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險制度讓人等的太久了
- 發佈時間:2014-11-28 02:32:47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孫毅
祥子看經濟
祥子,不是老舍筆下的車夫,而是一個喜歡冷眼看時事、歪嘴説經濟的財經記者。處女座的他雖非出身經濟科班,但對財經世界卻有著近乎癡迷的偏好,偶爾觀點出奇惹罵招恨,也只是微微一笑,下次繼續。
正所謂千呼萬喚始出來。根據央行傳出的信號和各種資訊,基本可以斷定,醞釀了近20年的存款保險制度已經成熟並即將呱呱墜地。
多年以來,國內商業銀行吸收存款並沒有設置任何的保險措施,也就是説,商業銀行一直以其自身的信用作為擔保去攬儲。《商業銀行法》明文規定,商業銀行以其全部法人財産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説,商業銀行一旦破産,存款人就要承擔著資産損失或者全部滅失的風險。
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我國的儲蓄率在多年中一直保持著非常高的水準,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居民對於銀行業的信任,沒有人相信銀行會破産。人們相信,一旦銀行出現情況,中央政府就會出面,1999年中央組建四大資産管理公司剝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産即是最好的例證。
國家為商業銀行的信用背書,明顯有違市場化的經營原則,而最大的風險即是商業銀行的道德風險。如今,中國銀行業已經擺脫了積弱狀態,主要原因就在於體制改革,是轉制上市讓商業銀行走上了康莊大道。但改革是沒有止境的,隨著世情國情的變化,全面深化改革已經成為我們必走之路。
金融是經濟的核心,利率市場化又是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核心一環,而存款保險制度是金融安全網構建的基礎設施,是利率市場化最終實現的必要條件。在存款保險制度未建立起來之前,利率市場化向前推進的越深,銀行風險就越大,存款人的風險自然也會更大。
而今,利率市場化已經卡在了存款利率放開這最後一道坎上,邁過了這道坎,前面將是一片坦途,剩下的將只是技術問題。改革已經時不我待,20年的時間已讓人等得太久,市場靜待在不久後看到這個“難産兒”的真容。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