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轉債杠桿基金暴跌 藍籌退潮是元兇

  • 發佈時間:2014-11-19 09:18:3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滬港通預期主導下的藍籌大盤股興起,帶動了可轉債及相關指數型分級債券基金的火爆。不過,隨著滬港通開閘等利好兌現,以銀行股為代表的藍籌股在近幾個交易日熱潮減退,可轉債相關品種則率先“聞風而跌”。

  一些分級債基的B份額品種,由於杠桿效用,風險被成倍放大。截至昨日收盤,招商可轉債B(150189)、國泰互利B(150067)等産品的周跌幅暫居“榜首”,且累計跌幅均超過10%。前者本週一跌停,昨日的跌幅達到9.52%,收報1.397元。相比上週四盤中最高價1.999元,短短3個交易日內已累計跌去30.12%。

  基金及固定收益圈子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稱,滬港通效應退潮可能是這一波大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據他們觀察,從年內來看,股市及債市調整仍未完全到位,還要注意後續風險。不過在明年的第一季度,市場有較大機會。

  杠桿威力強大

  所謂分級債券型基金,通俗地解釋就是將募集來的資金分成兩塊,A份額給予固定的“保本收益”,而另一塊的B份額將承擔其餘的收益風險,具有明顯的杠桿特性。

  與其他純債券産品的分級基金相比,可轉債由於可交易流動性更好,且可以分享股市上漲利得,通常會對市場形成助漲助跌。2013年錢荒之時,可轉債跌幅被嚴重擴大,一定程度就是基金等機構贖回壓力下的拋盤所致。

  中金公司最新報告指出,近期股票與債券市場都出現明顯異動,大盤股與小盤股強弱逆轉。這種分化背後既有滬港通引發的資金調倉因素,也是量化交易平倉等帶來的板塊輪動結果。

  興業全球基金一位可轉債分析人士表示,最近的基本面及資金面並無明顯變化。除下週一(11月24日)新股凍結資金或創近期新高,可能給市場施壓外,滬港通“概念炒作”暫時告一段落,也可能令獲利資金出逃。

  關於分級基金的特性,相關衍生品投研人士向記者介紹道,假如募集到100元的資金,相關池子按照3:1的比例分別分攤至A級與B級産品,且賦予A份額以5%的預期收益承諾。如果當期産生8%的投資收益,A份額可獲得本金75元的5%的收益即3.75元,那麼8元收益中剩餘的4.25元就分配給B份額,其投資收益為4.25元與25元本金的相除結果,達到17%,超過了當期實際收益的1倍多。

  “同理,如果虧損5%的話,A份額虧損的3.75元將由B份額承擔,即B産品的虧幅被放大到15%(編者注:3.75元除以25元)。”該人士介紹。

  滬港通短線影響顯著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深滬證券交易所的總計32隻可轉債當中,“滬港通概念”的券商及銀行可轉債近日跌幅居前。截至昨日收盤,國金轉債周跌幅累計10.58%,平安、中行、民生轉債等緊隨其後,跌幅也均在5%以上。

  “前期一波大漲當中,可轉債的股性體現得比較明顯,大多是對股市的上漲預期在起作用;這一輪調整之後,部分品種的債性開始凸顯。不過,當前可能仍未跌到位,債性還不顯著。”一位基金經理對記者説。

  股性催化行情這一點,從南山轉債(110020)與久立轉債(128004)兩隻現券走勢中可得到印證。據介紹,市場普遍認為前者股性偏強,而後者債性更優。統計結果顯示,南山轉債11月以來的累計跌幅超過8%,而久立轉債的跌幅僅為0.79%,相差懸殊。

  據統計,可轉債中大盤股對應的産品比例較高。受到滬港通因素的影響,中國銀行(601988)正股上週二出現6年一遇的漲停,券商板塊此前也是漲勢喜人。但近期券商及銀行類股票出現大幅調整,負面連鎖反應首先傳導至相應的中行轉債(113001)、國金轉債(110025)等品種,它們近一週來的跌幅均處於可轉債“三甲”。

  除基金及銀行理財託管資金外,保險機構也是可轉債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人保資産一位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近期可轉債的下跌行情,無疑是受到正股與債市雙雙調整的影響。不過,市場對於明年的股債雙雄仍有較強預期。他認為,臨近年末時市場風險偏好下調,也是近期頹勢的一個因素。短期內,這一跌勢或將持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