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個人養老險稅收遞延年內破冰 中國版IRA漸近

  • 發佈時間:2015-05-16 07: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在今年養老金虧空3000億元、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尚未實施之際,如何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改革成為重中之重。

  近期繼職業年金辦法、商業健康險稅收優惠政策次第出臺之後,下一步,業內期待已久的是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年內落地。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養老金與投資管理論壇”上表示,隨著相關政策推出,中國版IRA(個人退休賬戶)即將激活。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個人對其賬戶的投資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即可以決定資産配置及比例。與之相匹配的是,險企、基金等專業投資機構對分食龐大的養老金蛋糕亦躍躍欲勢。

  虧空3000億,養老金亟須保值增值

  5月13日,財政部特別澄清,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具體方案尚在研究。此前,坊間傳聞,劃轉方案已進入實施階段。據悉,該工作由財政部牽頭,國資委[微網志]、人社部、社保基金理事會、證監會[微網志]等部委共同推進。

  與中國養老體系改革頂層設計日臻完善的同時,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養老保險的大幅貶值與縮水。

  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剔除財政補貼因素後基金收不抵支,且相比此前幾年的預算執行情況,“虧空”越來越大。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為例,剔除財政補貼後,當期保險費收入與支出相減,“虧空”3024.87億元,比2014年的收支差1563億元,顯著擴大。

  據鄭秉文測算,多年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年均回報率約為2%,低於2011年5.4%的通貨膨脹率,低於2007年到2012年實行市場化企業年金投資8.35%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低於2000年至2013年全國社保基金年均8.13%的收益率,也低於20年來全國城鎮職工14.85%的平均工資增長率。

  來自審計署的審計結果也佐證了鄭的判斷。

  去年8月,審計署對全國社保基金的審計結果顯示,由於負利率的侵蝕,“躺”在賬戶中高達2.7萬億元的養老金僅2013年的損失就高達178億元。

  從某種角度上説,通過投資運營實現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其實比劃轉國資做實賬戶、保證流動性以及不發生支付危機更為緊迫。

  今年兩會期間,針對養老金保值增值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養老金投資運營基本方案將在下半年報國務院審定。未來將按市場化原則實施多元化投資,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由專業投資機構運營,並限制養老金入市比例。

  保險規模大VS基金業績佳

  規模龐大的養老金市場一直被保險資管、基金、券商等金融機構無限覬覦。而養老金第一、三大支柱的基本結余都有望進行市場化投資運作。

  僅以全國社保基金2萬億元規模,投資權益類資産最高比例不超30%保守估計,地方社保基金全面入市後,至少帶來6000億元增量資金。上述數字尚不包括劃轉資産、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以及商業保險、個人養老險稅收遞延優惠政策之後帶來的增量。

  博時基金[微網志]總經理助理耿紅表示,公募基金在養老金業務上大有可為,未來基金公司也可以發行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養老基金産品。

  而專業投資機構的加入也對改變國內A股散戶為主導的畸形市場結構至關重要。

  “因為養老金機構化的投資通道和投資制度建設相對緩慢,造成了目前股市快速轉牛的過程當中,投資者結構中機構投資者比較少,特別是長期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比較少。”在同一場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也表述了自己的觀點。

  上交所[微網志]數據顯示,2013年,自然人投資者年末持股市值為29609.52萬億元,佔比21.78%;然而,交易額佔比卻高達82.24%,這是與成熟市場最顯著的差異。

  而另一面,在中國養老保險“三支柱”體系(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下,基金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在第一支柱中,投資渠道相對較窄,基金尚未參與;第二支柱中,由於個人選擇權缺失,基金的專業性無從發揮;第三支柱中,商業養老保險先行,基金參與的方式還未知。”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鐘蓉薩分析。

  在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競爭中,保險公司佔據了大半江山。

  從2014年企業年金市場佔有率來看,7家保險公司佔據了50.68%的市場份額,11家基金公司佔據市場40.24%的份額,兩家證券公司佔比9.08%。市場規模最大的是平安養老,達到1030億元,佔比13.95%。從發行數量上看,保險公司也高於基金。

  不過,作為全國社保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的業績亦可圈可點,這也為基金未來參與養老金投資提供了一個參照係。

  據社保基金理事會統計,全國社保基金自建立以來,年均投資收益率達8.36%(其中2014年11.43%),遠超同期通貨膨脹率,也明顯高於目前各地基金的實際收益率。

  在全國社保理事會甄選的18家基金管理人中,有16家是公募基金,合計管理了33隻社保基金。

  推廣生命週期基金時機成熟?

  除了劃撥國有資本補充社保基金、上報養老金投資運營方案之外,大力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等增量部分來分散養老金體系風險也成為政府減輕財政資金壓力的新抓手,且新政頻出。

  繼上個月,國務院下發《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千億元職業年金“破冰”之後,5月6日,商業健康險稅收優惠政策為進一步健全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加瓦添薪。這也意味著,業界期盼已久的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正在醞釀之中。兩會期間,就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問題,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表示,年內將出臺具體政策或進行試點。

  鄭秉文表示:“(隨著個人養老險稅收遞延)相關政策的相繼落地,中國版的IRA即將問世,這可以看成是對生命週期基金的一個呼喚。”

  據介紹,生命週期基金是動態調整的投資工具。如一個人年輕的時候,高風險的資産配置多一些,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高風險權益類的資産配置會越來越少,固守類資産則越來越多。目前,美國大約1/4~1/3的養老金來自生命週期基金。

  然而,截至目前,國內只有匯豐晉信、大成兩家基金公司發行了兩隻生命週期基金。

  “後續沒有再發行同類産品主要是因為國內養老金市場始終沒有充分發展起來,主要是沒有對養老金稅收方面的優惠,無法為養老基金提供足夠的吸引力。”匯豐晉信基金[微網志]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生命週期基金的發展仍然需要基於有無良好的養老金投資市場,而國內尚缺乏鼓勵養老金投資的相關政策特別是稅後優惠。

  顯而易見,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或將成為撬動生命週期基金的杠桿。

  鐘蓉薩強調:個人遞延稅收體系只去買商業保險是不全面的,“對於個人養老體系而言,要的是個人遞延的稅收體系下,個人擁有自由的投資選擇權。”從這個角度説,中國版IRA其實就是賦予了個人更多的資産配置的自主權。

  從産品的設計來看,除了生命週期基金産品,耿紅還提到了四類産品類型,包括:指數型産品、保本保收益類産品、全球配置型産品以及多資産配置産品。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全球養老金的資産配置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調整,收益目標更多傾向到了絕對收益的産品,投資政策也更大程度地進行風險分散和風險對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