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基金規模一派繁榮的背後仍有隱憂。發行方面,平均發行規模落入谷底,發行結構失衡下定制化、機構化和迷你化成為常態化;業績方面,繼續靠天吃飯,無一偏股類基金實現正收益;市場影響力方面,基金在A 股市場的話語權有所弱化。
●2017 年建議自上而下建立基金配置思路。首先把握政策導向,去杠桿是主基調;其次把握資金需求,資金流向表現出強大的投資者偏好和不同性質資金的個性化追求;最後是把握基金投資真諦,獲取長期穩健收益是基金投資最直接的訴求。
●我們建議2017年權益類基金配置方向為:1.以業績較好且持續穩定和潛力主題權益類基金作為重點配置;2.投資方向符合價值投資風格的指數型基金作為基礎配置;3.流動性強的場內貨幣型基金作為輔助配置。
⊙財富證券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轉型升級的成效已經初步顯現,A股市場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的制約,深蹲之後震蕩盤整。而由於缺乏系統性機會,2016年基金市場延續著靠天吃飯的窘境,且有資産荒背景下基金髮行短平快的隱憂。
發行隱憂:平均發行規模落入谷底
2016年新基金髮行數量1057隻,較2015年增長28.59%,這是公募基金誕生19年以來首次出現新發基金數量突破千隻的盛況,在2016年的低迷市道中實屬不易,然而一派繁榮的背後仍有隱憂。
我們先來看兩組數據。2008年以來新基金髮行數量不斷攀升,但是新發基金平均發行規模卻逐年下降,2016年更是達到歷史新低,平均發行規模跌入10億元以內。而從歷年發行基金到截止日平均份額的變化趨勢顯示,最近三年新發基金存續規模大幅下降。由此可見,2016年不僅新發基金規模越來越小,而且老基金存續規模也是逐年縮水,迷你基金正成為基金市場相當普遍的現象。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存續規模超過10億元的基金僅佔全部基金的34.67%,存續規模低於5億元的基金則佔到全部基金的46.54%。
2017年新發基金的隱憂體現為發行結構的失衡。2015年年底以來,在資産荒背景下,銀行委外資金投資需求迸發,基金市場帶有專戶性質的委外産品應運而生並大行其道。由於這類資金受託方多有一定的收益預期需求,定制化、機構化和迷你化就成為了這種短平快發行産品的重要特色。但不能忽視的是,這些産品一旦收益預期不達標,可能會引發部分委外資金中的機構投資者提前集中贖回,給市場帶來非正常的波動風險,並可能對中小投資者造成一定損失。
業績隱憂:靠天吃飯荒年歉收
2016年是偏股型基金的歉收年。截至2016年12月23日,全部基金加權平均累計凈值增長率-3.35%,其中偏股型基金平均累計凈值增長率-4.35%,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等分類基金無一取得正收益。
偏股型基金全面虧損的局面此前僅在2008年和2011年出現過,只不過2016年虧損幅度相對較小。同時,與2016年上證綜指和滬深300指數相比較,各分類基金錶現算是差強人意,但作為專業理財機構未能體現擇時能力和選股能力優勢,而是繼續靠天吃飯模式,荒年歉收,面對普通投資者最簡單的理財需求,仍顯尷尬。
在具體分類基金錶現上,由於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倉位調整空間受限,年度凈值損失幅度略小于大盤下跌幅度。但令人詫異的是,倉位調整空間較大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度凈值損失幅度高達11.05%,與大盤幾乎同步,主動管理優勢完全沒有發揮出來;相對而言,靈活配置型基金與量化配置型基金則明顯表現出基金類型特點,全年錄得較大超額收益;受商品價格的超強表現和海外市場的強勁上揚,小眾的商品型基金和QDII基金分別以8.65%和5.25%的絕對正收益表現搶眼。
在具體品種上,納入統計的3285隻公募基金品種中凈值增長率高於10%的佔2.77%,取得正收益但凈值增長率低於10%的佔36.77%,凈值損失在10%以內的佔32.08%,凈值損失超過10%的佔27.7%。
跟蹤最近一個月的基金年度業績排名變化情況,可謂計劃趕不上變化。相對往年年終排名的激烈爭奪,去年卻是另外一番景象。2016年的最後一個月,一邊是大批委外定制基金出現大量贖回,無形中抬高了部分基金業績,打亂了正常的基金業績排名順序;另一邊是股債雙殺,儘管倉位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大部分基金公司仍不敢貿然調倉,保住當下收益維持穩定成為首要任務。
在年度回報前十大基金品種中,其中六席是因為出現鉅額贖回造成的基金凈值飆升。需要對投資者強調的是,此類非正常凈值增長不具有持續性,選擇申購績優基金時應注重産品的長期業績。
市場影響力隱憂:話語權弱化
基金在A股市場話語權減弱已經是一個相當明顯的趨勢。有數據表明,這種趨勢在最近兩三年尤顯突出,這一點從基金年度排名僅僅因為大額贖回就能傲視所有基金中可見一斑。而在市場熱點散亂的背景下,基金投資如同散戶般頻繁進出也是被市場普遍詬病的一個重要方面。具體而言,基金話語權的弱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基金話語權的弱化體現在市場佔有率的下降。基金資産佔流通市值的比例通常被用來判斷基金在A股市場話語權大小的重要指標,而這一指標在過去十幾年來經歷了由盛而衰的過程。2009年之前,機構投資者受到監管層重點培育,基金從無到有,再到發展壯大,其在A股市場話語權快速增強,基金資産佔市場流通市值比例于2007年年末超過30%。此後,隨著全流通時代的到來,加上2008年以來基金資産增速趕不上份額增速,基金的高大上形象逐步消失,基金資産佔市場流通市值比例快速下降後一路走低,2014年跌至最低點5.94%,之後略有回升。
其次,基金話語權的弱化體現在機構投資者對基金産品設計、運作、操作風格等方面的影響力。數據顯示,憑藉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基金引領價值投資理念大放異彩,在此階段,新基金髮行時認購需預約、募集期提前結束等現象屢見不鮮,個人投資者成為基金的主要持有人,2007年年末,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一度高達77.49%。
但是隨著投資渠道的豐富和基金配置能力的弱化,基金市場逐步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渠道成為基金髮展的瓶頸,資金成為基金髮展的命脈,機構投資者逐漸成為基金的座上賓。數據顯示,2013年之後,機構投資者比例開始加速上升,截至2016年,最新機構投資者比例提升至44.41%,長期低於200萬份的“平均每份持有基金份額”指標也快速飆升至4700萬份,四年間增加了20多倍。
機構投資者佔比增加對基金話語權的影響作用是相當深遠的。在發行方面,2016年大量委外資金進入基金市場,基金為滿足受託方需求定制推出個性化預期收益産品,個人投資者利益和理財需求被淡化;投資風格方面,穩定的持有人結構,便於基金經理操作從而獲得穩健的業績表現。在2016年資産配置荒的背景下,諸如銀行、保險、券商、信託、財務公司及社保基金等資金積極尋找穩健收益來源的需求更加強烈。此時,機構投資者對資金安全性的要求更高,更注重風險收益要求,從而使基金經理在管理産品時會更加注重投資的絕對收益。
2017年投資思路:自上而下建立配置思維
在全球經濟面臨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金融市場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單一基金品種甚至單一分類基金已經無法適應投資者的理財訴求,一方面表現為無法抵禦市場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也達不到預期收益率水準,因此,基金投資者應該建立自上而下的配置思維,利用不同風格、不同投資方向和不同收益預期的基金品種進行組合配置尤其重要。
把握政策導向:去杠桿
2016年從國內經濟到資本市場再到基金市場監管,去杠桿都是主基調。具體來説,去杠桿就是提高生産效率、推動經濟增長、改善債務結構,以行政力量與市場手段並舉、以可控方式和可控節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桿問題。總之,去杠桿是以短期陣痛謀求長遠健康發展,註定要面對種種挑戰和考驗,但這也是不可回避的必由之路。
經濟意義上的杠桿,即通過借債,以較小規模的自有資金撬動大量資金、擴大經營規模。適度加杠桿有利於盈利幅度的提升,但如果杠桿率過高,債務增速過快,還債壓力就會拖累經濟發展。杠桿化還具有明顯的週期性,經濟向好時,能帶來更多收益;經濟向下時,則帶來更多損失。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其根源就在於發達國家的過度杠桿化。雖然目前我國債務杠桿整體負債率不高,但企業債高企且增速不低;政府債務總體不高,但地方債相對較高,巨大的總量和高昂的成本將令企業難以承受。
具體到基金市場的去杠桿化,主要體現為資金對高風險資産的主動撤離和對低風險資産的青睞。如果説不同風險資産佔基金資産凈值變化情況是資金自發主動去杠桿,那麼,杠桿基金資産規模的變化則是受政策性監管的被動去杠桿。2013年到2015年年初,分級基金B份額被視為場內快速融資工具,基金規模和數量出現井噴,加上牛市期間驚人的漲幅,曾經受到各方的高度關注。2015年6月以後,指數出現大幅震蕩,分級基金B份額紛紛遭遇重挫,尤其因為其巨大的下折風險,分級基金甚至一度成為了投資者的一大雷區。
把握資金需求:個性化需求
俗話説“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逐利的資金必然流向高收益的地方,但不同性質的資金對於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又會將資金引至不同的風險資産上。數據顯示,基金市場發展壯大的過程,正是高風險資産佔比下降的過程,更是低風險資産佔比加速上升的過程。截至2016年12月23日,低風險資産佔比已經由2009年的12.76%上升到2016年的67.96%。
結合基金持有人結構的變化,不同風險資産機構與個人投資者佔比分化明顯。數據同時顯示出兩個趨勢:一是個人投資者對於較高風險資産偏好的比例明顯高於較低風險資産比例,這表明機構投資者更偏好收益穩健的中低風險資産,個人投資者則更願意承擔高風險以追求高回報;二是機構投資者佔不同風險資産比例呈現增加趨勢,與此同時,個人投資者佔基金資産比重逐年下降,這表明機構投資者已經逐步成為基金市場最重要的持有人,其資金偏好與需求必將對基金産品的設計思路、投資理念、運營方式等産生較大的影響。
把握基金投資真諦:穩健收益
通常來説,不同類型基金因為投資模式、方向、倉位區間,在不同趨勢的市場中會有明顯的回報率特徵,而鮮有一類基金在不同趨勢市場中均能保持持續突出的業績。
通過專業理財機構獲得長期穩定回報是每一位基金投資者的最直接訴求,那麼,如何從規模已達9.1萬億元、品種多達3700多只的茫茫“基”海中把握到投資真諦,擁有乘坐長期穩健回報“基”船的船票呢?
權益類偏股型基金風險收益具有較大的波動性,我們以權益類基金為例來探討在基金投資中如何獲取長期穩健收益。首先,我們將2005年以來的年度簡單分為上漲市(年度漲幅在30%及以上)和震蕩及下跌市(年度漲幅在30%以下)兩種趨勢市場,根據統計得到大部分市場中,基金整體回報率要高於大盤。其中,在上漲市中,基金回報率要略低於市場,説明基金在牛市中主動投資能力無法戰勝被動投資;而在震蕩和下跌市中,基金回報率要明顯高於市場平均,這説明主動投資模式基金的抗風險能力更強。
其次,以2016年以前成立的權益類基金為統計樣本,分析不同市場中均能獲取相對穩定收益基金品種的特點,以此為依據尋找2017年能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健收益的投資標的。根據我們的數據分析,上漲市中指數連續上漲,基金凈值增長速度主要取決於倉位和持倉品種的市場表現。因此,指數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回報率水準依次由高向低。其中,指數型基金被動跟蹤指數,倉位調整成本和選股的錯誤可能性大大減小,無與倫比的進攻性使其成為上漲市中的首選品種。
而在震蕩及下跌市中,基金的防禦性相對進攻性則更為重要,特別是在投資品種大面積損失的過程中,持倉品種的抗跌性是基金資産保值的關鍵所在。根據我們的數據分析,在震蕩及下跌市中,基金年度回報率由高向低依次為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同時,我們觀察到,普通股票型基金在下跌市中,損失程度接近指數型基金,而在市場波動範圍較小的震蕩市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卻體現出較大的優勢,其擁有明顯大於指數型基金的抗跌性,又有接近低倉位混合型基金的凈值增長能力。
通過市場分析,確定了重點投資的基金大分類配置方向,再到具體的基金品種選擇,則需要從投資思路著手。在上漲市中,首選指數型基金是從進攻性出發,沒有擇時成本和選股錯誤成本,完全複製且成份股最能代表市場中堅力量的標的,因而最有可能獲得超額收益;在震蕩及下跌市中,選擇主動偏股類品種要兼顧防禦性和進攻性,其中如果判斷為風險較大的下跌市,則需要將防禦性放在首位。
2017年投資策略:組合配置突圍震蕩市
基金投資策略的前提是判斷證券市場運作趨勢,證券市場運作趨勢分析的前提是把握宏觀經濟走勢。展望2017年A股市場,我們認為,市場依然處於調整週期的概率較大,系統性機會缺乏,但結構性機會存在。一方面是挖坑後的反彈行情可適當參與,另一方面是盈利有實質性增長的行業和公司值得挖掘和關注。
首先,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反彈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實體經濟需求的復蘇,企業進入補庫存階段,房地産投資本身從不太高的位置回落,幅度會很有限,而2017年中國經濟總體上應該好于2016年,因此,我們看好高端製造業盈利的復蘇。其次,國內流動性受全球流動性收緊以及經濟復蘇吸納的影響,整體利率中樞會抬升,國家又有去杠桿防風險的決心,A股整體的估值水準會出現下行。
綜合來看,2017年市場的風格將回歸價值投資,更看重企業盈利,擠中小創估值泡沫的過程仍將繼續,可重點配置的行業有電力設備、環保、交通運輸、機械設備、汽車零配件和醫藥生物等。
對於基金市場,權益類基金投資標的主要為證券市場的上市股票,其整體凈值變化趨勢與證券市場正相關。因此,整體上看,權益類基金是2017年獲取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方向,收益穩定性則可通過倉位管理和不同分類基金倉位配置的靈活性進行把握,同時利用場內貨幣型基金做好現金管理。
我們建議2017年權益類基金配置方向為:1.以業績較好且持續穩定和潛力主題權益類基金作為重點配置;2.投資方向符合價值投資風格的指數型基金作為基礎配置;3.流動性強的場內貨幣型基金作為輔助配置。
分類基金潛力品種介紹
主動偏股基金
主動偏股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基金、混合偏股型基金和靈活配置型基金,截至2016年12月23日,主動偏股基金合計1616隻,其中既有倉位最低限制為80%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也有靈活倉位可從0到95%的靈活配置型基金。數據顯示,整體而言,主動偏股基金選股能力要明顯強于市場平均情況。
篩選2017年主動偏股基金時,需要重點考察其選股能力,同時結合夏普比率、投資集中度等基金績效指標和資産配置、投資風格、投資方向等定性指標進行綜合選擇。投資方向上,偏重價值風格基金和業績增長確定性較強的基金。
指數型基金
投資指數型基金意在中長期投資價值。我們預計2017市場仍然運作在中長期底部,在此背景下,市場的價值投資機會值得深度挖掘。因此,可將具有估值優勢的指數型基金納入基金投資組合中,以分散系統性機會下的潛在選擇風險。我們從市場代表性和估值優勢出發,推薦華夏上證50ETF。
場內貨幣型基金
場內貨幣基金在我們基金組合中一直以倉位控制工具和現金管理工具的形式存在,通過調整場內貨幣基金投資比例,既能達到下調倉位、控制風險的目的,又使得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結合流動性和收益性兩方面因素,我們將招商保證金快線A和華寶興業現金添益兩隻品種作為儲備品種。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