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家險企投資信託計劃呈現高增長 三方合力防風險
- 發佈時間:2014-12-16 13:11:11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今年以來,78家保險公司(集團)投資信託計劃出現高速增長態勢,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險資投資信託較去年末增長94.5%。其中,近51%的信託投資集中于房地産和基礎設施等不動産領域。險企投資信託規模增長過快、集中度過高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關注,保監會預警險資信託投資風險,此前,信託和保險也都對行業風險進行了持續關注,防止險資成信託風險的“接盤客”。
信託業風險積聚 保障基金應時而出
今年以來,已有8家信託公司增資,新增資本達到181.83億元。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多家信託公司頻掀增資潮,再加上監管層有意加快推出信託業保障基金,這意味著行業風險已累積到一定程度,無論是監管層還是信託公司自身,都意識到行業的風險隱患已比較大。
近日,銀監會與財政部共同制訂併發布《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並經國務院同意,將設立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和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當信託公司産生風險時,保障基金作為最後的手段參與對信託公司的有償救助,而不是損失賠付。信託公司按凈資産餘額的1%認購,在每年4月底前,以上年度末的凈資産餘額為基數動態調整。資金信託按新發行金額的1%認購,其中:屬於信託公司自營業務、購買標準化産品的投資性資金信託,由信託公司認購;信託公司僅僅提供通道,由投資人和金融機構直接投融資的融資性資金信託,由融資者認購。新設立的財産信託按信託公司收取報酬的5%計算,由信託公司認購。有業內人士指出,保障基金的使用也是遵循“有償使用”原則,考慮到自身信譽的影響,各家信託公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求助”于保障基金。但信託保障基金的推出,對於廣大信託産品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保險系主任王緒瑾表示,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是投資收益,但不合適的保險投資,也將直接給保險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防範保險投資風險至關重要。這就要求保險投資,一方面要注意保險投資的組合來控制風險,另一方面,要按投資決策程式辦事,保險投資項目的選擇,尤其要注意選擇獲利高、回收快的項目,以防止信用風險,防止投資失誤,以保障投資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
縮減地産信託新增規模
近日,中航信託的一款房地産信託産品因項目停工被爆出可能存在償付風險,敲響了房地産信託兌付危機的警鐘。據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保險資金信託投資近51%的比例集中于房地産和基礎設施等不動産領域。業內人士坦言,總體而言,保險公司投資房地産領域與其風險是匹配的,保險公司能獲得固定回報,只是各個保險公司根據其自身經營情況投多投少的問題。從國外經驗來看,保險公司投資一些寫字樓、商場等是可以跑贏通貨膨脹的。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發現,三季度以來(7月1日至9月4日)的集合類房地産信託新增規模較一、二季度同等期限已經出現了明顯縮減。有信託公司高層表示,中國房地産行業此輪調整何時結束尚難判斷,因此該公司減少了房地産信託業務。這是信託公司在主動管理風險。房地産信託規模的縮減也與近期監管層的口頭指導有關。
然而,由於開發商信託融資渠道正在收緊,房地産信託的預期收益率或有望反升。前述渣打銀行報告中指出,多數受訪開發商認為銀行和信託融資的難度增大的同時,融資成本正在上升,其中信託貸款利率約為17.6%。這或意味著,隨著開發商取得信託貸款難度的增大,其風險定價水準也將繼續抬升。此外,隨著基金子公司和地産私募基金等監管較為寬鬆的主體加入,房地産信託亦可能通過抬高預期收益率來降低募集難度。
專家指出,保險公司以自身名義認購信託産品,最終的投資者可能就是起點數千元的個人投資者。而信託産品本身的法律定位,是投資産品,即投資者要承擔投資風險,信託公司要承擔的是“未盡職風險”。因此,監管層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在房地産預期發生改變之際,保險資金會否成為房地産風險的最後接棒人令人擔心。據了解,保監會對保險機構信託投資數據進行了集中分析,並對12家保險公司開展了現場檢查,其中有29家險企共42次被保監會“點名”,但總體看來保險資金投資信託風險基本可控。
提高投資收益 仍具合作空間
今年以來,有關信託産品投資可能出現風險的報道越來越多,儘管信託公司的專業投資能力和風險處置能力確實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但無可否認,信託公司為整個社會已經做出的巨大貢獻。數據顯示,在2013年,信託行業給國家納稅208億元,在保障性住房、教育事業、醫療衛生及社會保障方面都有實實在在的投入,與此同時,更是給廣大的投資者獲得了平均7%的年化投資收益。
9月25日,保監會發文對保險公司投資信託計劃的償付能力認可標準進行重新規範,調低了信託計劃的償付能力認可比例。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信託公司需要相應提高産品收益率才能達到相應的收益率,這對信託公司産品設計要求更高,但整體影響不大。
保監會指出,保險資金投資信託總體規模佔行業總資産份額較小,且主要為信用等級較高的AAA級産品,風險基本可控。數據顯示,2013年,信託業管理的信託資産總量中,有近80%投入到實體經濟領域;不斷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支援力度,其中支援傳統産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文化産業及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投入達10859億元,支援相關企業7436家。一家大型信託公司負責人指出,相比之下,信託公司獲取的年化綜合信託報酬率僅為0.7%;在信託公司努力提升自身投資能力和風控能力的同時,信託行業更需要各界的支援和理解。
保險公司持有大量資産並尋求較高回報的特點,使其很有可能成為信託的重要資金來源。據了解,規模龐大且相對“便宜”的險資也一直是信託公司極力爭取的對象。據了解,多家信託公司都將加大險資與自身信託産品的對接作為業務的重點拓展方向,並針對險資的個性化需求積極量身打造相關産品。經初步統計,近年來信保合作業務領域已拓展至投保金直接投資、保險理賠金管理及企業年金運用等多個領域,具體的合作模式也已達到十多種。
無論是監管層還是信託公司自身,都意識到行業的風險隱患已比較大。近來,保監會、信託公司和保險業都對行業風險進行了持續關注,防止險資接棒信託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