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鋼鐵行業長期虧損 兩大致困問題待解

  • 發佈時間:2016-01-07 08: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2015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現已跌破40美元/噸,然而鋼鐵行業並沒有因此而好轉,虧損反而越來越重。2015年前11個月,加上投資收益等非鋼利潤,鋼協會員企業虧損額達到500億元。

  導致鋼鐵行業當前困境的兩大因素

  鋼鐵行業為什麼這麼困難?筆者認為有兩大影響因素。

  一個是環境因素:從一些國家經濟發展的歷史看,一個國家經濟的增長,開始是以投資為主的“三駕馬車”拉動。當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達到了中等收入國家水準之後,“三駕馬車”就不再是拉動經濟的主力,而是轉向技術含量高、消費量大的新興産業。現在美國、德國、法國、日本、南韓等發達國家,已不是靠大規模建設、大宗商品出口來提高消費水準,從而大幅度拉動經濟增長,而是靠新興産業。

  中國的“三駕馬車”拉動經濟發展近30年,每人平均GDP已達到了7500美元,但到此時,“三駕馬車”也開始失靈、失速,基本上處於穩定或下降狀態。僅從與鋼鐵相關的傳統産業看,房地産業方面,2013年投資增長率是18.5%,2014年是10.5%,2015年9月份是4%,10月份是-2.4%。傳統製造業發展也不樂觀,普遍供過於求,産能過剩。

  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剛剛起步,新的支柱産業還沒有形成。目前,除高鐵、核電等新技術已經過關,可以成為新興産業外,大飛機還在試飛,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正在擴大應用,現代船舶製造等也剛開始起步;在新能源産業中,風能太陽能是間歇性供電,儲能技術還沒有突破,作為支柱産業還有困難。節能環保方面,現在,治理污染主要靠法律法規和政府勒令限産停産,環保技術跟不上環保要求,尚未成為支柱産業。

  我們處在傳統産業回落的時期,而我們的新興産業卻沒能完全興起。在這個轉型升級的過渡時期,鋼鐵企業面臨著尷尬局面:向傳統産業提供的鋼材,銷路不暢;向新興産業提供的鋼材,用戶有限。經濟增速下滑,鋼鐵市場從高峰走向平原,是難以避免的。

  另一個是行業因素:“外因論”在鋼鐵行業十分盛行。近幾年在分析鋼鐵行業困難原因時,幾乎千篇一律地歸結為三大因素:礦價高、市場萎縮和産能過剩。現在礦價大幅度下跌,較最高時,每噸礦下降了近150美元,“高價”已不存在,而鋼鐵行業的虧損卻越來越嚴重;至於市場萎縮和産能過剩,在其他行業同樣存在,有的行業甚至比鋼鐵行業更嚴重,但並沒有出現行業性虧損,唯有鋼鐵行業效益最差。把鋼鐵行業虧損完全歸結為市場萎縮和産能過剩,在邏輯上是不通的。

  其實,鋼鐵行業出現全行業虧損的根本原因,是長期嚴重虧損的企業以虧損價格佔據市場,連年打壓鋼材價格。把“鋼材賣成白菜價”,使原本盈利企業也變成了虧損戶。尤其是一些長期嚴重虧損企業靠貸款或變賣資産維持生命,資産負債率已達到極限,仍然繼續生産。據粗略統計,負債率超過90%的企業産鋼2244萬噸,其中負債率超過100%的企業産鋼1400萬噸。“僵屍企業”長期在市場上游蕩,嚴重扭曲了鋼材價格。如果不正視“僵屍企業”,甚至還想通過聯合重組或各種補貼,讓“僵屍企業”復活,鋼鐵行業將永遠處於困難之中。最近,李克強總理公開提出要求處置“僵屍企業”,這是解決鋼鐵行業問題的核心,也是鋼鐵行業走出困境的希望。

  由大轉強,鋼企模式須改進

  未來,鋼鐵企業有可能的幾個發展方向如下:其一,是為現代製造業服務,依靠技術創新,轉型升級,向高品質、專業化、個性化方向發展。這類企業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規模適度、靈活高效。其二,原燃料供應有優勢的企業或有區域市場優勢的企業,向低成本、高品質方向轉型,按區域市場需求,適度發展;其三,謀求“轉向”發展,從鋼鐵轉向新能源、新材料、物流等行業;其四,長期嚴重虧損、資不抵債的企業,要由政府、行業、企業共同努力,安置好職工,穩妥地退出市場。

  未來真正有希望的企業,既不是現在的國有企業,也不是現在的民營企業,很可能是採取“期權制度﹢技術創新”模式的企業,也就是“大家做老闆,共同打天下”,類似于華為模式。華為模式是“工者有其股”,第一大股東佔股1.4%,其餘98.6%的股權歸8萬員工所有,體現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式。華為認為,這種體制在創新道路上發揮了強大的“核聚變效應”,因而在與許多著名跨國大公司競爭中脫穎而出,站到了前列。

  嚴峻的形勢不管持續多久,市場對鋼鐵剛性需求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大批優秀企業將依靠“市場+創新”的力量,逆市發展,由鋼鐵大國,走向鋼鐵強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