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險企開門紅大戰變成忽悠試煉場
- 發佈時間:2014-12-22 08:43:4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每年的年底到第二年年初,保險業都會上演一場“開門紅”大戰。時至年關,這場戰爭箭在弦上,尤其是在降息通道預期打開的背景下,各大險企意欲為開年的業績分食更多的保費成果。“客戶聯誼會”、“分紅發佈會”、“産品説明會”……保險公司正通過五花八門的“會議”宣導一系列臨時性寬鬆政策,力圖讓消費者感到“實惠”並最終選擇投保。
毋庸置疑,保費規模是各大險企的兵家必爭之地,但問題是,在實際的銷售中,一些行銷人員倍受業務量所壓,以及高額佣金、免費旅遊等利益的驅動,誤導銷售的情況往往會在“開門紅”高頻現身。
從目前多家保險公司推出的“開門紅”主打産品來看,理財型(分紅+萬能)保險仍佔主力位置,而這些産品的特點就是“輕保障、重理財”。去年,某壽險公司分公司為衝擊“開門紅”業績,曾召開了75場産品説明會,其中29場存在誤導行為,包括將理財産品的回報率誇大,進行“全國讓利”、“終止銷售”等不實陳述。
而在今年的“開門紅”大戰中,險企還為一些分紅險産品打出“剩餘額度已不足××萬”等類似的饑餓行銷口號。如是種種的“銷售”策略極具蠱惑性,加之消費者不夠理性,過於看重收益等心理劣勢,為滋生銷售誤導提供了土壤和條件。
長期以來,涉及到保險消費者權益的投訴主要集中于合同糾紛,簡單來説就是“行銷人員説的”與“消費者知道的”往往存在分歧,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行銷人員的不實宣傳。而行銷人員這麼幹,實際上是一種飲鴆止渴的做法,雖然達成了短期的利益目的,但傷害著消費者,更消耗著保險業的公信力。
目前壽險行業增長放緩,除了外在的經濟環境因素以外,理財産品比重過大也是一個原因。如果理財産品的功能與需求或預期相悖,隨之而來的糾紛與投訴便會成為行業的定時炸彈,“開門紅”也許正淪為與市場需求倒挂的行業平庸。
事實上,壽險的核心價值是保障,這在金融業乃至其他所有行業中都是獨一無二的。“開門紅”不是“搶錢季”,它的意義在於為社會提供了多少保障,而不是炫耀賺了多少保費。消費者的保險需求本無淡旺季之分,少搶一點兒錢就少一次誤導銷售,切不可因為保費而讓理財産品變為危險品,因為誤導銷售讓本有保險需求的消費者無形流失。
今年以來,監管層也多番發文指出要讓保險回歸“保障”,從今年的“開門紅”理財産品來看,整體“預期收益率”都有所調低。目前,“規模和效益並舉”似乎已經成為了行業的一種共識,而“開門紅”完全可以在實際的銷售中做到規模和效益的“雙贏”,重投保人的保險需求、輕毫無本質意義的保費收刮。終歸就是一句話,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
(新快報經濟中心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