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興起的養老社區,正在讓“養老”變“享老”的理想照進現實。在北京,90歲的鄭大爺退休前是一位鐵路工程師,他和老伴兒年齡相倣,兩個女兒都在其他城市生活。老兩口不想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城市,遂被女兒們安排住進了北京市朝陽區某險企係城心養老社區。
“我們把(北京)方莊的房子租了出去,每個月的租金和退休金,夠我們老兩口在養老院的開銷。這裡有專業人員照護,各種設施都很齊全,離公園和醫院也很近。我們有自己的‘詩和遠方’,比如我們組建了一支樂隊,我愛人彈鋼琴,我是吉他手。”鄭大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聲情並茂地講述著他的養老故事。作為一名活力型長者,他還會逛逛公園,在朋友圈分享這些親近自然的時刻。
隨著養老金融政策東風勁吹,金融機構一手抓養老財富儲備、一手抓養老服務和産業體系建設的勁頭更足了。在儲備百姓養老“錢袋子”的養老金金融之外,養老服務和養老産業金融也在積蓄動能。險企通過自建、租賃、外部合作等方式,紛紛在養老産業賽道開足馬力,讓鄭大爺這樣的“銀發族”安度晚年有了更多可能性。銀行也在養老産業鏈融資方面積極完善授信政策,構建養老金融服務生態圈。
紮根“夕陽事業”的朝陽産業有著廣闊的前景,但目前仍處於探索培育期。養老服務和養老産業與金融的融合不足、分層次的多元養老服務和産品供給欠缺仍是挑戰。未來,還需推動養老金融持續創新和更加普惠,促進資金高效流動和資源合理配置,演奏好金融與産業的澎湃交響曲。
險企鉚勁紮根康養産業
近日,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金融支援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發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為金融機構發展養老金融進一步勾勒出重點。隨著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發展養老金融愈發重要且迫切。在養老金金融之外,金融機構在養老服務和養老産業金融方面也紛紛邁出探索性步伐。
鄭大爺居住的是險企租賃改造物業並自己運營的養老社區,在市場上收穫了不錯的口碑,目前處於接近滿員狀態。記者實地探訪該險企養老社區時發現,這裡有自理型、護理型等多種房型,大量配備適老化設施——安全扶手、防滑地面、無棱角傢具、防眩光照明、緊急呼叫器、多功能適老護理床、毫米波雷達、睡眠監測儀、溫濕度感測器、水浸感測器等,餐廳裏有配比科學的養老餐,活動室裏有各種文娛活動,保健室內有“黑科技”感滿滿的健康設備,大廳裏還有實時更新的數字醫養看板,讓長者身體可感、數據可追蹤……
這樣的養老社區陸續投入運營是近年來不少大中型險企加速入局康養産業的寫照。近些年,險企通過重資産和輕資産交織模式,或是開發建設、租賃改建,或是與第三方成熟養老機構合作,以“保單+月費”為依託,加速佈局養老社區。在業內人士看來,險企資金規模大、週期長,更看重長期回報,與養老社區現金流要求十分吻合,在資産端可獲取養老産業中長期投資收益,在負債端可與客戶需求相匹配。
由於開發建設耗資巨大,租賃改建和外部合作正在成為險企佈局養老服務和産業的重要途徑。“租賃物業進行適老化改造是一項較大的工程,其有助於盤活存量資産項目,但需要投入較多資金。”一位建築行業人士坦言。
“作為長期耐心資本,險資規模大、投資週期長,恰好匹配養老行業前期投入大、投資週期長的特點。保險是受到強監管的行業,在專業、高效、嚴格的監管環境下,險企運營更加穩健,也更有可能成為值得信賴的養老服務長期投資者和值得託付的養老服務供應商。”大家人壽副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葉非表示。
“保險+康養”模式的發展空間也在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拓展。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市場化的養老機構在存量資産盤活項目中會嫁接醫療險、護理險、年金險等保險産品,創新支付模式,提供金融工具背書,幫助消費者減少購買決策過程中的困惑和隱患。
産業發展中遇到現實挑戰
政策鼓勵之下,近年來各類養老服務和産業主體層出不窮。因養老産業前期投入大、收益週期長,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一些養老機構輕資産運營,面臨缺抵押、擔保難的融資困境。雖然彼岸是寬廣的世界,但從過往經驗來看,各類相關主體和金融機構更多是摸著石頭過河,而河道時有湍流。
“現在大家的共識是,養老服務業前景非常廣闊,金融機構應抓住該行業的發展機遇。大家常説金融機構面臨資産荒,銀發經濟毋庸置疑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位資深金融監管部門人士表示,銀發經濟具有逆週期波動的特點,對金融機構特別是對一些順週期性比較強的金融機構來説,是非常契合的。
“但是養老服務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市場化運作的主體發育還不完善,産業集中度較低,尚未形成成熟的、可持續的養老服務運營模式。一些養老機構能提供不少養老服務,但這些養老服務很難符合現實需求,還有一些養老機構過度依賴政府補貼和支援,沒有找到商業化運作模式,本身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一些機構財務狀況不佳,增信措施有限,金融力量難以支援這些機構發展。”上述資深金融監管部門人士説。
在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相關負責人看來,當前我國養老産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包括,很多養老機構都是民辦非企業組織,在融資方面受到一些限制;養老機構前期投資規模大、回報週期長、可抵押資産少,存在市場性融資不足的問題;居民因觀念保守對創新養老金融産品的接受度低;網路欺詐問題頻發,導致居民對金融服務的信任度下降等。
“在養老服務金融領域,儘管許多機構試圖將金融服務嵌入養老服務場景中,但挑戰仍然巨大。關鍵問題在於,如何通過金融服務滿足養老消費場景中的具體需求,並且把金融産品的研發和銷售同養老服務深度融合,進而創造新的價值。”上海中信興業養老服務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魏松表示,“對於一些成熟的養老社區和養老機構,通過養老金融産品實現引流客戶的需求並不像預期的那麼重要。如何實現養老服務與金融的深度融合,仍然是行業發展中的一項重大挑戰。”
國民養老董事長葉海生也表示,當前養老金融領域的三大主要矛盾之一,就是養老服務需求提升與産業發展相對落後的矛盾。
記者調研了解到,在“9073”養老格局下,九成的養老需求來自居家養老,而在目前的市場上,分層次的養老服務和産品供給還遠遠不夠,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特別是普惠群體的需求尚難,亟須構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
暢通金融機構參與和退出渠道
業內人士認為,下一步,養老産業和金融業供給能否更精準匹配是重點。需要完善多元化金融産品供給,支援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和存量資産盤活,還需要建立清晰合理的退出渠道,加強各方面要素保障,營造金融和養老産業良性互動的生態。
“在養老服務市場主體培育過程中,應積極推進全國統一的養老服務大市場的建設,形成規模效應,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養老服務業中,探索更加靈活多樣、更加市場化的運營方式。可推行養老機構白名單機制,給金融機構推送,鼓勵金融機構發揮資金和資源整合等綜合賦能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成立養老産業投資基金和風險補償基金,支援養老企業融資。”前述資深金融監管部門人士表示。
除了保險機構,目前多家銀行針對養老産業也落地了經營性物業貸款和養老項目股權並購貸款等。專家建議,未來,還需更新養老産業授信指引,完善養老産業金融的考核體系,創新融資品種、擔保方式、風控模式,整合産業鏈上的非金融數據,開展養老産業鏈和産業集群綜合金融服務,研究推出適應養老産業發展的養老債券,優化行業監管與支援政策間的配合,滿足後續批量化發展需求。
“供給端與需求端的匹配,為商業銀行做好差異化養老金融打開空間。商業銀行應與養老産業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關係,一方面完善養老産業授信政策,推動全産業鏈養老服務與養老産業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商業銀行所擁有的牌照、網點資源,將養老産業服務納入商業銀行養老金融服務體系。”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REITs(房地産投資信託基金)在養老金融中的應用與潛能被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關注。多位業內人士表示,REITs作為一種創新的金融工具,在推動養老産業資本流動、提升資産運營效率方面具有巨大優勢,也將在未來的養老金融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