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保險三巨頭建言“新常態”下業態轉型

  • 發佈時間:2014-11-03 08:53:2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一年一度的北京金博會,除了一行三會高管到場演講外,更多的是金融機構大佬紛紛亮相。在保險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業界大佬所言更為各方關注。中國人保集團掌門人吳焰中國人壽集團總裁繆建民、中國太平集團總經理李勁夫近日登臺演講,闡述在宏觀經濟三期疊加下行壓力下,保險業的應對之策。

  吳焰:信貸資産證券化

  在“關於金融如何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的主題演講中,吳焰表示,這些年來,保險的另外兩個功能在不斷的突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資本融通功能。建立一個有效的資本融通機制,更好地服務於地方經濟發展。以新的思維運用好保險機制,促進地方投融資體制改革,服務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運用保險機制,支援服務高精尖産業的戰略打造;運用保險機制,優化現代環境,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在他看來,目前銀行體系自身發展過程當中都面臨著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資本充足率的問題。不管是在二級市場配售,還是推出優先股,都是解決眼下問題。要解決長期問題,需要形成更好的投融資體制,既能夠滿足銀行業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援,也能夠減輕自身的資本壓力。

  吳焰透露,“我們一直向有關方面提出來,比如信貸資産證券化,使保險資金有一個新的配置對象和配置品種”。

  另外一個是地方債務問題。去年審計署審計後的數據是近20萬億。“大家都覺得這好像是一個巨大的風險隱患,但仔細的去辨識地方債務後面的資産支撐,裏面有相當多的資産是很好的資産。”吳焰稱。

  繆建民:大資管大養老大健康

  繆建民表示,發展現代保險業,適應經濟新常態,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要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功能,發揮保險業在現代金融體系中的催化器功能。在新常態下,保險業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産業,集生産性和生活性服務於一身,兼具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産業特徵,將成為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生力軍,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工具。

  同時,要緊跟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需要,實現自身戰略轉型,推動現代保險業的發展。

  他認為,保險産品要與銀行、信託、證券、基金、第三方理財同臺競技,必須加大轉型升級的力度,從經營模式上來講,就是要從過去以投資型産品為主,向財富管理、風險管理和收費型的增值服務的轉型。

  “一是要從傳統的單一資管轉向多元發展的大資管;二是要從傳統的養老保險擴展到養老養生服務的大養老;三是要從傳統的健康保險擴展到健康管理、健康服務的大健康。”繆建民説。

  李勁夫:從戰略、産品等方面轉型

  李勁夫表示,當前保險行業存在著結構性矛盾突出、發展模式比較粗放、産品特色不明顯、服務相對滯後等問題,但是我國經濟社會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新常態,國家正在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提出了要更多、更好的發揮保險對於市場機制的作用,包括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參與社會保障,這就為保險業搭建了加快結構轉型、發揮功能作用的新舞臺,用好這個舞臺也是行業的責任和使命。

  他認為保險業應當要著眼于國家戰略,努力從戰略、産品、渠道、服務等幾個方面加快結構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多元化渠道方面,李勁夫建議改革增量。2013年,經營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的公司達到76家,這為渠道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要順應時代的趨勢,加強對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多媒體、認知計算等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針對消費者特徵,大力開拓網路等新渠道,適應保險新生代、新業態。同時,針對廣大縣域及農村市場,加大資源投入,發展普惠保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