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逾百人揮別公募 基金經理私奔成潮
- 發佈時間:2014-10-28 11:45:47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業內擔憂,基金“大佬”離職,或引發贖回潮
“你也準備辭了嗎?”這樣的問候語,最近在公募基金經理圈中悄然傳開。
儘管A股今年各主要指數漲幅超過15%,但本該風光無限的公募基金經理,卻紛紛選擇“激流勇退”。有媒體報道,僅在國慶期間,就有4位公募基金經理辭職。
而更耐人尋味的是,從2006年至2014年10月期間,共有125位基金經理選擇從公募轉戰到私募。
有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新基金髮行註冊制的實施,公募基金經理的離職現象仍將繼續。同時,基金公司對基金贖回需要更加防範。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基金經理離職,或引發機構對基金大規模贖回的擔憂。
“一拖多”現象嚴重
儘管指數持續上漲,但三季度以來,基金經理離職數同比增長超過三成。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基金經理年內離職人數已經達到154人。相比之下,2012年和2013年全年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分別為111人和138人。三季度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已超過2012年、2013年全年數據,並且創基金業年離職人數的歷史新高。
同時,頻繁離職,也導致基金經理“一拖多”現象嚴重。數據顯示,目前976位基金經理管理著1789隻基金産品。與去年相比,僅增加了37位基金經理,但基金産品卻增加了237隻。基金經理人數的增速明顯低於産品增速,也讓目前基金經理每人平均管理産品數創下歷年新高,達1.8隻,2011年至2013年這一數據分別為1.3、1.4和1.7隻。
“由於基金經理的選拔涉及背景、資質、經驗等十分嚴苛的審核,"久經考驗"的基金經理,在風險把控上強于新人。”一位不願具名的基金公司知情人士談到,即便是現在資深基金經理大量出走,導致職位空缺,年輕人也很難上位,一拖多現象還會持續。
該知情人士還透露,在基金公司內部,老基金經理一個人管理四五隻産品已司空見慣。
“棄公投私”是主要原因
“基金經理離職原因很多”。好買基金首席分析師曾令華曾指出,股權更換導致領導層更換,基金經理隨之離職;還有部分基金經理因為考核壓力大,未能完成任務而離職;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基金經理直接“私奔”。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從2006年至2014年10月期間,共有125位基金經理選擇從公募轉戰到私募。
為何公募基金經理熱衷“私奔”?
首先是私募基金操作比公募更加靈活。一般來説,公募基金對於投資組合的比例都會有一定規定,這對基金經理來説,很容易造成操作上的束縛,投資理念也無法得到較好實踐。 而轉戰私募,基金經理的投資範圍會大幅增大,不僅可以投資股票、債券、期貨,股權投資、藝術品投資甚至産業投資都可以列在私募的投資範圍內;另外,公募基金由於監管較嚴,基金經理在操作時受到的監管遠大於私募。
另外,投資界是智力密集型行業,利益驅動永遠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今年8月發佈的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為一直混亂無序的私募界"正名",一下子激活了私募界,今年行情轉好,意味著私募基金數量會明顯增多,挖角公募是必然趨勢。”湘財證券首席分析師陳永強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年,大部分基金經理選擇"公轉私"是普遍現象。公募基金在薪酬激勵制度、決策機制方面,都不如私募基金靈活。”
陳永強舉例,他有一個已離職的基金經理朋友,在公募基金時,3年才兌付一次年終獎勵,有幾百萬,但沒有股權激勵,且監管嚴格。而他轉投私募後,不僅平臺早已搭好,而且承諾的薪酬非常靈活,做得好還分給一部分股權。
離職或引發份額贖回潮
上述基金公司知情人士表示,“隨著新基金髮行註冊制的實施,公募基金經理的離職潮仍將繼續,人才後續培養是一方面,但當下,基金公司對於基金贖回則更需要防範。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基金經理離職,會引發機構對基金大規模贖回的擔憂。”
2012年5月,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因“個人原因”離職後,轉投私募。此後,原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在當季即遭遇大規模贖回,贖回比例超過20%。
而今年,相關數據顯示,前農銀匯理投資總監曹劍飛管理的農銀匯理行業成長(660001)基金成立以來收益居同類基金首位,但曹劍飛4月15日離職觸發機構大幅贖回。半年報顯示,機構持有農銀匯理行業成長的份額從去年底6.16億份猛降至今年年中的1670萬份,贖回率達97%。
同樣情形在添富民營和華夏回報、華夏回報二也分別出現。半年報數據顯示,在匯添富原基金經理齊東超、華夏原基金經理胡建平離職後,上述3隻基金的機構凈贖回比例分別達到53%、60%和45%。
對此,西藏同信華中營業部高級分析師淩睿智表示,一方面今年國家大規模的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私募基金的發展迎來了很好的機遇,對於有儲蓄習慣的老百姓來説,多了很多的投資渠道,不在局限于傳統的公募基金。
另一方面,表現好的基金經理更換,市民大可不必恐慌贖回,基金經理選拔的門檻高,投資策略、風控嚴格,在市場好的時候,即便經理離職,凈值也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為一直混亂無序的私募界“正名”,一下子激活了私募界,今年行情轉好,意味著私募基金數量會明顯增多,挖角公募是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