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國際油價還會跌嗎?高盛:有望跌破20美元

  • 發佈時間:2015-12-28 08: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國際油價還會跌嗎?

  自12月4日歐佩克峰會閉幕引發的又一輪油價下挫,目前看來至少暫時已得到抑制,市場多頭期待已久的油價反彈,仿佛正隨著聖誕老人的雪橇鈴聲被送到他們挂在壁爐邊的大紅襪子裏。

  12月24日,美國WTI期油價格盤中觸及38.16美元/桶,創12月9日以來新高,同日布倫特期油價格盤中最高觸及38.10美元/桶,是12月16日以來首次突破38美元。在過去的一個交易周裏,油價累計反彈了約8%。不過,全年清算在即,油價再反彈也反彈不了多少,明年是很難有40美元/桶的空間可供下跌了。

  反彈能持久嗎?

  反彈很大程度上是受一系列好于預期的美國數據提振。

  12月23日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發佈拜克休斯(Baker Hughes)報告,報告顯示美國原油庫存減少了588萬桶,且過去六周中有五周,美國石油鑽井平臺總數在減少。一些認定“油價見底”者就此認為,低油價正對石油開採活動構成壓制,可能會因此壓低石油未來産量,並進而拉抬油價。

  12月16日,美聯儲宣佈自2006年以來的首次加息,從而在形式上扭轉了實行近10年的單邊寬鬆金融政策。一些分析家據此認為,這意味著美國總體經濟已擺脫衰退,重拾上升通道,隨之而來的將是工業生産、物流、消費和用電量的回升——當然也就意味著用油量的回升。

  然而這些利好真的可以持久嗎?

  EIA所顯示的原油庫存減少之所以意外起到對期油價格的刺激提振作用,主要是因為此前各方預期美國原油庫存應該呈增加趨勢,截然相反的數據催生了油價的“驚喜”。

  但這種“驚喜”與其説是市場發出了樂觀的信號,毋寧説在油價此前綿綿陰跌下,許多分析家對EIA原油庫存的預判有些過度悲觀了——事實上,由於冬季取暖的需要,加上歲末是傳統物流、旅行集中期,人、貨運輸嚴重依賴高速公路的美國在這段日子裏從來都是能耗高峰,即便按照往年規律,也應將這個時段的能源消費估計得更高些,將能源庫存估計得更低些才是。

  美國石油鑽井平臺的減少對油價的提振影響則更顯得勉強、甚至有些牽強附會:儘管美國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高、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但長期以來為確保自身戰略利益,美國一直採取有節制開採、盡可能進口的石油發展戰略,對離岸石油的開採限制長期有效,石油出口禁令則實行40年之久,直到今年12月18日才宣告解除。美國自身離岸、近岸石油開採量的減少對全球石油市場的衝擊是有限的,因為美國並非純石油産業國家,其産量的減少不會直接影響國際石油市場,而且躍躍欲試的歐佩克成員國們會輕而易舉且迫不及待地填補上這一令他們垂涎的空白。

  至於美聯儲加息的影響則正如前所述:加息後一週油價的走勢足以表明,“加息是油價絕對利好”的説法是蒼白無力的——即便不是與事實背道而馳的。

  長線利空格局未改

  油價之所以自去年下半年起一瀉千里,關鍵在於供、需兩方面的情況都向著不利於多方的趨勢發展。

  時隔一年的兩次歐佩克會議幾乎上演了完全相同的一幕:會議召開前多頭對歐佩克成員國達成限産保價共識、從而穩住油價充滿期待,會議前夕也不斷放出真真假假的“利好”(去年是沙特石油決策層人事變化,今年則是伊朗在12月2日發佈所謂“大部分歐佩克成員國同意減産”的報告,一度讓市場誤以為歐佩克成員國可能結束一年多來圍繞是否限産保價的分歧和爭吵,但實際上伊朗所謂“同意減産”的其實仍是委內瑞拉等中東以外歐佩克成員國和伊朗自己),而會議的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什麼妥協都沒有。

  歐佩克的主心骨——沙特和海合會各國嘴上雖然説法閃爍,但實際上卻抱定了“寧跌價不限産”的想法,為了打壓頁巖油、頁巖氣和新能源,打垮海灣以外産油國的市場競爭(海灣原油開採成本遠較這些産品為低,低價格可以令這些競爭對手無利可圖),以及在伊朗核問題解決、伊朗重返國際原油市場後盡可能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這些對除石油外無可靠財源的海灣産油國而言都是“剛需”,因此在當前形勢下不可能輕易妥協限産。

  另一方面,伊朗被制裁後其配額一度被其他歐佩克成員國瓜分,如今重返國際原油市場,原本因其被制裁而獲利的國家固然不願輕易讓出得利,伊朗也勢必要發力奪回市場份額,這意味著嘴上高喊“限産保價”的伊朗實際上可能未必這樣做。路透社報道稱,12月2日伊朗石油部長讚加內(Bijan Zanganeh)表示,解除制裁後伊朗如果需要增長則“無須歐佩克許可”,而作為世界第四大、前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一旦如此“任性”,其他競爭者勢必不得不跟進。

  而最大的幾個需求方,美國經濟是否實質性復蘇至今仍有很大爭議(這從美聯儲的加息從年頭一直折騰到年尾就可見一斑),中國經濟放緩趨勢雖在企穩,但結構轉型也隨之而來,其餘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國家的經濟也陰晴不定、陰多晴少,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裏,全球石油需求量即便不會繼續大幅萎縮,至少也很難大幅膨脹,而這對油價未來走勢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11月30日開幕、歷時13天的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COP21)在一波三折後最終達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階段性成果——關於全球氣候問題的巴黎協定,這意味著2016年前達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可能性大大增加。UNFCCC的目標和意義,在於通過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費,在全球範圍內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從而實現在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較工業化之前不升高兩攝氏度的目標上。此次達成的巴黎協定不僅重申了上述目標,而且提出了較前述標準更高的“終極目標”,並強調今後各與會國將每5年一次修改溫控和減排目標,強調為替代能源發展和應用提速的決心,並制訂了一些實施方法。替代能源産業的成熟和發展,將從根本上削弱石油在能源版圖上的地位,以及歐佩克在全球能源市場呼風喚雨的能力。

  儘管替代能源的成本和技術門檻依然較高,全面替代化石燃料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核能、光伏、頁巖氣/頁巖油和生物燃料近年來的盛衰起伏也表明瞭這一點。但總體上看,相對於“靠天吃飯”的油、氣等化學能源,替代能源對工業化國家和技術水準較高、能源需求較大的新興國家而言,是強化自身能源安全、擺脫能源進口依賴的唯一齣路,是利益甚至生死攸關的。

  事實上沙特等國也正是看清這一點,才會寧可忍受低油價的損失,也要力圖借此將頁巖氣、生物燃油等替代産品扼殺在産業萌芽階段,但如此一來油價就勢必更難抬頭。從長遠看,大多數歐佩克國家舍去賣油幾無活路,而大多數用油大戶卻往往有多重選擇的餘地。

  正因如此,12月24日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研究團隊才會在報告中坦言,儘管WTI原油價格也許會在3個月內升至38美元/桶,6個月升至45美元/桶,一年後升至50美元/桶,但諸多下行因素未消,市場儲存能力可能已達上限,這些都會讓2016年全球油價有更大可能延續跌勢,最低甚至有望跌破20美元/桶。

  甚至歐佩克自己也有些心虛——日前,他們在《2015年全球石油展望》中悲觀預言,直到2040年其參考油價都很難回升到100美元/桶上方。

  在有記載可查的石油價格波動史上,整整150年裏只有約24個月,油價高於100美元/桶。即便在歐佩克成立至今的這段時間裏也同樣如此,絕大多數時候,油價在60甚至40美元/桶的價位附近或之下徘徊——目前的油價其實沒什麼不正常的,“習慣了就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