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金有幾個重要的選擇,如投資什麼與何時投資,但一般較少談到何時調整以及調整什麼。由於短期市場難以把握,頻繁申贖導致交易成本上升,以及倡導長期投資理念等,都是造成基金調整較少被討論的原因。然而,在整個投資流程當中,對持有基金的調整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但在調整之前,我們應該對投資具備基本認識,包括兩個重點:投資組合風險的重要性甚于單一産品業績,不要完全基於短期業績來做出投資決策。
投資者首先要考慮的是組合的風險,而不是單一産品的業績。以下分為兩種情況討論。第一,在投資人風險偏好不變的前提下,正確的調整方法是保持各類風險資産比例不變,對不同風險類別産品做同比例贖回。舉例來説,當有20萬元的教育金需求時,面對市值100萬元、分別投資于30%貨幣市場型、40%債券型及30%股票型基金的投資組合,分別贖回6萬元貨幣市場型、8萬元債券型及6萬元股票型基金。一般投資人常犯的錯誤是缺乏投資組合的概念,被單一産品的盈利或虧損影響贖回決策。假如股票市場表現較差,偏股型基金産生虧損,通常投資人就因虧損而捨不得贖回,或只贖回偏股型基金,導致整個投資組合風險變動過大,與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第二,當風險承受能力改變,投資組合的類別資産比例要有所調整。比如邁入退休年齡,或預期未來有大額的剛性支出等,都會導致投資組合需要趨向保守。這時適當將偏股型基金贖回,轉而投入債券型或下方風險有保護的可轉債基金,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程度會是較好做法。
其次,短期業績無法公允地評價基金優劣,中長期優異業績才是評比的關鍵。基金短期表現受市場風格輪動影響,長期來看市場風格不斷切換,就算最優秀的基金經理也無法保證踏準市場轉換的每一個節拍。基金研究機構統計發現,風格持續的基金長期業績表現突出的概率較大。因此中長期業績優異的基金,在持續風格的基礎上,短期業績無法跟上市場表現是可接受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短期基金業績表現非常突出,意味著持股風格較為激進,當市場風格發生變化時,容易有較大的回撤。據統計,2015年業績排名前十名的混合型基金,到2016年僅有1隻保持在前1/2,有8隻排名跌為同類後3/4。所以,短期業績不適合作為調整持有基金的依據。
總的來説,調整持有基金是投資流程中不可避免的環節,但是調整的動機和邏輯需要投資者更審慎地思考。家庭及個人理財看重的是中長期的資産增值,並非短期獲得高額利潤,持有的基金産品應該是多元且分散的,並保持投資組合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匹配。在調整持有基金時,需要著眼于中長期業績,以短期業績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是不夠充分的。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