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隱性擔保為顯性保險
- 發佈時間:2014-12-01 06:14:0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在利率市場化進程提速的背景下,存款保險的“紅蓋頭”被慢慢揭開。從百姓的角度看,這是一個“能看明白”的存款“保險閥”;從宏觀經濟的角度説,存款保險是金融風險的“顯性”“隔離器”,不僅可以避免個別銀行的經營風險向外擴散,以及可能由此引發的金融系統風險,還能將存款保障從隱性模式切換到顯性模式。
作為一種資産,存款實際上是有風險的,其風險來自於銀行的經營模式。但是,過去的“隱性擔保”卻讓存款風險被放到了可以忽略的水準。目前,存貸款利息差仍是我國銀行業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銀行通過短借長貸,先以較低利率吸收儲戶的短期存款,再轉手貸給其他個人或企業用於長期投資,獲取更高收益。由於貸款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收回,銀行存貸資金期限不匹配的風險始終存在。
在實際操作中,我國儲戶存款一直處於政府信用的無形擔保之下,無論吸收存款的金融機構的經營情況怎樣,儲戶存款都能得到“剛性兌付”。因此,在相當一部分人眼中,存款是絕對的零風險資産,存款利率也屬於無風險利率。
我們不能否認,隱性擔保阻止了風險的擴散,但是,也使銀行存有“贏了歸自己、輸了歸國家”的心理,失去了控制風險的內在約束,出現為了高額利潤過度投機、盲目追求信貸規模的行為。這不僅無益於銀行競爭力的提升,還會導致銀行體系內部風險因素和“脆弱性”不斷累積。
存款保險制度則可以通過市場化的保險基金運作和制度安排,讓銀行承擔的經營風險更為清晰地展現出來。比如,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銀行業間競爭將更趨激烈,銀行追求高利潤的動力也將隨之提升。而通過“差別收費”等安排,存款保險制度的推行有助於銀行提升風險防範意識,促進其穩健經營。在該項制度推出之後,經營風險高的銀行將面臨高費率,而經營穩健、風險較低的銀行則可以享受低費率甚至零費率。這樣的差異化安排,對承擔過高風險的金融機構形成明確警示,抑制其為實現高利潤而將資金投向利率不敏感的部門。
由過去的隱性擔保轉變為顯性保險,能抑制銀行業金融機構片面追求商業利益的衝動,避免過大的“道德風險”,對於保持金融系統穩定、守住“不爆發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