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安盛天平遭遇“合資病” 高管離職轉投合眾財險

  • 發佈時間:2014-08-03 07: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相愛容易相處難,強強聯合的安盛天平保險一躍成為最大外資保險,但是五五分成的股權結構註定要演繹不一樣的聯姻故事。

  原天平保險內部人士對透露,距離3月31日正式開業不到4個月,因激勵不到位,包括原常務副總裁焦建剛、IT總監、行銷部負責人和分公司總經理紛紛出走,轉投籌備期的合眾財險。而原安盛方人士則表示兩家公司尚未合併場所辦公,已生罅隙,外方對中方的管理模式不斷提出質疑,不排除管理權會發生調整。

  高管離職

  今年4月,安盛天平財險合併開業,一躍成為最大的外資保險公司,但是這樣的平臺卻沒能挽留住老員工離去的腳步。

  據悉,目前包括常務副總裁焦建剛及公司IT部總監,銷售部負責人和廣東分公司總經理系數離職,原因主要是公司合併後職權發生變化,但是激勵措施未到位,人心思變。

  一位原天平保險高管告訴,外界議論的股權激勵不到位其實只是一個由頭,公司變成了合資大公司,職責增加了,但是相應的工資和激勵措施沒有跟上,員工難免感覺不平衡。

  據了解,安盛天平合併後,外方只派了一個副總進駐,主要的管理團隊都是原來天平車險的管理團隊。

  50%股權,安盛方注資加收購共花費約39億元,這樁收益超越IPO的股權並購生意,曾被業界津津樂道良久,曾經的“法人股”大王劉益謙不靠上市也能實現超收益。但是對於天平車險的老員工來説,除了股東和模式發生變化,本質上沒有任何改變。

  “其實一個公司成功的關鍵是權責利平衡,能否在一個公司看到更好的前程和找到工作的動力和信心,”上述原天平保險高管對記者表示。“一旦這些都是否定的,而這個時候一個新的平臺出現了,將給你提供更好的機會,跳槽就難以避免。”

  獲悉,焦建剛目前已到合眾人壽新籌備的財險公司擔任籌備負責人。

  另外同時跳槽的還有原天平車險IT部總監,銷售部負責人和廣東分公司總經理,並各自帶了自己的團隊過去。

  這些高管轉投的合眾財險是由合眾人壽和中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籌備的,去年12月剛通過保監會審批,註冊資本2億元,註冊地北京市,合眾人壽董事長戴皓兼任董事長,擬任總經理為李坤,李是合眾人壽副董事長、副總裁。

  根據保監會規定,合眾財險公司應當自收到批准籌建通知之日起1年內完成籌建工作,籌建完畢上報開業申請,驗收合格並下達開業批復後,才能開業。目前合眾財險正處於緊鑼密鼓的籌備期。

  相比較安盛天平,合眾財險這個平臺一切從頭開始,但是按照合眾集團化的發展趨勢,財險未來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佈局。

  據悉,自2010年伊始,合眾人壽就謀求集團化佈局。合眾人壽先後出資8億元設立合眾健康産業(武漢)投資有限公司,隨後又在瀋陽和南寧開設合眾健康産業投資公司;2010年11月,合眾人壽設立合眾科技服務有限公司;2012年6月,合眾人壽成立合眾資産管理公司。

  “這樣的人事流動很正常,決定在哪工作的重要因素除了薪酬,就是公司規劃和個人定位,能否得到重視、體現價值”。上述原天平保險高管表示目前走的主要是總部管理人員,對在一線的展業人員沒有影響,應該不會影響天平的發展。

  日前,保監會又批復了原天平保險資産管理部門負責人章俊擔任董事會秘書,原天平山東分公司總經理夏立武已經調至總公司擔任副總經理。

  聯姻不易

  高管離職,其實也只是合資後公司存在問題的一面鏡子,不同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業務領域的分割劃並都會牽扯利益的神經。

  天平保險以車險起家,安盛中國主要做非車險,合併後安盛天平的發展重點是是網路車險,並實現向O2O經營模式的轉型。

  記者從安盛方面了解到,因為裝修還沒結束,兩家公司還沒有合併辦公。因為未來業務的重點發生改變,安盛方公司也有很多人已經跳槽。在他們看來,未來安盛方也必須要適應安盛天平的發展規劃,但是感覺很被動。

  而另外一個潛在的隱患就是五五分成的股權模式。幾年前,中國合資保險因為這樣的股權結構而不斷內耗、分道揚鑣的公司比比皆是,目前很少有公司選擇這種股權比例。安盛選擇此次冒險,著實讓外界捏了一把汗。“這樣的股權結構肯定存在角力,但是公司剛剛開始,不能因此否定股東公司戰略,安盛並購經驗豐富,願意選擇這個冒險,應該會有把握避免相關矛盾。畢竟是否有矛盾主要還是要看人是否願意很好地執行公司的發展戰略。”上述原安盛高管表示。

  另外,外方和中方的經營理念也存在很大差異,比如在財務數據的處理上,在面對理賠糾紛的處理方式上,還有人事任命上,也會有分歧。

  原安盛一位高管對表示,目前雖然主要經營方是天平方,後期不排除會發生部分變化。他表示,安盛方擁有國際化的管理經驗和專業的核保核損技術,但是在車險這個市場還是要本土化,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一概而論是外資好還是民企風格優越,這都要取決於業務發展情況。

  重新被歸類到外資,業務模式和規模不可同日而語。保監會數據顯示,天平車險去年全年規模保費為50億元,安盛中國為2.57億元,合併後的安盛天平今年1-5月保費26.29億元。而之前最大的外資財險美亞保險一年的保費只有11.49億元。

  相比較主要做非車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安盛天平在全國網路和車險盈利上已佔優勢。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自2010年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預計到2015年前將保持6%左右的經濟增長。在汽車領域預期2020年中國新車銷量將佔全球銷量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2012年中國保險電子商務市場線上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3.8%,規模達到39.6億元,2013年更是超過了100億元,過去三年中每年的增長率都大大超過100%。

  上述原安盛高管表示,目前不少財險公司收縮車險業務規模,天平車險的網路車險發展經驗證實了可行性,而安盛方全球化的投資優勢又可從投資端獲取超額收益。股東的戰略很有遠見,關鍵看執行力了。

  一切才剛剛開始,安盛天平未來迎接的挑戰和機會都很多。下一步是克服合資病攜手前進還是難逃股權掣肘造成的內耗鬥爭,都值得行業拭目以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