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交所資訊顯示,太平洋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太保資産”)作為管理人的ABS(資産支援證券)産品“太保資産—西安高新—國家雙中心絲路科學城産業園1—5期資産支援專項計劃”獲得反饋,擬發行金額30億元。
這是保險資管公司以管理人身份參與ABS業務的一個側影。事實上,首批5家保險資管公司自去年10月份獲批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後,正積極搶抓市場機會,目前已有多個ABS産品成功發行落地,並且項目儲備豐富,後續增長空間值得期待。
均已成功發行ABS産品
去年10月份,上交所和深交所發佈消息,同意5家保險資産管理公司試點開展ABS業務及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業務,這意味著這些公司將以投資者和管理人的雙重身份深度參與上述兩項業務。
首批獲得ABS及REITs業務“入場券”的保險資管公司分別是:中國人壽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壽資産”)、泰康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泰康資産”)、太保資産、中國人保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資産”),以及平安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平安資管”)。
業內人士表示,資産證券化是指以存量資産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援,通過結構設計並在此基礎上發行資産支援證券的過程。記者了解到,一年多以來,上述保險資管機構積極搶抓資産證券化的機會,均已有相關ABS産品成功發行落地。
例如,今年4月份,國壽資産完成了首單交易所ABS産品“中國人壽—創工融資租賃資産支援專項計劃”的募集發行,發行金額8億元;9月份,國壽資産作為總協調人和最大投資人,成功落地42.12億元持有型不動産ABS項目——“安江高速持有型不動産資産支援專項計劃”。
今年5月份,泰康資産作為管理人的ABS産品“泰康資産—中電投租賃1號碳中和綠色資産支援專項計劃”成功發行,發行金額12.64億元。
今年7月份,太保資産作為管理人的首單交易所ABS産品“河南投資—北京新易應收補貼款2024年綠色資産支援專項計劃”成功發行,發行規模8.6億元;今年11月份,太保資産作為管理人、太保壽險作為發行人的“太平洋壽險保單貸款2024年(第8期)資産支援專項計劃”成功發行,發行規模5億元。
同樣在今年7月份,平安資管擔任管理人的ABS産品“平安資産—中航租賃2024年第1期綠色資産支援專項計劃(可續髮型)”成功發行,發行規模為7.26億元。
今年11月份,“人保資産—人保壽險保單質押貸款1期資産支援專項計劃”成功設立發行,該保單貸款ABS儲架規模40億元,首期發行20億元。
儲備項目豐富
在多個ABS項目成功落地之外,保險資管公司還儲備了一批項目,積極探索保險資金運用的多元化,豐富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手段。
例如,截至目前,太保資産已完成3單企業ABS項目儲架拿函工作,儲架規模33.6億元,已發行規模13.6億元,待發行規模5億元;另有3單項目在申報和儲備中,預期儲架規模45億元;與此同時,新增公募REITs投資規模近8億元。
太保資産表示,其與太保集團旗下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密切配合,正積極推動持有型不動産ABS、類REITs和公募REITs等多層次資産證券化産品線建設。目前,太保資産在新能源、新基建等領域都儲備了項目,且在積極拓展中,希望未來能夠為保險資金的資産配置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業內人士表示,持有型不動産ABS相當於私募REITs,可以作為Pre-REITs和公募REITs之間的橋梁,為資産在不同生命週期提供合適的融資平臺,也是建立多層次REITs市場的重要環節。
豐富險資投資渠道
業內人士認為,在中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品質發展的新時期,存量資産證券化的需求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首批保險資管機構獲批開展ABS和REITs業務,不僅有利於盤活存量資産,也豐富了險資的投資渠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根據相關測算,目前我國基礎設施資産存量規模超過100萬億元,存量資産證券化前景廣闊。同時,保險資管公司專業性強、資金規模大、投資期限長,在ABS業務中具有獨特優勢,未來隨著政策支援和市場需求增加,其參與ABS業務的市場增長空間無疑會進一步拓展。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保險資金運用的角度來看,基礎設施公募REITs的風險收益特徵與保險資金需求相吻合,能夠較好匹配保險機構長期配置的投資特性。未來通過保險資管和公募基金的聯動,發行以保險資金投資的基礎設施股權項目為基礎資産的公募REITs,有助於盤活保險投資的存量資産,進一步釋放險資投資基礎設施並服務實體經濟的潛力。
太保資産相關負責人表示,後續將從三個方面做好資産證券化相關業務工作:一是根據自身保險資管的特點,提升投研能力,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二是增強市場化意識,延展業務邊界,打造差異化的市場競爭力;三是用好交易所ABS和公募REITs的業務資格,持續加速向“買方+賣方”“發行人+投資人+管理人”等多維身份轉型。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