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期貨 > 期貨機構專欄 > 正文

字號:  

原油價格創新低 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明確“地板價”

  • 發佈時間:2016-01-14 08:33: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隨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創十二年新低,2016年首輪成品油價格也如期下調。

  根據發改委的通知,今日零時將分別下調汽柴油零售限價140元/噸和135元/噸。

  在下調油價的同時,發改委還進一步完善了成品油定價機制。設置調控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

  對此,發改委表示,國際主要石油企業的平均原油生産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我國原油生産成本更高。將每桶40美元設定為調控下限是合適的。

  同時,原油市場供應過剩的格局將繼續貫穿2016年,有不少機構預測國際油價會跌至20美元/桶甚至更低的價格。

  分析師認為,短期內,歐美原油期貨反彈到每桶40美元以上難度較大。國內成品油市場或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處於不調整狀態,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再次處於“形同虛設”狀態。國內成品油價格要完全放開,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仍有需要進一步改革的地方。

  原油價格創十二年新低

  今年首輪成品油價格下調

  近期,歐美原油期貨七連跌,WTI自2003年以來首次盤中跌破30美元。WTI收報30.44美元,跌0.97美元,布倫特油價報收30.86美元,跌0.69美元;截至1月12日原油綜合變化率-6.73%,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將於今日零時開啟。

  昨日下午,發改委發佈通知稱,今日零時將分別下調汽柴油零售限價140元/噸和135元/噸,約折合90#及89#汽油0.10元/升,93#及92#汽油0.11元/升,0#柴油0.11元/升。本輪調價落實幅度,僅為去年12月初原油處於40美元以上時對應的部分。

  據了解,去年12月15日發改委發佈通知稱,將暫緩調整成品油價格,並抓緊完善價格形成機制。自去年12月份開始至今,在長達1個半月的時間內,成品油共經歷了三輪計價期,其中元旦之前的兩輪調價皆以暫緩調整落幕。

  目前,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已經達到了2004年以來的最低值,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大跌,美布兩油期貨收盤價跌至30美元/桶附近,甚至部分原油現貨價格已跌至25美元/桶附近。

  中宇資訊分析師高承莎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此背景下,發改委若連續暫緩調整成品油價格,將承受極大的社會及輿論壓力,因此新機制應勢推出,新的價格機制僅對先前機制進行了微調。

  新定價機制明確“地板價”

  將進一步推動價格市場化

  根據發改委的通知,設置調控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即當國際市場油價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或低於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對應不提或少提和不降低;在40美元-130美元之間運作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

  對此,發改委表示,將調控下限設定為每桶40美元,是綜合考慮國內原油開採成本、國際市場油價長期走勢,以及我國能源政策等因素確定的。據相關機構統計,國際主要石油企業的平均原油生産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因資源稟賦等原因,我國原油生産成本更高。生産成本是決定國際油價長期走勢的主要因素。目前看,將每桶40美元設定為調控下限是合適的。

  需要一提的是,在全球原油供應充裕的形勢下,兩大原油生産國將繼續開足馬力生産原油。需求面持續疲軟,超供仍在繼續打壓油價。原油市場供應過剩的格局將繼續貫穿2016年,有不少機構預測國際油價會跌至20美元/桶甚至更低的價格。

  安迅思分析師黃麗芳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新的定價機制要求來看,目前國際油價處於40美元/桶以下,一旦原油利空因素在未來持續,下一輪成品油價格將不再下調。

  同時,還有業內人士指出,近日歐美原油期貨跌至每桶30美元的關口,短期內,歐美原油期貨反彈到每桶40美元以上難度較大。國內成品油市場或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處於不調整狀態,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再次處於“形同虛設”狀態。

  2014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石油市場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國際市場油價從每桶110美元快速下跌至40美元以下。成品油價格機制在運作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適應的問題:一是國際市場油價持續走低的影響逐步顯現。過低的油價不利於我國石油産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也不利於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發展。二是成品油價格調整與市場化目標尚有差距。因此,國家決定修改完善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並進一步推進價格市場化。

  根據發改委的通知,自下一次調價起,發改委不再印發成品油價格調整文件,改為以資訊稿形式發佈調價資訊,成品油定價向市場化邁進。

  卓創資訊分析師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內成品油價格要完全放開,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仍有需要進一步改革的地方,未來在全國範圍內選取典型地區進行試點將是後期繼續改革的舉措。

   (記者 李春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