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大宗商品掀漲停潮 “倒春寒”風險猶存

  • 發佈時間:2016-03-09 07:19:0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官平  責任編輯:張明江

  受國內政策暖風、貨幣寬鬆預期及美聯儲延緩加息等多重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市場迎來罕見漲停潮。在3月前6個交易日裏,鐵礦石、螺紋鋼、焦煤等多個商品期貨品種出現連續漲停,其中鐵礦石期價累計上漲16.21%,熱軋卷板、螺紋鋼、焦炭期價同期分別上漲15.74%、13.15%和6.89%。

  大宗商品價格急漲也刺激著A股市場週期股行情,近期有色、鋼鐵、煤炭等週期股重新站上風口。業內人士表示,大宗商品市場出現急漲局面,多是預期推動做多情緒,基本面並非出現實質性改善,如果後續數據不能支援,本輪暴漲行情有可能出現“倒春寒”,即暴漲過後面臨深幅調整。

  期現價漲勢前所未見

  昨日,螺紋鋼、鐵礦石、熱軋卷板等期貨品種延續漲停態勢,期貨市場“黑色系”仍然漲勢兇猛。具體品種而言,除了鐵礦石、螺紋鋼、熱軋卷板期貨漲停以外,硅鐵期貨價格上漲5.70%,焦炭期貨價格上漲4.10%。

  格林大華期貨研發總監李永民表示,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對GDP以區間的形式作為目標,同時將6.5%作為底線,預示宏觀經濟下跌空間有限。確定2016年M2增速為13%,較去年高出1個百分點,表明金融政策調控力度加大;第一次設立融資規模的增長目標為13%,寬信用意指流動性將會脫虛向實,推動實體經濟儘快恢復。以上三項措施都對實體經濟具有實質性利好影響。同時,近期內北上廣深房産價格大幅飆升,加上工業品對宏觀經濟反應敏感,這可以看作是推動國內大宗商品尤其是工業品反彈的直接原因。

  鐵礦石似乎成了上漲領頭羊。就在本週第一個交易日,國際鐵礦石價格上漲19%,創2009年有記錄以來最大日內漲幅。現貨平台西本新幹線高級研究員邱躍成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近期政策層面暖風頻吹,尤其是年初信貸加速投放,大宗商品普遍上漲,鋼鐵企業在春節後復産逐步增多,鐵礦石供需形勢好轉。在近幾天鐵礦石價格出現急漲的主要原因是鋼價在短時間出現暴漲,唐山鋼坯價格自上週六至今短短四天上漲幅度達到480元/噸,全國鋼材現貨價格在本週一、週二普遍上漲400-500元/噸,這種漲勢前所未見。

  “鋼價大漲使鋼廠急於補充原料庫存,拉動鐵礦石成交好轉,價格大幅攀升,但這種急漲的走勢較明顯。”邱躍成説,從現貨供需來看,近期在政策推動以及資金寬鬆的局面下,鋼鐵行業供需形勢略有好轉,鋼價企穩回升也具備基礎。但近幾日鋼價及礦價短時間出現如此大幅度飆升,還是完全超出市場預期,存在較大的資金入市炒作嫌疑,價格回升的持續性不強。如果後期終端需求不能及時跟進,鋼價大漲後必將面臨大幅回落風險。

  業內人士透露,從目前供需基本面、信用週期和政策層面來看,包括原油、鐵礦石和螺紋鋼觸底反彈的三成驅動力,來源於減産帶來的基本面改善,而七成驅動力來源於信用擴張的貨幣顯性和市場投機情緒。另外,鐵礦石漲價還面臨海外礦山在國內礦山停産情況下的暴力提價。

  李永民指出,導致國內鐵礦石、螺紋鋼大幅上漲的直接原因一是因為前期去産能題材引起的,二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經濟增速保底、增加融資規模等題材引起的,三是多頭利用資金優勢強力拉高,逼迫空頭止損推動的。從長期看,儘管上述題材都對鐵礦石和螺紋鋼具有長期利多影響,但在短期內,實體經濟尚未明顯復蘇,基本面尚不支援大宗商品走出單邊上漲行情。

  本輪上漲行情或難持久

  華泰證券(601688,股吧)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從供給角度看,沒有理由認為國際鐵礦石的真實供給出現壓縮。國際鐵礦石四巨頭的鐵礦石産量沒有明顯削減,中國的港口到貨量及庫存量都同步上升,上游仍有去庫存的任務,暗示本輪上漲行情難以持久。

  國際頂級投行高盛集團在3月7日的研究報告中稱,儘管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強勢反彈,但這樣“過早”的上漲不可持續。短期內,通貨緊縮、政策分化、去杠桿可能重新給大宗商品價格帶來“適度的”下行壓力。另外,高盛還重申繼續看空黃金,並認為鐵礦石漲勢可能是曇花一現,維持鐵礦石每噸35美元的年底目標價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大宗商品的另一隻領頭羊金屬銅,在連日上漲後顯出疲態,昨日上海銅期貨價格結束四連陽並收綠,下跌逾1%。在3月的6個交易日裏,期銅累計上漲近5%。

  海通期貨金融部落有色金屬高級研究員雷連華表示,宏觀面上,市場期待銅消費大國將繼續推行更多的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風險偏好回升提振銅金融屬性。從持倉上看,最新數據顯示,投機客持有的COMEX期銅頭寸轉為凈多頭,隨著價格上漲,LME亦浮現新的多頭頭寸,且未平倉合約數量達到6月以來最高水準,空頭回補和多頭加倉推高銅價。

  他指出,從消費角度上看,市場即將步入旺季,加之節後開工在3月已逐步復蘇,補庫存預期對價格産生支撐。另外,收儲、冶煉廠減産限銷等利好還在,收縮現貨市場供應以減輕期貨壓力。不過,在庫存上,很難用消費預期來解釋為什麼國內銅庫存自去年8月份一直上升,並屢創歷史最高水準。

  中大期貨副總經理景川表示,倫敦銅價的暴漲主要因素來自消費旺季的預期以及資本推動。一方面,由於消費旺季的預期,導致市場存在看漲情緒,而中國方面的冶煉企業聯合限産和囤貨導致了現貨市場國産銅稀少,內外價差隨之拉大,加上企業年初對於資金的需求,大量庫存從倫敦市場拉到國內,支撐了LME銅價上漲。在供需關係沒有發生逆轉的情況下,過快上漲顯然會令價格存在大幅調整可能,從而造成市場風險。

  警惕後市“倒春寒”

  業內人士指出,近期工業品價格大幅回升是三重因素疊加,供給側改革導致短期內現貨市場供應緊張,現貨價格大幅上漲;國際市場美元指數走軟,短期內美聯儲不太可能加息,導致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強勁反彈;國內1月份新增貸款放量,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M2增幅定位在13%,加上上周降準,貨幣寬鬆預期推升風險資産投機氛圍。

  東吳期貨研究所所長姜興春認為,基本面有所改善,但是供求形勢並未逆轉,需要後續相應數據支援,比如鐵礦石航運是否恢復,庫存是否得到鋼廠消化,以及鋼廠高爐開工率等,還需關注房地産行業新開工情況,如果以上方面數據轉好,基本面中期轉好催生的行情力度會更大;從短期內看,市場情緒偏于樂觀,投機資金推波助瀾造成大幅上漲。

  姜興春稱,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暴跌對實體企業不利,巨大價格波動風險導致企業管理風險難度加大,失真的價格信號可能讓企業管理決策出現失誤。如果基本面後續數據不能證偽,本輪暴漲行情有可能出現“倒春寒”,即暴漲過後面臨深幅調整。

  李永民指出,基礎原材料價格企穩對穩定市場信心、改善企業生存環境具有一定積極意義,但價格暴漲暴跌會使相關企業經營風險加大,使企業無所適從。同時,也會加大社會投機心理,引導企業資金避實就虛。再者,將加大企業短視行為,企業不願意進行長期投資。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認為,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暴跌都不利於實體經濟運作,此前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給實體經濟帶來通縮壓力,但此輪暴漲主要是貨幣現象,實際需求改善有限,因此這可能帶來的是過度杠桿和過度泡沫下的市場新一輪資産價格失控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