記者,其公司使用的産品為國內某大型保險公司定制的方案,價格同樣為50元/月,每個代駕人員全年累計賠償限額為300萬元,“免賠額為100元,不管是醫療費用還是財産損失”。
“醫藥費低於300元,或是修車費低於500元的情況會比較多。”該代駕公司總經理認為,由於其公司所在地區消費水準不高,此款代駕險的免賠額度的“高門檻”,是其選擇“繼續觀望這款産品”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此,一位平安保險內部人士回應本報記者稱,30萬元/人/年的累計賠償限額,“是總公司統籌下,充分考慮整個代駕行業風險特點而制定的全國性標準”,而免賠額的設定則充分考慮了“風險共擔”的原則,“免賠額高了,司機在駕駛的時候也會更加注意風險。”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由於平安代駕險是總公司和全國分公司聯動下共同開發的産品,“覆蓋地域廣,較適合在全國多省市開展業務的代駕公司。”
或納入代駕經營服務規範
“無主管單位、無入行門檻、無行業標準”——這是代駕行業出現以來飽受詬病之處。但隨著商務部《代駕經營服務規範》出臺的日益臨近,代駕行業有望摘掉“三無”的帽子。
張士立告訴記者,由協會負責起草的《代駕經營服務規範》,將於近日由商務部正式推出。“代駕險將是該文件中的重要內容”,對整個行業的規範管理與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2014年,酒後代駕服務的市場規模在20億左右,但這一數字是各家公司上報統計的。”張士立稱,通過引入代駕險,協會可更精確地掌握行業數據,“一方面更方便我們規範化管理,另一方面也對資本進入並整合代駕行業,提升行業經營管理水準創造了條件。”
張士立進一步預計,2015年代駕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元,隨著行業管理規範化的推進,更多需求將得到釋放,未來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億元,甚至更高,“相應的,保險公司的回報也會水漲船高。”
“代駕險還處在一個市場培育期,預計今年代駕險的總規模會在2000-3000萬左右。平安做這個全國性的平臺,財務壓力可想而知,所以説他們還是冒了不小的風險。”張士立表示,考慮到商業保險機構有自身的財務要求,協會正在協調引入更多保險公司參與其中,為培育市場而共擔風險,“目前協會正在跟人保、太保等公司逐家談。”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代駕服務管理規範》尚未出臺,但行業的自律規範已在協會的主導下提前進行。
“我們製作了一份自律承諾書,發給會員單位,他們蓋上公司的公章後發回來給我們,我們再公佈在協會的官網上,供消費者、媒體等監督。”張士立告訴記者,該“承諾書”的內容主要來自即將出臺的《代駕服務管理規範》,內容包括與代駕服務相關的代駕險、培訓、上崗等,但也會做一些微調,“比如規範裏要求駕齡超過5年,我們的承諾書則要求3年以上,因為需要過渡。”
“通過自律承諾書,我們希望號召會員單位做到培訓持證上崗,誠信經營,並促進資源共用。”據張士立介紹,在促進資源共用方面,國際市場上代駕市場發展得最好的南韓,其成功原因之一,“打破代駕公司對司機的壟斷,讓司機可以在多家代駕公司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