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三舉措實現期貨人才流動平衡

  • 發佈時間:2015-05-14 01:56:1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儘管2014年以來中國期貨市場創新業務獲得快速發展,但期貨市場人才流失現象依舊沒有改觀,特別是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一季度,A股牛市行情不斷演繹,農曆春節過後是員工跳槽高峰,多家期貨公司都面臨著員工跳槽到券商、私募等其他金融機構情況。

  從客觀上講,由於中國期貨市場發展起步較晚,而且創新業務最近兩年才真正開始,因此不管是薪資待遇、還是發揮才能的空間都不如證券等其他金融機構,如同投資追逐利差的特性,人才往高處走在所難免,但可以通過各項措施加大期貨人才的增量、挽留人才甚至吸引其他行業人才流入,最終實現期貨業人才流動的平衡。

  國內期市面臨人才流失困境。當前我國期貨行業的人才隊伍無論從數量、品質上,還是從結構上,都遠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從數量上來講,目前全行業從業人員只有3萬多,不到美國從業人員的一半。從素質上來講,我國現有期貨從業人員有近一半隻有兩年工作經驗,並且大部分從事的是行銷和服務崗位,而高素質管理人才——具備資本市場綜合業務背景,比如懂期權、懂場外衍生品業務、懂相對複雜的産品設計的專業人員,以及具有國際操作經驗的高端人才則非常缺乏。此外,從結構上並不合理。行業中具有一般從業經歷和經驗的人員相對居多,但仍缺乏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高水準期貨研究分析、風險控制、IT技術的人才,熟悉金融期貨市場的人才,熟悉國際市場的人才。

  最主要的問題是人才還在持續不斷地流失。特別是隨著股指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期權的推出,證券、銀行、基金、保險類公司在資産配置和風險管理方面對期貨市場有較大需求。而匯率期貨上市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銀行類金融機構將在成為參與金融期貨的主要力量,期貨人才流向其他金融機構的勢頭還在加劇。

  而隨著現貨風險管理需求的增長、金融市場的創新和A股牛市的膨脹,很多具備良好策略、擁有豐富交易經驗、擅長風險管理等各類期貨人才繼續流向平臺、資金、薪資等遠超期貨公司的其他金融機構。

  如何培養和留住人才在這兩年一直是期貨公司、期貨業協會比較注重的工作。總體來看,行業發展的差距依舊和人才自由流通的特點,無法完全禁止期貨人才的流失,但可以通過相應的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實現人才流入和流出相對平衡。

  第一,提高待遇是重中之重。薪資待遇是人才首要考慮的因素,這也是吸引人才的最基礎措施,還可以通過實施股權激勵等創新措施留住人才。

  第二,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産、學、研”一體化道路,推動市場發展與行業實踐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目前包括交易所、期貨公司與廈門大學、浙江大學等機構在內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經全面展開。

  第三,加強協調與合作,整合資源,有一些期貨公司在大金控平台下運作,可以通過股東集團實現人才合作培養、內部合理流通,以便實現人才資源整合,助推期貨公司創新業務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