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上半年33家基金公司豪賺25億 子公司成盈利神器

  • 發佈時間:2014-09-10 08: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隨著上市公司中報披露完畢,33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盈利情況浮出水面,凈利潤合計25.65億元。廣發以3.1億元成為上半年最賺錢基金公司,而天弘毫無疑問成為凈利潤同比增長冠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非公募業務,尤其是子公司業務已成部分基金公司的利潤暴增點,但由此導致的非公募業務風險也備受關注。

  33公司業績曝光:非公募業務快速擴張

  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據相關上市公司股東披露,中期業績已出爐的33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合計25.65億元。其中有11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凈利潤過億元,廣發以3.1億元領銜。與去年同期可比的27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合計23.0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1億元略有增長。

  33家基金公司中,上半年共有5家虧損,分別是紐銀西部、方正富邦、國金通用、諾德和華福,其中紐銀西部和方正富邦虧損均超千萬元。在4家“80後”(第80家至89家成立的基金公司,下同)基金公司中,僅華福一家虧損,其餘3家銀行係基金公司均表現不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成立僅1年多的“80後”興業基金,上半年豪賺4029萬元,其非公募資産規模已超過500億元;而“60後”民生加銀更是憑藉近3300億元的非公募業務等盈利1.09億元;目前被證監會勒令整改的萬家基金,其上半年凈利潤達到3042.62萬元,規模超500億元的子公司業務無疑是最大的功臣。

  不難看出,非公募業務,尤其是子公司業務已經成為部分基金公司的利潤暴增點。儘管子公司以通道業務居多,只能收取萬分之三至千分之三的通道費,但正所謂“蒼蠅再小也是肉”,如果規模上去了,利潤也是很可觀的。

  財通便是最佳例子。截至上半年末,財通公募規模只剩下7.01億元,但憑藉專戶和子公司業務,公司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020.95萬元。

  不過,也有一些公司由於非公募業務激進擴張,風險不斷上升,近期萬家、金元惠理、華宸未來3家基金子公司被證監會暫停業務進行整頓,可以説是敲響了子公司業務的警鐘。

  “80後”銀行係逞強:興業、永贏連續盈利

  同為“80後”銀行係基金公司,興業基金、永贏基金、鑫元基金上半年均實現盈利,表現不俗。

  興業基金與老牌基金公司興業全球僅兩字之差,但資歷新了許多。該公司成立於2013年5月,成立初期便因史無前例的5億元超高註冊資本金震懾公募行業,業內感嘆其有一個舍得花錢的“好爹”。資料顯示,興業銀行持有興業基金90%股權,剩下10%股權為中海投資持有。

  而5億元只是開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短短一年多時間,興業基金已經取得了飛速發展。興業銀行半年報披露,興業基金及資産管理子公司興業財富累計發行産品規模達820.8億元。截至上半年末,興業基金管理資産規模總計549.2億元,其中公募基金規模33.79億元,均為2014年新增;專戶規模47.54億元,增長較快;子公司專戶産品存續70個,規模達467.87億元,業內排名靠前。

  據興業銀行披露,上半年興業基金實現營業收入1.09億元,凈利潤4029萬元。

  而這已不是興業基金第一次盈利。興業銀行2013年報披露,當年新成立的興業基金實現凈利潤1281萬元。而在2013年末,興業基金及子公司資産管理總規模便已達到499.79億元。其中專戶産品規模13.29億元,專項資産管理計劃規模486.50億元。

  與興業基金類似,永贏基金自2013年11月成立以來也是連續盈利。大股東寧波銀行披露,永贏上半年營業收入1510萬元,凈利潤31萬元。而據寧波銀行年報披露,2013年成立不到兩個月的永贏基金即實現盈利193.8萬元。

  此外,據鑫元基金二股東南京高科半年報披露,鑫元基金上半年凈利潤161.57萬元。

  除上述3家風光的“80後”銀行係基金之外,另一家“80後”基金公司華福上半年則虧損近200萬元。記者注意到,截至上半年末,華福尚未發行公募産品,其首只基金華福貨幣成立於今年8月27日。

  “60後”盈利分化:財通扭虧紐銀西部連虧

  相比“80後”銀行係基金公司的強勢,部分“60後”基金公司盈利狀況卻有所分化。

  民生加銀上半年凈利潤高達1.09億元,財通基金成功扭虧,但狀況不斷的紐銀西部繼續虧損,方正富邦、國金通用儘管同比虧損有所下降,但日子也不好過。

  據民生銀行半年報披露,民生加銀子公司民生加銀資管,上半年末資産規模已經接近3300億元。顯然,子公司業務成為民生加銀利潤的主要來源。同時,上半年末民生加銀專戶業務規模也達到392.28億元,共管理65隻專戶産品。

  截至上半年末,民生加銀旗下公募産品總數20隻,管理基金資産凈值278.43億元。儘管公募管理規模較去年末增加125.11億元,但相比非公募業務,仍然有些相形見絀。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8年成立當年至2011年,民生加銀連續4年虧損。直到2012年,民生加銀一口氣發行5隻基金,並試水非公募業務—4隻專戶産品規模合計3.62億元,才止住虧損。2012年民生加銀實現凈利潤1059.1萬元。

  2013年,民生加銀專戶規模繼續擴張至108.79億元;同時,2013年初成立的子公司民生資管成為利潤暴增點,年底子公司資産管理規模便已達1379.86億元。在這兩駕馬車的驅使下,2013年民生加銀實現凈利潤4275.34萬元。

  相比民生加銀如今的順風順水,2014年對財通基金來説可謂“悲喜交加”,喜的是上半年終於實現扭虧;悲的是光耀地産破産事件對其非公募業務帶來負面影響。

  據股東昇華拜克披露,2011年成立當年,財通便極速募集首只基金財通價值,但當年虧損高達6383.7萬元;2012年財通繼續虧損5366.69萬元。

  2013年對財通基金來説是關鍵的一年,由於非公募業務的奮起直追,財通經營迎來重大轉機,當年營業收入2.57億元,凈利潤虧損大幅縮減至1295.58萬元。

  2014年上半年,財通基金延續“保公募、重專戶”為主線的業務發展戰略,實現凈利潤1020.95萬元。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上半年末,財通已成功發行300隻專戶産品,累計規模近240億元;而子公司財通資産資管總規模超280億元。正是由於非公募業務的狂飆發展,財通才得以扭虧。

  相比之下,連續虧損的“60後”紐銀西部就顯得太不“爭氣”。據大股東西部證券披露,紐銀西部今年上半年虧損1939.52萬元。而自2010年成立以來,除成立當年盈利4350.43萬元,2011~2013年其凈利潤分別為-4248.49萬元、-1331.27萬元、-4338萬元。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5月傳來紐銀西部二股東全身退出的消息—紐約銀行梅隆資産管理國際有限公司擬向上海利得財富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其持有的紐銀西部49%股權,更給紐銀西部未來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同樣虧損的“60後”還有方正富邦和國金通用。方正富邦上半年虧損1361.42萬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金額大幅縮窄,其中非公募業務依舊是減虧利器。截至上半年末,方正富邦管理14隻專戶産品,存續項目91個,管理規模達201.56億元。

  截至上半年末,國金通用公募基金資産規模33.8億元,虧損693.48萬元。

   凈利潤十強出爐:廣發最賺錢博時增長乏力

  在上半年基金公司凈利潤十強中,與去年同期相比,可比的8家公司中僅3家同比上升,即廣發、天弘和招商;富國不變;易方達、南方、博時、興業全球、諾安同比均下降。

  上半年最賺錢的廣發基金營業收入8.6億元,凈利潤達到3.1億元,同比上升13.16%。截至上半年末,廣發基金資産規模合計1555.3億元,有效地支撐了利潤上升。

  天弘就更不必説。憑藉餘額寶一炮走紅的天弘,上半年營業收入達15.97億元,而去年同期僅6189.99萬元。由於餘額寶的特殊性,其作為固定收益類基金將收取銷售服務費以及傳統的行銷費用等,這部分費用先由天弘代收,再轉給支付寶。所以扣除各項費用之後,天弘凈利潤2.79億元,僅次於廣發。

  招商基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60%。

  除此之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易方達、南方、博時三大一線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均增長乏力,其中博時凈利潤降幅較大,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46億元下滑14.41%。易方達上半年凈利潤2.6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91%;南方上半年凈利潤2.4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93%。

  整體來看,33家可比基金公司中可比的27家,凈利潤同比降幅最大的是國海富蘭克林。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448.8萬元,凈利潤1515.33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62.13%和58.75%。而上半年業績表現相當不俗的浦銀安盛,凈利潤同比卻下降40%,從500萬元下降至300萬元。東吳、銀華、大成、海富通、長盛凈利潤同比降幅均超過2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