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護險擴面多次被提起!當前,長護險迎來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進的關鍵節點。12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國家醫保局官方微信號發佈專欄文章《呼籲社保“第六險”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儘快問世》,同樣在近期,國家醫保局官網設立了“長期護理保險”專欄。
從2016年第一批試點開展以來,經過八年的探索與實踐,長護險目前發展如何?近年來有關部門多次發文鼓勵商業保險公司積極參與長護險,保險公司當如何把握機遇?
長護險擴面在即
長護險,被稱為在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項社會保險之外的“第六險”,旨在為失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以減輕失能人員家庭護理費用負擔。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6年正式試點至今,長護險制度已經覆蓋49個城市、1.8億人。在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局、促進銀發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日,國家醫保局不僅發佈了專欄文章《呼籲社保“第六險”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儘快問世》,還在設立“長期護理保險”專欄時表示,國家醫保局正在系統謀劃制度設計,研究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建立適合我國經濟發展水準和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著力解決失能人員長期護理基本保障需求。這無疑釋放了長護險全面推進的信號。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已經發佈了多項政策文件,以夯實長護險制度更大範圍實施的基礎性工作。比如,10月,國家醫保局印發了《長期護理保險專家庫管理暫行辦法》提出,國家醫療保障行政部門負責組建、管理國家長期護理保險專家庫。9月,《長期護理保險護理服務機構定點管理辦法(試行)》出臺,進一步明確長護服務機構定點管理的具體要求。5月,國家醫保局印發《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機構定點管理辦法(試行)》。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制定失能等級評估機構定點管理規則、護理服務機構定點管理規則等,是長護險全面推行的重要制度保障。失能等級評估是確定長護險待遇和支付標準的重要依據,其準確性和公正性直接關係到長護險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隨著長護險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和成熟,公眾對長護險的認知度和信任度也會逐漸提高,這將為長護險的全面推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呼籲商業性長護險發展
雖然制度短板逐漸補齊,但長護險制度在我國全面推行仍面臨一定困難,業內普遍認為,當前行業不僅面臨養老服務人才缺口,長護險的籌資問題更需要重視。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近期撰文指出,目前試點地區絕大部分的長護險籌資都來自醫療保險基金劃轉,在醫療保險基金運作壓力逐步增大的背景下,長護險基金面臨不可持續風險。由於專業化護理人員供給不足,許多家庭不得不依賴親情照護。
實際上,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社會贍養模式發生轉變的當下,政策性長護險難以滿足社會全部的照護需求。在政策性長護險“保基本、兜底線”的基礎上,商業性長護險可為失能人員再添一份護理保障,這也是保險機構未來探索的路徑。
有關部門也多次在相關政策中呼籲商業性長護險發展。如9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發展商業長期護理保險;8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也提出,豐富商業長期護理保險供給;去年,原銀保監會還發佈了《關於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充分利用存量壽險産品開展轉換業務。
未來,商業長護險如何在銀發經濟中“乘風破浪”?江瀚建議,保險公司應不斷推進商業長護險産品的開發和升級。在産品供給方面,保險公司應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設計多樣化的商業性長護險産品,包括不同的保障範圍、保障期限和支付方式等,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在服務供給方面,江瀚表示,保險公司應加強與醫療機構、護理機構等合作,構建完善的長期護理服務體系。通過與專業機構的合作,保險公司可以為被保險人提供更加專業、便捷和高效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服務的品質和效率。
北京商報記者 李秀梅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