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讓農民分享期貨“紅利”

  • 發佈時間:2014-09-29 00:30:4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大商所在玉米品種上組織試點的新型農業模式,其中一大特色便是利用場外期權對衝市場風險,但在試點過程中,也顯示出場內期權缺位而場外期權局限性所形成的制約、龍頭企業市場參與有限及風險管理子公司衍生産品開發設計作用需進一步拓展等問題。

  “切實發揮好農産品期貨市場功能,加強市場建設,增強其國際競爭力,是保障我國農業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業內專家建議,未來應從以下幾方面不斷提升期貨市場地位,更好地服務農業、服務實體經濟。

  首先,推動更多期貨品種上市交易。近年來,我國期貨業的政策環境逐漸向好,但國內對期貨市場的認識仍有很多誤區,建議借鑒發達國家做法,從國家經濟全局的戰略高度,進一步提升期貨市場在國家經濟體系和金融體系中的定位,制定相應的扶持發展政策。特別是要繼續鼓勵大宗農産品期貨新品種上市,為我國期貨市場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加強對農民期貨市場知識培訓。國家有關部門很重視農民培訓,但培訓內容偏重於科技方面,市場方面的知識培訓相對較少。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市場知識對農民更加重要。因此,我們建議在現有培訓體系中,進一步加強對農民的市場知識培訓力度,其中應該考慮增加期貨知識培訓內容。同時,要注重發揮交易所開展農民培訓貼近市場、內容中立的優勢,讓期貨交易所介入更多的農民培訓項目,對交易所開展公益培訓活動予以資金支援和政策扶持。

  第三,發展期貨訂單推進糧食産業化經營。訂單農業的風險補償問題是困擾糧食産業化經營的重要難點,利用期貨市場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期貨訂單是將訂單農業與期貨市場緊密結合,以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和市場引導機制,保障訂單農業的組織功能、信用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從而實現農業小生産與大市場的對接,提高農業生産的組織化程度和農産品流通效率,建立一種符合市場需求的糧食流通新模式。期貨訂單可以利用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機制和履約擔保機制,化解由於糧食市場價格變化、訂單合同不履約帶來的雙重風險,體現為風險管理社會化、市場手段多樣化、內部運作規範化的重要優勢,為糧食産業化發展等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建議在糧食主産區大力扶持和推動期貨訂單這一創新性的經營模式。

  第四,完善利用期貨市場促進農民增收的金融政策。期貨市場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目前,農發行對開戶企業參與期貨交易的限制,嚴重制約了企業和農民有效利用期貨市場保值避險,對糧食流通企業套期保值及發展訂單農業等影響很大。在目前的情況下,應該適當放寬農發行資金在農産品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交易的限制。鋻於農産品期貨是期貨市場上的弱勢品種,建議有關管理部門制定減免農産品期貨交易稅費、提供融資支援、上市工業品種反哺等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農産品期貨市場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