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證監會: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

  • 發佈時間:2014-09-16 17:32:18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中國網財經9月16日訊 為貫徹落實新“國九條”精神,積極採取措施,加快推動行業創新發展,滿足實體經濟日益多元化的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需求,證監會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制定了今後一段時期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總體原則和具體措施。

  《意見》以增強競爭能力、服務實體經濟為主線,對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重點提出了八大舉措:一是大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二是努力增強期貨經營機構競爭力;三是適時放寬行業準入;四是探索交易商制度,培育專業交易商隊伍;五是逐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對外開放;六是穩步發展場外衍生品業務;七是加強投資者保護;八是加強風險防範。

  全文

  證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

  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獲得了快速發展,市場功能日益發揮,服務國民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作為連接交易所和投資者的紐帶與橋梁,期貨及衍生品行業也獲得了長足發展,在資本實力、合規狀況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目前期貨及衍生品行業業態還較為單一,服務能力與實體經濟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期貨市場的發展。

  新“國九條”以提高證券期貨服務業競爭力為重要目標,從放寬業務準入、促進仲介機構創新發展等方面為期貨及衍生品行業發展指明瞭方向。為貫徹落實新“國九條”精神,積極採取措施,加快推動行業創新發展,滿足實體經濟日益多元化的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需求,我會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制定了今後一段時期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總體原則和具體措施。

  《意見》以增強競爭能力、服務實體經濟為主線,對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重點提出了八大舉措:一是大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包括支援期貨經營機構提供風險管理服務,進一步擴大風險管理公司業務試點,進一步豐富交易所的基礎衍生品工具等內容。二是努力增強期貨經營機構競爭力。包括明確期貨經營機構的基本定位,支援期貨公司做優做強,推進期貨公司業務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期貨公司資産管理業務等內容。三是適時放寬行業準入。包括支援民營資本、專業人士出資設立期貨經營機構,研究實施期貨業務牌照管理制度等內容。四是探索交易商制度,培育專業交易商隊伍。包括探索建立以套期保值和風險管理為目的的專業交易商制度,支援金融機構、産業客戶發展成為專業交易商等內容。五是逐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對外開放。包括鼓勵外資參股境內期貨經營機構,支援期貨公司為境外機構參與境內期貨市場提供交易結算服務,支援期貨經營機構在境外設立、收購公司等內容。六是穩步發展場外衍生品業務。包括支援期貨經營機構開展場外衍生品交易,完善統一適用於證券期貨市場的場外衍生品交易主協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七是加強投資者保護。包括完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完善投資者投訴處理和工作機制,大力推進誠信文化建設等內容。八是加強風險防範。包括嚴格落實期貨經營機構風險防範的主體責任,加強資訊技術安全保障,進一步推進監管轉型,強化行業自律等內容。

  《意見》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進一步提升期貨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方面的作用。

  關於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

  中國證監會各派出機構,各交易所,各下屬單位,各協會,會內各部門:

  加快建設期貨及衍生品行業,充分發揮期貨經營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風險管理、價格發現和增加投資、激發市場活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對於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7號),現就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推進期貨經營機構的業務和産品創新,實現場內場外市場協調發展;堅持以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為取向,著力提升期貨經營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加快形成功能齊備、服務高效、結構合理、經營穩健的現代期貨及衍生品服務體系;堅持創新發展與防範風險並重,鼓勵期貨經營機構自主創新,自擔風險,始終把風險管理貫穿于創新發展的全過程,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堅持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樹立誠信合規的行業文化,促進期貨市場穩定健康運作。

  一、大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支援期貨經營機構開展期現結合業務,為産業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大宗商品定價和風險管理服務和産品。支援期貨經營機構圍繞農産品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提供風險管理服務。進一步擴大期貨公司設立風險管理公司試點範圍。制訂完善風險管理公司開展合作套保、定價服務、倉單服務等業務的配套措施。支援有條件的風險管理公司開展期權等衍生品做市業務。支援風險管理公司通過合法渠道參與境外衍生品市場。進一步豐富交易所的基礎衍生品工具,適時推出符合實體經濟風險管理需要的期貨、期權産品,服務國內現貨生産經營,管理市場風險。

  二、努力增強期貨經營機構競爭力

  明確期貨經營機構作為期貨及衍生品服務提供商的基本定位,充分發揮風險管理和資産定價的基礎服務功能,推動期貨經營機構特色化、專業化和差異化發展,建立健全包括期貨經紀、投資諮詢、中間介紹、資産管理、風險管理等在內的衍生品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期貨公司開展集團化經營,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衍生品服務集團。鼓勵和引導中小期貨經營機構差異化競爭和專業化發展。

  支援期貨公司做優做強。堅持市場化導向,引導期貨公司以多種方式開展境內外並購重組。支援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進行股權和債權融資,在境內外發行上市、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增強資本實力。支援期貨公司自主決定設立分公司、營業部等分支機構,完善期貨公司分支機構管理規定。支援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根據業務發展需要設立專業子公司。支援期貨公司管理層持股、員工持股等股權激勵機制。支援期貨公司依法進入證券交易所、銀行間市場、機構間市場等各類合法交易場所開展衍生品及相關業務。拓寬期貨公司自有資金使用範圍。完善投資者保障基金繳納政策。

  推動期貨公司業務轉型升級。強化期貨公司客戶結算職能,為場內、場外衍生品交易提供結算和風險控制服務。探索期貨公司託管功能。支援期貨公司為各類期貨資産管理機構提供部分後臺外包服務。支援期貨公司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創新産品、業務和交易方式。探索期貨公司在確保開戶實名制、落實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前提下進行網上開戶。完善期貨中間介紹業務規定,儘快研究解決期貨居間人問題。

  加快發展期貨公司資産管理業務,適度放寬期貨公司資産管理業務凈資本要求,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拓寬期貨資管産品投資範圍,允許投資于大宗商品倉單等現貨領域。支援期貨公司設立或參股基金管理公司,支援公募基金依法參與衍生品交易。支援期貨公司取得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格,發行期貨資管産品參與境外衍生品交易。發展私募期貨基金,建立健全私募期貨基金管理人和私募期貨基金産品的登記備案和持續監管制度。

  三、適時放寬行業準入

  進一步簡政放權,調整減少行政審批、核準和備案事項。支援民營資本、專業人員等各類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出資設立期貨經營機構。研究實施公開透明、進退有序的期貨業務牌照管理制度,研究期貨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證券投資諮詢公司等機構交叉申請業務牌照的政策。支援期貨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參股的方式探索綜合經營。全面評估和清理整合現行規章、規範性文件,取消對期貨經營機構日常經營活動不必要的管制。

  四、探索交易商制度,培育專業交易商隊伍

  探索建立以套期保值和風險管理為目的的專業交易商制度。支援金融機構和産業客戶在風險隔離、防止利益衝突的前提下發展成為專業交易商,依法合規參與衍生品交易,通過設計非標準化産品並作為對手方,滿足實體企業個性化風險管理需求。支援期貨交易所完善配套制度,為專業交易商在場內對衝風險提供便利。

  五、逐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對外開放

  鼓勵外資參股境內期貨經營機構,支援境外機構依法參與境內期貨公司的兼併重組。支援期貨公司為境外機構參與境內期貨市場提供交易結算服務。支援期貨經營機構境外子公司開展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業務。擴大QFII、RQFII參與期貨及衍生品交易的範圍。支援期貨經營機構在境外設立、收購公司,為境內企業“走出去”提供配套金融服務。推出期貨公司代理境內實體企業參與境外期貨交易的試點。支援期貨經營機構與境外機構合作,擴大對境外市場的服務範圍。

  六、穩步發展場外衍生品業務

  支援期貨經營機構開展場外期權、遠期、互換等場外衍生品交易。規範發展期貨經營機構櫃檯業務,支援期貨經營機構自主創設場外衍生品合約,服務實體經濟風險管理需要。不斷完善統一適用於證券期貨市場的場外衍生品交易主協議和相關配套規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交易報告庫,實施場外衍生品業務統一的監測監控,提高場外市場透明度。研究制訂相關規則,支援交易所及其他具備條件的機構為場外衍生品提供交易轉讓、集中清算等服務。加強對期貨經營機構場外衍生品業務的資本充足性監管。

  七、加強投資者保護

  加強投資者教育和服務。完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明確期貨經營機構的適當性管理責任。引導期貨經營機構完善投資者分類管理和風險揭示制度,強化行銷行為管理,充分了解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不得從事誤導、引誘、欺詐投資者等行為。支援行業協會制訂創新業務的投資者保護規則。完善投資者投訴處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建立多元化、專業化糾紛調解機制。大力推進誠信文化建設,建立健全誠信評價與約束機制,督促期貨經營機構堅持客戶利益至上,嚴守職業道德底線,切實履行行業責任、市場責任與社會責任,提升行業社會形象。

  八、加強風險防範

  期貨經營機構要建立與創新發展相適應的風險責任機制,開展負責任的創新,嚴格落實風險防範的主體責任。規範股東行為,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機制,強化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誠信責任,強化首席風險官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業務隔離制度,防範內幕交易、利益輸送以及損害客戶合法權益的行為。

  加強資訊技術安全保障。進一步完善期貨行業資訊技術標準體系和推動制訂統一的介面規範。在安全可控的原則下,支援期貨經營機構自主選擇技術管理方式,支援中小期貨經營機構資訊技術外包,鼓勵有條件的期貨經營機構自主開發核心軟體。探索將期貨軟體開發商、行情資訊商和技術服務提供商納入行業自律管理。

  進一步推進監管轉型。完善對期貨經營機構的風險監管體系和動態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優化期貨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完善以合規風控為導向的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加強期貨經營機構資訊披露,提高行業透明度。規範和公佈審批、核準與備案登記事項的標準、流程、期限、方式,統一監管尺度,提高監管能力和透明度。完善以風險、問題為導向的監督檢查機制,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問責追責,提高違法成本。完善誠信監管制度,強化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

  支援行業自律組織履行職能,加強行政監管與自律管理的溝通協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引領行業創新、探索新型業態、規範服務標準、搭建公共平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自律規則,加強對新産品、新業務的自律管理。制訂行業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加大行業人才培養和宣傳推廣力度。

  中國證監會

  2014年9月16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