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新股33倍收益 打新基金5倍杠桿批量入市
- 發佈時間:2015-05-19 08: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導讀
最近一個月,放大5倍杠桿的打新基金批量涌現。這跟4月以來新股發行由一個月一批改為一個月兩批新股的背景有關。
5月18日,暴風科技(300431.SZ)繼續上演漲停神話,報收248.60元。相比7.14元的發行價,這只新股上市以來的收益達到33.81倍。
暴風科技營造的新股神話,催生了新購申購資金的爆髮式涌入。
“5倍銀行杠桿,5倍中簽率,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20%以上。”一家第三方銷售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他們前不久發行了一款結構化的打新産品,可以放大5倍杠桿打新股。
記者了解到,最近一個月,近期有公募專戶和私募基金在發行結構化的打新基金,A端來自銀行理財資金,年化融資成本約為7%。在他們看來,放大5倍杠桿打新股,可以將打新收益率由8%-10%擴大至20%以上。
5倍杠桿打新
第6批新股發行大幕正式開啟,發行高峰出現在5月19日和20日,分別有12隻和7隻新股發行,研究機構預計累計凍結資金分別達到1.8萬億和3.2萬億。
伴隨著一大波新股襲來,一批攜帶著5倍杠桿的打新基金洶湧而來。
“我們準備發行第3期打新基金,1:5的杠桿,A端資金由銀行理財資金提供,一年的融資成本是6.9%。”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人士李峰(化名)向記者介紹,這是一隻5倍杠桿的打新産品。
記者採訪了解到,上述結構化打新基金的操作模式是先在網際網路平臺以眾籌方式募集B端資金,然後由銀行理財提供A端配資,杠桿為5倍。産品成立後,再買入公募基金管理的打新基金。
私募基金作為機構投資者之一,可以直接打新股,為何要委託給公募基金打新股?對此,李峰的解釋是公募基金在網下配售時擁有制度優勢。
“網下打新的投資者分為三類: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為A類,網下配售不低於40%;企業年金和保險資金為B類,網下配售由主承銷商確定,一般在10%-20%;其他為C類,網下配售低於10%。”李峰表示,私募屬於C類投資者,借公募基金打新的中簽率更高。
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將打新基金設計成放大5倍杠桿的産品,目的是追求確定收益的最大化。
“打新股的年化收益率7.2%-14.4%,貨幣基金及回購的收益率3%,打新基金的基礎收益率是10.2%-17.4%。”李峰介紹,按1:5的比例給産品增加杠桿,他們測算打新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在26.2%至69.4%。
瞄準打新“蛋糕”的不僅僅是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也在頻頻發行5倍杠桿打新股的專戶産品。
4月中旬,上海某基金公司發行的打新産品在宣傳時就喊出了“5倍杠桿、5倍中簽率、預期收益20%”的口號。
“5倍銀行理財資金杠桿,7%的融資成本相對低;5倍中簽率,經由公募基金網下打新的中簽率是普通投資者的3-5倍;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20%以上。”某基金公司人士稱,普通投資者買打新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約8%-10%,而這款專戶産品可以享受5倍打新帶來的收益。
記者了解到,無論是私募基金、專戶,還是信託産品,這批打新基金放大5倍杠桿的資金來源都是銀行理財資金。5月以來,在銀行同業的QQ群、微信群中,刷屏的是不同銀行的配資消息。
“二級市場結構化業務,我行出優先級資金,二級市場1:3,打新産品杠桿比例可放到1:5。”民生銀行一位人士稱,其所在行已批復打新1:4杠桿和二級市場結構化1:2杠桿,可以不用審批直接簽合同放款。
招商銀行一位人士發佈的業務資訊顯示,他們可以為結構化打新基金提供配資,“杠桿比例最高是1:5,劣後規模2000萬起做,量大價優”。
公募網下配售環比降七成
最近一個月,放大5倍杠桿的打新基金批量涌現。這跟4月以來新股發行由一個月一批改為一個月兩批新股的背景有關。
“打新是一種制度紅利,只要能中簽新股,就能獲得高回報。借銀行資金放大杠桿,是在打新收益相對確定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者的收益。”一位公募基金專戶投資經理如是表示。
申萬宏源研究所專注于新股研究的分析師林瑾注意到,過去一兩個月新發行的非公募類打新基金,幾乎都是帶著3-5倍杠桿。
“基金專戶和私募基金都是網下打新的C類客戶,單只産品的規模小,中簽率比較低,平均收益率還是比較低。”林瑾注意到,這類産品放大杠桿後並沒有選擇自主打新股,而是買入公募基金的打新産品。
隨著新股市場申購資金的爆發性涌入,2015年第5批新股網上和網下的中簽率都降至2014年6月以來的最低點。
“2015年第5批新股網上中簽率下降至千三(歷史平均水準在千六),網下在千一附近(歷史平均水準在千三)。”國泰君安研究所新股分析師孫金鉅注意到,網下新股中簽率下降更明顯。
公開資料顯示,4月的兩批新股合計發行265億元,單月發行規模是2014年6月以來的最高值。分批看,第4批和第5批新股募集規模分別只有154.43億元和110.45億元。
“第5批新股網下申購上限只有60億元(未考慮紅蜻蜓和田中精機),但是凍結資金卻達到了歷史最高的3.3萬億。”孫金鉅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3月發行新股的平均網下中簽率是0.332%,但第4批和第5批新股的網下中簽率只有0.209%和0.096%。
林瑾同樣注意到了網下申購中簽率大幅降低的現象。在她看來,這跟新股融資規模縮小、機構申購資金增加密切相關。
“4月網下融資規模下降70%,公募和社保的有效申購資金均值卻仍然增加了23%,最終其獲配資金均值急轉直下至僅3569萬元,降幅高達65%。”林瑾稱。
在網下打新的遊戲規則中,A類投資者的公募和社保具有獲配優勢。但4月以來,這兩類機構的獲配優勢正在減少。
“4月份,公募和社保類網下配售比例環比大幅下降超七成,其配售比例優勢亦斷崖式下降至僅0.08%,降幅高近90%。”林瑾介紹,4月期間,年金保險的網下配售比例降幅只有34%,降幅明顯低於公募和社保。
“公募基金網下中簽率大幅降低,跟大量帶杠桿的資金涌入有關。”林瑾對公募和社保的成本與收益敏感性進行了分析。她預期,隨著公募規模的迅速擴張,將逐漸接近各自的“盈虧”平衡點,超額收益的顯著優勢趨於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