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我國鐵礦石期貨市場向國際化邁進

  • 發佈時間:2015-12-13 21:29:5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  責任編輯:田燕

  在近日于深圳召開的第11屆中國國際期貨大會“境內交易所高層論壇”上,大連商品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李正強表示,大商所正積極推進鐵礦石期貨市場國際化工作,並與銀行、保險等機構一起在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方面積極探索新模式,目前交易所推動開展的“銀期”、“保期”合作試點已達12個。

  論壇上,對於各方關心的期貨市場國際化問題,李正強表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市場國際化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十三五”規劃提出開放是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期貨業也要走開放的道路,一步步發展壯大。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期貨市場在國際化方面應更有緊迫感。他説,《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擴大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境外機構從事特定品種的期貨交易”,在國家戰略部署和具體要求下,期貨市場需要成為國家戰略推進的重要組成部分,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有效實施。

  李正強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深入融合到世界經濟中,金融市場開放正穩步推進,期貨市場要跟上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步伐;從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看,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國,有責任義務為國際市場提供公開的、透明的、公正的市場價格,這也有助於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他説,基於上述認識,大商所一直重視研究鐵礦石期貨市場國際化問題,並做了充分的準備。鐵礦石期貨市場運作發展兩年多來,已有5000多個國內法人客戶參與交易,市場運作比較成熟,為市場的國際化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針對市場“跨境”、“跨界”合作問題,李正強表示,目前大商所正在積極推進“銀期”合作、“保期”合作,充分利用期貨市場這一平臺,整合資源,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強化産業服務。

  據了解,2013年以來,大商所嘗試開展“銀期”合作,以發揮銀行龐大的客戶資源和信貸優勢,發揮其在引導産業客戶合理參與市場方面的積極作用。在服務“三農”模式創新上,交易所推動永安期貨與雲天化合作社合作探索了農民租地收益保障和場外期權模式,推動新湖瑞豐和遼寧義縣合作開展了玉米場外期權模式,推動浙商期貨在黑龍江嫩江開展了大豆訂單保險模式等。今年交易所又推動保險機構與期貨公司聯手,利用衍生品工具為實體産業開展保險服務,豐富和完善了原有的業務模式。2015年7月,上海安信農業保險和新湖瑞豐合作開發了雞蛋價格保險試點;8月份,中國人保財險和新湖瑞豐開展了遼寧義縣玉米場外期權試點;9月份,農業銀行、中國人保財險和美爾雅期貨合作共同為湖北蛋雞養殖企業開展了雞蛋價格保險服務。通過這些合作試點,逐步探索建立起一個以期貨市場為核心的閉環業務模式,即銀行為實體企業提供資金支援、實體企業向保險公司購買價格保險産品、保險公司以場外期權方式向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購買再保險産品、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利用期貨市場對衝價格波動風險。最終,銀行、實體企業、保險公司、期貨公司、期貨市場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鏈條,實現多方共贏。

  李正強説,2015年大商所共開展了12個類似這樣的“銀期”合作、“保期”合作試點,涉及品種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雞蛋等農産品,以及鐵礦石、焦煤、焦炭、塑膠等工業品,相關試點得到了證監會、保監會的高度重視。但他同時指出,當前商品期貨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呼籲未來一方面要加快期權市場建設、為市場提供更好的風險管理工具,另一方面希望能有更多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期貨公司參與進來,共同探索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的有效模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